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间之计,明抓暗放——让敌方间谍为我所用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张玉没有多问便按照朱棣的吩咐向全军传令。张玉走后,
朱棣悄悄的把负责看守奸细的士兵叫了过来,既然敌方派来间谍,那何不将计就计,让这间谍为我所用呢?朱棣吩咐士兵要趁机放走这个间谍,但是一定不要让对 方察觉到是故意放走他的。 于是士兵晚上特地约人喝酒,而且大喝特喝,等到半夜十分,便佯装醉酒倒头呼呼大睡。奸细警觉的查看周围的巡逻和守卫情况,此时 已经是下半夜,巡逻的频率并不高,借助夜色的掩护完全可以逃走。于是奸细便自以为高明的挣脱掉绳子,然后溜出了军营。士兵觉察到间谍已经顺利逃走,便亲自 向朱棣报告。 第二天早晨,朱棣集合完军队后,下达了"快马加鞭,直取沧州"的命令。军中将士一片哗然。大将张玉也禁不住伏在朱棣的耳边小声说道:"殿下 这样朝令夕改,恐怕会动乱军心啊。" 朱棣闻言不禁开怀大笑,接着说:"辽东德州城墙坚固,德州防守严密,都不是短时间能够拿下的城池。我岂能拿诸将士的 性命来当赌注呢?沧州是土城,在三城之中是最为容易攻破的,但是他们早已经知道我们要前去攻打,所以戒备必定森严。昨天的奸细是我故意放走的,这会沧州守 军肯定以为我们去辽东了,戒备之心也会有所放松,所以只要我们大军一到,取沧州必定如探囊取物。" 众将士听完,才知道朱棣这是狠狠的完了一把反间计,让 敌方的奸细故意将错误的情报带回去,然后为我方争取更为有利的作战环境。明抓暗放,这一招反间计用的实在漂亮。所以张玉不禁赞叹道:"皇上英明神武,岂是 我等武夫可窥一二的?" 于是在朱棣的带领下,大家急速行军200多里,在第二天拂晓之前赶到了沧州城下。沧州城历史悠久,所以城墙都是土墙,在加上年久 失修,防守相对来说本来就十分薄弱。如今,在加上朱棣的反间之计,沧州的守军早已放松了警惕。 拂晓之时,多数守城将士仍然处于睡梦之中,只留下了一小部 分负责巡逻和放哨。此时,朱棣带领着士气高昂的燕军开始猛烈攻城。还没等守军从睡梦中醒来,就已经火速占领了沧州城,并俘虏了沧州守将徐凯。这一仗,燕军 大的可谓是畅快淋漓,几乎就在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轻轻松松攻下了沧州城。 这一仗的顺利,与朱棣的反间计不无关系。军事上常讲:兵不厌诈,作为 一个沙场老手,朱棣算准了,沧州方面会派来间谍刺探自己的虚实。所以,他避实就虚,将计就计,模糊对方间谍的视听,使其给沧州方面传出错误的军事情报,由 此再一举击溃沧州。 朱棣这一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连自己手下的将士们都欺瞒住了,更何况是敌方派来的奸细呢?要想让敌方的间谍为我所用,就要学会假 戏真做,朱棣在表演方面简直就是一个天才,他逼真的表演让敌方对他设好的圈套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直接就一头钻了进去,还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安全了。 要 想打胜仗就要紧紧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而间谍作为敌方的耳目,自然也要多加利用,朱棣把三十六计研究的可谓透彻,一个反间之 计便让敌人放松了警惕,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反间计自古以来便是兵家的常用之计。因为,它不仅能够或去情报,还能够达到扰乱敌人的作用, 朱棣就是在敌人所布设的疑阵之中再设疑阵,从而迷惑对方,使得对方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状态,这样就会为大大增加己方的胜算。 朱棣就藩北平后,没少和敌人在 战场上较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愈加的骠勇善战,还把各种计策使用的出神入化,这为他日后掌控战局是一种训练。此外,这些层出不穷、变幻莫测的计策,让燕 军在与敌军对垒的过程中确实占了不少便宜,在伤亡上也减少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