第一章 万事俱备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2 属于:杨坚
  •   北周武帝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是北周汉化政策的胜利,它表明北方的民族融合已经完全成熟。同时,由于北方的重新统一,也使北周的国力大大加强。由北方来统一南北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北周武帝确有统一南北的壮志,他在统一北方后,积极修练武备,准备用一两年时间作准备,灭掉南陈,统一天下。但不幸的是,周武帝英年早逝,其后继者又昏庸不堪,使得南北一统的进程又向后推移。

      但这些历史的偶然事件并没有改变最终由北方完成统一的条件和趋势。就在北周宣帝在位时,南朝陈使者韦鼎前来北周,他在返回南方前夕,对杨坚说:

      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

       韦鼎这番话,虽然有不少迷信色彩,但剔除其迷信成分,这番话反映出两个重要事实:第一,韦鼎是南方人,他通过观察对比,看出了北强南弱的事实,从而得出 了"天下一家"的任务要由北方来实现的结论。第二,韦鼎是南陈人,他对北方实现统一并不反感,这种心态与以前南方人视北方为虏大不相同。这说明北周的民族 融合已完全成熟,南北方民族界线已经消失,南方政权已经不可能再用民族斗争的武器来抗御北方了。

      北方统一南方的条件已经具备,历史把这些条件留给了杨坚。

      在南朝历代政权中,陈王朝是国土面积最小、国力最弱的一个。

       公元582年,陈宣帝病死,按照封建继承制,皇太子陈叔宝应即位。不料陈叔宝的太子地位使他差一点死在弟弟陈叔陵手中。陈宣帝有42个儿子,陈叔宝是老 大,陈叔陵行二。陈叔陵对其兄为皇太子一直怀忌妒之心。就在宣帝临死之前,他就让人把一把切药的刀子磨得非常锋利。宣帝死,进行小敛,诸子均前来哭奠。陈 叔陵将药刀藏在怀里,神色异常地出现在诸皇子中间。他虽然也哭号,但眼光里流露出来的不是悲哀,而是杀机。这一切被细心的四弟陈叔坚发觉,他不动声色地站 在陈叔陵身边,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就在陈叔宝跪在地上哀哭时,陈叔陵突然从怀中拿出药刀,照着陈叔宝的头狠狠砍了一下。可能是心慌的缘故,这一刀没砍中 头,而是砍在后脖上。就在陈叔陵接着砍第二下、第三下时,陈叔宝的母亲柳太后用身子将儿子护住,结果挨了几下。这时,陈叔宝的奶妈吴氏从后面拽住陈叔陵的 胳膊,陈叔坚紧紧抓住他的手腕,将刀夺下,又将他拖到柱子边上,用他的宽袖为绳,将他捆在柱子上。众人纷纷扶起皇太子,护送他离开险境。

       陈后主后脖子挨了一刀,虽未丧命,但也伤得不轻。他即位后根本不能料理朝政,只能躺在后宫床上养伤,一切朝政均由他的母亲柳太后来料理。柳太后虽然也挨 了几下,但砍的都不是要害之处,所以受伤较轻,可以支撑着理政。柳太后是河东大族柳偃的女儿,是个很有才干的女人。前述那些诏书,全是她以陈后主的名义发 出的。史书上说:"当是之时,新失淮南之地,隋师临江,又国遭大丧,后主病疮不能听政。其诛叔陵、供大行丧事、边境防守及百司众务,虽假以后主之命,实皆 决之于后。"可见陈后主初期的开明之举,实际上与陈后主并无关系。后来,陈后主的伤养好了,柳太后又把权力交还给他。

      陈后主创伤痊愈,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可以行使皇帝的权力。然而对陈朝来说却是一件坏事,因为他加速了陈朝的灭亡。

      陈后主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陈后主于公元582年即皇帝位,此时杨坚已经代周建隋,采用种种措施富国强兵。南朝进入了是存还是亡的关键时期。面对两种选择,陈后主是怎样选择的呢?

      陈后主亲政后,所任用的全是奸佞小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自取身荣,不存国计",国家的安危存亡在他们的眼里是不屑一顾的。

       河内温人司申,在宣帝时任东宫通事舍人。这个官职,是负责掌管发布皇太子命令的。陈叔陵砍伤皇太子后,被陈叔坚绑在柱子上,他乘陈叔坚请示如何处理之 机,挣脱逃跑。司马申急驰召右卫将军萧摩诃率兵将陈叔陵追杀。因此,司马申深得陈后主赏识,被提升为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司马申的人品很差。他所任之 职,掌管着朝廷的机密,但他常常将这些机密泄露出去,以此向人们证明他地位的重要,树立他的威信。他兼具对上对下两种品性:对上善应对,能看陈后主脸色行 事;对下昧着良心陷害好人,常用匿名信的方式谮毁朝臣,朝中品格端正之人遍受其害。史书上说他"有忤己者,必以微言谮之;附己者,因机进之。是以朝廷内 外,皆从风靡"。有一次,陈后主想任用吏部尚书毛喜为尚书仆射,司马申不愿意毛喜被重用,因为他既有才又敢于直言。司马申便对陈后主说:"毛喜是臣的妻 兄,我不应该说他坏话,但我不得不为陛下考虑。想当初先帝在世时,他向先帝进言,说陛下沉湎于酒色,请求驱逐陛下的宫臣,难道陛下忘了吗?"经他这么一 说,陈后主便打消了重用毛喜的念头。陈后主的刀伤完全痊愈后,曾在后殿大摆酒宴以示庆贺,并让群臣奏乐赋。在宴会上,陈后主喝得酩酊大醉,他喷着满嘴酒 气,命令毛喜上殿作诗。毛喜对陈后主酗酒早有劝谏,又见他在宣帝新死、万机待理之时不以国事为重反而饮酒作乐,心中十分不快。他想进行劝谏,又见陈后主已 醉成这样,根本不可能听得进去。他又不愿违心附和,便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只见他缓缓走上殿阶,装出准备赋诗的样子。突然,他捂住胸口,大喊心痛,便向前一 栽,昏死过去。众人慌了,赶紧把他抬出就医,一场欢宴被搅得败兴而散。其实,毛喜的病是假装的。事后,陈后主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便对别人说:"那次宴 会,我真后悔将毛喜叫来。他当时其实没有病,只不过认为我宴饮不对,想阻止我罢了。"因此,更对毛喜怀恨在心。他把司马申找来,与他商议道:"毛喜这个人 盛气凌人,我想让鄱阳王兄弟把他杀了,满足他们报仇的欲望,怎么样?"司马申一听,立刻想起一段往事:那是陈宣帝废掉他的侄子陈伯宗的帝位后,伯宗之弟伯 茂对宣帝怀有怨恨之心,参与了反对宣帝的叛乱。毛喜当时是宣帝的谋臣,他给宣帝出了个主意,将陈伯茂贬居在城外别馆中,然后派人装成强盗将其杀死。陈伯宗 的三弟就是鄱阳王陈伯山,他见毛喜协助宣帝杀死二哥,废掉大哥,对毛喜简直恨入骨髓。司马申意识到,陈后主想借鄱阳王陈伯山的手除掉毛喜。他马上附和说: "毛喜始终不与陛下一条心,陛下这样做很对。"只不过由于中书通事舍人傅的反对,陈后主才没有这样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