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姚崇灭蝗抑佛的故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4 属于:姚崇

  •   开元四年(716)山东等地连续发生严重的蝗灾,人们认为这是"天灾",只好坐以待毙,只好求上天显灵禳灾,眼睁睁地"坐视食苗不敢扑"。在满朝文武 一筹莫展之际,姚崇上疏玄宗,主张应想尽办法扑杀蝗虫。他说:"田地都有主人,使自救其地,不会害怕劳苦。"他提具体灭蝗措施:"夜中设火,火边挖坑,且 焚且塞,除之可尽。"他认为"古代有除不尽的,主要是人不用命"。

      当时朝议纷纷,都"以驱蝗为不可"。姚崇力排众议,消除唐玄宗的疑虑,坚定他灭蝗的决心。

      于是,姚崇排除了干扰,下令扑蝗。他特派遣御史,取名"扑蝗使",分赴各地,督促扑蝗。仅汴州一地就扑获蝗虫14万石,而入汴渠顺流而下的不计其数。因为山东人民的奋力扑杀,山东地区免遭了一场大灾难。

       唐代佛教道教盛行,上自皇帝皇后、达官贵人,下至豪绅富户,都信佛道并从中牟利。他们耗费巨资,大量建造佛寺。道观,占用大量土地。而这些寺院享有 特权,不向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各地寺院纷纷度人为僧。由于佛道人数的增多,造成国家财政日益枯竭。开元二年(714)姚崇上疏玄宗,请求裁减和尚。他列 举了历代由于只知信佛而导致身死国破的事例,说明信佛道之不可取。玄宗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裁僧尼三万人,令他们还俗从事生产。玄宗还下令,禁止百官和僧 尼道士往来,禁止铸造佛像,传写经书,禁止建造佛寺。即使修缮旧寺,也要报请批准。这些措施无疑对抑制寺院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

      开元四年(716),姚崇辞去宰相之位,朝廷授于他开府仪同之司。虽然不在相位,但有关军国大事,玄宗还是经常听取他的 意见。开元五年(717)春,玄宗将巡幸东都洛阳,太庙突然倒塌。玄宗询问身边大臣,大臣回答说:"三年之丧没有满,不可以行幸。太庙圮坏的变故,是上天 的教戒,陛下应停止东巡,修身养性以谢上天的谴责。"玄宗召姚崇询问此事,姚崇劝玄宗,巡幸东都已准备就绪,不可误期。他主张重新建造太庙,准时东行。玄 宗听从了姚崇的意见。

      开元九年(721)九月,姚崇病逝,终年七十二岁。病危之时,还嘱子孙不要信佛,并嘱薄葬。

      唐玄宗对姚崇的逝世,十分悲哀,下令为姚崇撰写碑文,赞誉姚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