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忠不义话宋江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5 属于:宋江

  •    [关键词]宋江;虚伪性;自私性;功名心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中往往出现一个个代表着一定时代思想的人物,尤其是成功的古典文学作品,总是把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以至于今天我们读起来仍然跃然纸上。"《水浒传》中宋江这一形象即是如此,复杂而又充满矛盾,"忠于朝廷,义于兄弟"的标榜下掩藏着其虚伪、自私的本性。
      一、伪忠于朝廷
      古代所谓的忠是臣对君的忠心,即"臣应忠于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地地道道的封建道德思想。宋江看似个"整天哼着‘臣罪当诛兮’的封建主义奴才"其实并非真心忠于朝廷。
      作为一名押司,虽说官职不大,也算是朝廷的人了,理应为朝廷尽忠,他却在关键的时候放走晁盖等人,而这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一大祸患。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肯定和歌颂了很多人物,唯独对于宋江,他是一笔也不放过的咒骂他。金圣叹完全否定宋江的忠。而且他认为《水浒传》作者也采取否定态度来描写宋江的,他认为宋江是"盗魁",作者的态度是"宁恕群盗,而不恕宋江"。他在评点《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圣叹外书》中说道:"宋江盗魁也,……自吾观之,宋江之罪之浮于群盗也,吟反为小,而放晁盖为大。何则?……宋江而诚忠义是必不放晁盖者也,宋江而放晁盖是必不能忠义者也。"
      如果说私放晁盖等人是他行动上对朝廷的背叛,而浔阳楼题反诗则是他思想上对朝廷的反抗。他虽时常口称"报效国家,效忠朝廷",却只不过是为自己"博得个封妻荫子"的想法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在他"忠心于朝廷"的豪言背后隐藏着一颗伪诈、自私的心。
      《水浒传》第三十五回"梁山泊吴用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俊"中,当花容等人赶来见他,提出要为他开枷时,宋江道:"贤弟,是甚么话?此是国家法度,如何敢擅动!"金圣叹评日"宋江假,于知己兄弟面前,偏说此话。"
      第三十六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船火儿夜闹浔阳江"中"两个公人道‘押司,这里又无一人,一发除了行枷,快活睡一夜,明日早行。’宋江道‘说的是’当时去了行枷"。金圣叹曰"闲中无端出此一笔,与前山泊中对看,所以深明宋江之权诈也,写宋江答公人偏不答别句,偏答出此三个字,便显出前文国家法度之语之诈。此书写宋江权诈,俱于前后对照处露出,若散读之,皆恒事耳"。
      又如"蔡九知府看见宋江仪表非俗,便问道‘你为何枷上没了本州的封皮?………金圣叹又曰"加意写出宋江视行枷如儿戏,与前欺花容对看,笔法严冷之极"。可见忠心是假,伪诈是真。
      宋江自上梁山就一直盼望招安,为了实现招安的愿望,他对众兄弟的反对不予理睬。菊花会上,宋江写了《满江红》一词,表示"望天王降招,早招安,心方足"引起众兄弟的反对,最后大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欢而散。小说第七十五回写朝廷第一次派陈太尉来招安时,宋江卑躬屈膝,纳头便拜,自称"文面小吏,罪恶弥天,屈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赐罪"。真是谦卑、虚伪至极。与李逵、阮氏兄弟等人的坚决反对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如第一百十九回,宋江见拿得方腊,大喜……宋江道"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封妻荫子,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鲁智深日"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鲁智深的淡薄虚名更加衬托出宋江的虚伪和自私之心,愈加表明其并非真心为了朝廷,而是为了自己的名利。
      第一百二十回,宋江饮了朝廷的赐毒药酒,死到临头对李逵说:"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衷心不负朝廷……"直到临死,宋江还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名声对他之重要,也足以说明他并非真心忠于朝廷,只是希望留下个"忠臣贤良"的美称罢了。
      二、假义于兄弟
      "义"是封建道德的主要纲目之一,原是与"臣应忠于君"而言的"仆应义于主"的奴隶道德,但在被压迫的广大人民中却将"义"看成了互助互爱,平等相待的"友谊"的信条。
      小说作者在开头时介绍宋江这样写道:
      "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第十八回又说"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及时雨"和"呼保义"这两个绰号是赞扬江湖义气的。然而,尽管他所到之处都受到各路英雄豪杰的拥戴,除了私放晁盖等人外,却不见他有何义于众豪杰。相反,却处处表现出他的自私和虚伪。
      李卓吾日:"宋公明只是一个黄老之术,以退为进,以舍为取,可关关胜宣赞郝思文那厮,都被圈套,尽为出力。人品何在?真强盗也!"
