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西南,设立贵州——做开疆扩土的英雄
为了保险起见,朱棣还专门派出了老将镇远侯镇守贵州,以防贵州土司制造事端。此外朱棣还做出了一个重要调整,那就是将原本归属云南管辖的普安安抚
司改归四川管辖。 西南贵州地区的思州、思南两个行政司在该地势力强大,思州的宣慰使田仁厚以及思南宣政使田仁智是当初最早归降大明朝的大土司。朱棣上 台后,两个老土司相继过世,他们的官位分别由其子田琛和田大雅承袭。 到了永乐八年,田大雅去世,由其子田宗鼎承袭思南宣慰使之职。据明史记载田宗鼎"凶 暴,与其副使黄禧构怨。"最初,朱棣考虑到土司世袭制度,便也没有责难田宗鼎,而只是将他的副使黄禧调任为辰州知府。 田宗鼎一看朱棣的处理结果,十分的 开心,他将自己斗争的胜利归结为朝廷对自己的惧怕,于是更加的张扬跋扈,气焰也是越加的嚣张。在整个思南地区,谁都对这个田宗鼎惧怕三份,可是就偏偏有不 服气之人。思州宣慰使田琛也不是省油的灯,为了扩展自己的地盘,他直接跟田宗鼎兵戎相向。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棣耳朵里,于是他便派出蒋廷瓒前去调查事情 的来龙去脉。思州宣慰使田琛见到朝廷的使者后,心中灵机一动,想着借助朝廷的力量将那块相争的地盘划到自己的统辖范围,所以便跟随蒋廷瓒来到京城朝见朱 棣。 一见朱棣,田琛就大吐苦水,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样。田琛一边罗列田宗鼎的种种罪行,一边细数自己理应获得所争土地归属权的合理性。朱棣心里跟明镜 似的,根本没有被田琛这种雕虫小技所迷惑,到后来实在是听烦了,便没好气的反问道:"元末大乱之时,明玉珍占据思南之地,既然是你家的地,当时怎么不去抢 夺?田宗鼎犯的罪,朝廷清楚的很,我也自有处置方法,你赶紧回去,好好守好自己的地盘,如若再敢兴兵祸乱边境,定斩不饶。" 田琛本以为可以借助朝廷的力 量扩展地盘,谁知不仅希望落空,还在朱棣那受了一肚子气。所以,回到思州后,田琛根本就没把朱棣的威胁当回事,继续与田宗鼎进行夺地的争斗,而且斗争的激 烈程度不断升级。朱棣得知后,先后下了多次诏谕,要求两方停止战争,然而田琛和田宗鼎把朱棣的圣旨当成耳旁风,继续自顾自打得不亦乐乎。 朱棣对此怒不可 斥,自己身为皇帝,你们是我们的臣子,岂有不听我的号令之理。多次对圣旨置若罔梦,摆明了就是要挑战皇权的威严。朱棣可容不得这两个自不量力的家伙破坏自 己大明帝国的边境安宁,更容不得他们如此藐视皇权,破坏自己加强中央集权的大计。 于是,发了狠的朱棣,立即密令负责镇守西南的镇远侯顾成将田琛和田宗鼎 抓来。镇远侯按照朱棣的指示带领几名校士,偷偷的趁着战争混乱之际,将田琛和田宗鼎秘密逮捕,紧接着大发皇榜。 皇榜的大致内容为:田琛、田宗鼎违抗朝廷 命令,私自兵戎相向祸害百姓,朝廷劝谕多次,仍然不知悔改。所以皇帝特地派使臣前来捉拿元凶,现在田琛、田宗鼎已经被抓,其他人与此事无关,概不问罪。如 果有人趁机捣乱,一概灭族以示严惩。 于是群龙无首的当地土司全部被镇住了,自然谁也没有敢以身试法出来阻止。于是,田琛和田宗鼎被顺利的押送京城,朱棣 毫不犹豫的将两人处决。这时候,朱棣觉得到时候废除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了。 朱棣主意一定,便叫来了朝中重臣户部尚书夏元吉,然后动情的说道:"西南百姓 深受田氏之苦,如今不能再让这些世袭的土司为霸一方祸害百姓了。不如在思南和思州设立地方行政体系,朝廷直接派出流官治理,由此一来便不会再重蹈覆辙 了。"夏元吉透过朱棣的言语,不难断定朱棣主意已定,况且这也是开疆扩土,安定边疆的好事,所以自然是连连称好。
永乐十一年,朱棣 "以思州二十二长官司分设思州、新化、黎平、石阡四府,西南十七长官司分设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其镇远州,务川县,亦各随地会隶,而于贵州设贵州 等处承宣布司以总八府,仍与贵州都司同管贵州宣慰使司,其布政使司官属俱用流官,府以下参用土官。" 至此,贵州布政司正式设立,西南地区的土司割据也得 以消除,中央对于西南边陲的控制得到了加强。毫无疑问,朱棣确实是开疆扩土的英雄,贵州布政司的确立实际上是想全世界宣告了贵州地区的政治归属,虽然当时 这一功绩并不为人所重视,因为贵州地区毕竟是荒蛮之地,但是改土归流的政策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朱棣不是安于固守的君王,也许是经历的相似,他 总是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榜样,并不断在大明原有的基业基础上开拓进取,扩展疆土,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宽猛适中的为政之道,做出一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 业。 对西南地区的谋划,十分鲜明的体现出朱棣执政的大眼光。虽然当时的西南地区地处蛮荒,但是毕竟为边疆之地,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边疆安宁是首要条 件。朱棣改土归流的政策为边疆安宁提供了制度和政治保证,对于后来的郑和下西洋也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