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宦游多艰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7 属于:颜真卿
  •   肃宗在灵武即位以后,急于想收复京师,于至德二年(757)初春进驻凤翔,这里距长安已经不远了。这时他身边臣僚零落,还不到三十人,便任命颜真卿为刑部尚书

       肃宗在如此落魄的情况下登基,仿佛一个流亡政府,大臣自然也不怎么尊重他。上朝时,纪律松弛,大家嘻嘻哈哈,大将管崇嗣依仗拥有兵权,在朝廷上竟然背对 皇座,自顾自地说笑。唐肃宗心里说,给点面子好不好?但没敢当面发作。至于利用战乱大发国难财的人,就更多了,想管也管不住。朝政一至于此,怎么能平定叛 乱呢?

      颜真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从自我做起,立即上表朝廷,认为未能守住平原,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竟然加官晋爵,使他于心不安,请求朝廷给他处分。他这么严于律己,自然使满朝文武肃清然起敬,大家都自觉地有所收敛。皇帝也深受感动。

      顾真卿还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严厉整理朝纲。宰相房琯是颜真卿二哥姻亲的好友,此人自从打了败仗之后,便不理朝政,常常聚集门客宴饮娱乐,还纵容他们收受贿赂。颜真卿便提请罢免了房琯的职务。在颜真卿的整治下,朝廷纲纪逐步好转起来。

       颜真卿是一位大儒,自然严格遵循礼法。在古代,礼就是法,遵守伦理纲常是件严肃的事,君主有君主必须遵守的礼,臣子有臣子必须遵守的礼。唐肃宗从凤翔返 回长安时,在祝文中用了"嗣皇帝"的署名,颜真卿认为玄宗还在四川,这样处理不妥,在他的建议下进行了改正。唐肃宗到达长安后,颜真卿认为长安陷落、皇帝 出逃等一系列事情都是大唐的耻辱,建议肃宗仿效春秋时鲁成公的做法,面向东方大哭三天。肃宗很不情愿,但颜真卿这种刚直公正、执法严明、遵循礼仪的做法有 理有据,他只好照此办理,还称赞颜真卿"名儒深达礼仪"。

      可是,唐肃宗也是一个昏庸的君主。颜真卿的兢兢业业、不徇私情,自然招致一 些人的嫉恨。不久,宰相崔圆等人以执法存有私情的罪名,劝肃宗罢去颜真卿的职务,贬为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同州地近长安,长安陷落时,被叛军践踏得不 成样子。在这种情况下,颜真卿对被贬之事毫不放在心上,当即采取措施安定民心,抚恤烈士家眷,恢复生产,使这一地区的形势很快发生了好转。

       乾元元年(758)春,朝廷任颜真卿为蒲州(今山西永济)刺史。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此前一年,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将安禄山杀死后,自立为帝, 仍然统兵六万,占据七个郡,时时威胁着唐朝政权。蒲州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要,颜真卿认真分析形势,把防御叛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分昼夜,几乎到了废寝忘 食的地步。

      之后,颜真卿又改任饶州(今江西鄱阳)刺史。饶州地处江南,"安史之乱"中虽然没有遭到叛军的蹂躏,但治安混乱,土匪成 灾,民众苦不堪言。颜真卿一上任,立即着手整顿治安,将作恶多端的首要分子缉拿归案,斩首示众,使歹徒很快匿迹。饶州本来物产丰富,由于天宝后期苛捐杂税 逐渐加重,经济每况愈下。对此,颜真卿减轻役税,鼓励农民利用当地优势广植桑麻,使社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

      在饶州期间,出于对道教上清派陶弘景第五代传人茅山道士李玄靖的追慕,颜真卿派专人致书,表明自己的心意。他还与邑校蔡明远成为至交,后来颜真卿卸任北归时,走到江淮地区粮草用完了,蔡明远用车子载着大米前来接济,颜真卿在《与蔡明远书》中记载了这件事。

      颜真卿在这里任职虽然不足一年,但影响深远,历代的《饶州志》中都提到他的政绩。到了宋代范仲淹又在饶州任职,成绩卓著,人们就把他俩的政绩并称为"颜范遗风"。

       乾元二年(759)夏天,颜真卿改任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升州为六朝古都,地处长江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这里经济发达,又是朝廷征收赋税 的主要地区,因此整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全国。这里虽然没有受到战争的袭扰,但颜真卿没有丝毫放松,并且预感到江北的扬州长史刘展将要趁机反叛朝廷。 他便加强战备,训练士卒,以应付突发事变。

      乾元三年(760)初,唐肃宗听信谗言,将颜真卿召回改任刑部侍郎。后来,刘展果然发动叛乱,横行江淮平原。这次回朝任职只有短短的七个月,但颜真卿不屈从权贵,与权倾朝野的李辅国等进行了勇敢的斗争。

      这个李辅国原来是管理厩的宦官,后来通过王供的推荐入宫服侍太子李亨,李亨当上皇帝后一直把他当作心腹。李辅国逐渐大权在握,发展到无论皇帝发布的诏书,还是臣子的奏章都要由他过目,权限凌驾于三省之上,专横跋扈。

       在此之前,唐玄宗从成都返回后便被尊为太上皇,就住在皇城边上的兴庆宫里,因有时在此会见官吏,引起了肃宗的不满。李辅国看在眼里,为了讨得肃宗的欢 心,便乘肃宗生病之机,假传谕旨,请太上皇游览西宫,将高兴而来的玄宗软禁起来。太上皇被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肃宗暗暗高兴。朝臣们对这一肆无忌惮的做法很 生气,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但颜真卿毫不畏惧,立即起草了一份奏章,并联络一百多名官员签名,呈报给肃宗,询问太上皇的情况,表示了对李辅国的抗 议。为此,李辅国对颜真卿恨之入骨,恰好遇上有人诬告颜真卿说话做事违背旨意,便乘机陷害他拉帮结伙,怂恿肃宗将颜真卿贬至1J巨长安两个余里的蓬州(今 四川仪陇)任长史。长史是州的副长官,级别很低。即便如此,颜真卿也没有考虑官职的升降,只管为百姓着想,做些实际的事情。

      随后,颜真卿又先后被任命为利州刺史、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尚书右丞等,竟然被当成了补替的流动官员。但无论到哪里,他从来不讲自己是朝廷的功臣,而是一如既往,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老百姓造福。

      直到广德二年(764)春末,颜真卿晋爵鲁郡开国公,二品勋阶。由于他刚正忠直,秉公办事,不依附权贵,出于对他的尊敬,人们不再直呼其名,而尊称他为"鲁公"。

      此时,对于身居高位的颜真卿来说,在生活上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令人惊奇的是,就在这年颜真卿竟然到了无米为炊的境地。他在致李光弼的《乞米帖》中说:

      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