      金圣叹日:"宋江是纯用术去笼络人……吴用定然是上上人物,他奸猾便与宋江一般,只是比宋江,却心地端正。"
      小说第六十回,宋江表示要不负晁盖之遗言让寨主之位与卢俊义,这也看似一个重义之人的做法。其实他并非真心想让。李卓吾日:"要知宋江之让,只为中心有愧于卢俊义耳,非真让也,原与吴用妆成局面,了却此件。不然,其中可让者尽多,何急急让此一人哉?平白地引诱他上山,到底良心过不去也。"第六十九回中,宋江又提出让位于董平,这就让人确信他并非实意要让出寨主之位。
      第六十九回,宋江设计埋伏,部将们用绊索将骑在马上的董平绊倒,将他擒解来见宋江。宋江见了"慌忙下马,自来解其绳索,便脱护手用锦袍,与董平穿着",这也罢了,"纳头便拜"就使人觉得过于谦恭。不料宋江还有这样的话:"倘若将军不弃微贱,就为山寨之主。"这就使人觉得有点近乎虚伪了。
      "须知‘山寨之主’岂是可以随便让的。更何况不久以前,宋江刚才和卢俊义互让梁山伯的主位,宋江此时说要让董平为‘山寨之主’,是跟他早有诚心要让卢俊义为‘山寨之主’直接矛盾的。"可见,他把山寨之主当儿戏,这也更加衬托出他对众英雄豪杰的假义。
      如果说被招安以前,宋江倘对众兄弟做做"义"的假动作的话,那么招安以后,他的种种假动作在"博得个封妻荫子"的名利心驱使下,被赤裸裸地取代了。
      小说第八十三回"宋公明奉诏破大辽,陈桥驿滴泪斩小卒"鲜明体现了他不顾兄弟情义的自私行为。为了维护义军的尊严,一位军校果敢地杀死了"贪婪无厌,徇私舞弊"的厢官,实在是大快人心。宋江为了表示忠于朝廷,避免"连累我等众人",而命令处死这位军校,实在令人气愤难平。
      方腊起义被宋江镇压下去了,但众兄弟却死的死,伤的伤,所剩甚微,宋江为了达到自己"封妻荫子"的目的,不顾众英雄的反对,最终把梁山义军引向了绝路,其自私、伪诈之心非是一般。
      小说第一百二十回,宋江饮了朝廷所赐毒药酒,到死临头还念念不忘要留"忠义"的美名于后世,恐怕李逵造反毁了他的"忠义"之名,便将李逵一同毒死。"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做了令人痛心的蠢事,坏事,却还自以为是在实践一种崇尚的道德原则"宋江即是如此,他用虚伪的义将众兄弟一个个引向了绝路。
      在那个充斥着奸邪的时代,众多英雄豪杰聚义梁山泊,希望过上平静、快活的日子,无奈却被宋江这一假忠义所迷惑和利用,一个个命丧黄泉,不觉令人同情。而宋江为了自己的名利,不惜以兄弟性命为代价,实在令人憎恶。
      三、结语
      身为郓城县的押司,宋江放走晁盖等人,实在不能称之为对朝廷的"忠",尽管上梁山后时时刻刻盼招安,高唱为朝廷尽忠之歌,实际上只不过是不想留"贼寇"的骂名于后世罢了;梁山众豪杰因闻其"义气"之名而投奔,却不见他有何义于众兄弟,相反,梁山一百单八好汉一个个相继惨死于宋江自私、虚伪的卑劣行径之下,最后所剩寥寥无几,为了达到他"封妻荫子、留芳名于世"的目的,他高扬"忠、义"的大旗,却时时做着不忠不义的事,其虚伪、自私之可耻、可恶,实在不配"忠义"之名。
      [参考文献]
      [1]林文山,水浒的人物塑造[J],江淮文艺,1982,(1)。
      [2]张政娘,宋江考[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3]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金圣叹,评点水浒传[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
      [5]白盾,"忠君"思想对宋江形象的损害[J],安徽师大学报,1984,(1)。
      [6]李卓吾点批评.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M],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
      [7]施耐庵,著,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12。
      [8]郭豫适,中国古代小说论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