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军训,等待时机——在训练中学做合格将军
虽然朱棣身在凤阳,但是迟早是要面对敌人,建功立业的。借鉴兵法中的理
论,他很注意自己的内心,只要内心强大起来了,那么,自然能够克敌制胜。朱棣在凤阳日复一日的军事训练中,忍耐着,积蓄着,等待着.. 要想成就大事, 一定要有"势",然而此时的朱棣并没有优势,既然没有优势,那么就要创造优势。只有有了优势,才能借势而为,一鸣惊人。 朱棣深知自己不得父亲的偏袒,平 心而论,朱元璋的偏心是很明显的,他全面培养朱标的各方面能力,让最好的学者充任太子太师,把太子一直留在京城。却让朱棣和其他兄弟做好军人,为大哥守卫 边塞,给大哥当枪使。 北平作为朱棣的封地,最靠近蒙古地区,复国之心不死的北元几乎是必定会把此地作为自己最先打开的缺口,所以,朱棣比其他兄弟的前途 更加的艰险。朱棣在凤阳读书、习武,远离了京城的是是非非,但是,无形的失落感又涌上了心头。 一是一出生就决定的命运,因为排行老四,本来亲如手足的兄 弟,现在却有了严格的尊卑贵贱之别。自从大哥朱标被封为太子,朱棣和其他兄弟们就开始给大哥朱标行大礼,同是兄弟,大哥受人膜拜,而自己只有行礼的份,这 种屈辱,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朱棣的心中也越长越大。纵然自己再受器重,也不过是个将军的命,在父亲朱元璋的心目中,大哥朱标永远是第一位的。 二是对前途 的迷茫,让朱棣不确定自己的努力是否会有回报。他一次又一次的扪心自问,难道我要这样一直等下去吗?除了等待时机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我要等到什么时 候?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一次次的内心纠缠都让朱棣感到心力交瘁,做好眼前的事等待有利形势,朱棣一次次的告诫自己。他不能让前途的未知,破坏了自己的谋 势之策。 凤阳是朱棣快速成长的地方,在故乡长达三四年的军事历练中,朱棣从一个身轻体健的青年,成长为一个颇有军人气息的成熟汉子,他的剽悍、敏捷、健 壮从骨子里透出一种将军的威慑力。 黝黑的皮肤下,凸显而有力的肌肉,如鹰一般锐利的眼神,凤阳的等待,成全了朱棣的一身武艺。地图前方,他查看地形,积 极部署战略,各种计策层出不穷,凤阳的隐忍,成全了朱棣的战术。 在训练中学做合格将军,朱棣在凤阳建立了强大的内心,他耐心的的等待着有力形势的到来, 也为自己积极的创造着有利形势,离开凤阳之前,朱棣在兄弟们当中是最勇猛的,而且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凤阳的等待和努力,为朱棣就藩后的政治生活打开了一 条通往成功的大门。 等待是朱棣的高明之处,前途未明,积极筹谋反而会遭到质疑,唯有以不变的等待才能应对周遭环境的万变。在等待中使自己强大,朱棣做到 了,所以,只要时机一到,朱棣便可以最快的速度达成自己的目标。
【"谋势"术】形势不明,要能等、会等 朱棣在老家凤阳接受军事训练 之时,面对未知的前途和对未来的渴望,朱棣也曾有过内心的煎熬,但是面对不明形势,他按捺住内心的躁动,开始了等待,等待时机。朱棣不仅能等,而且会等, 他没有等待老天来安排自己的命运,而是在军事训练中努力锻炼自己的战略战术,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军。白白等待只会让时间白白溜走,在等待中强化自身才是 朱棣谋略的高明之处。 在工作中,我们也很容易遇到类似朱棣的情况,面对升职加薪的机会时,我们往往过于躁动,盲目的加入到相互争夺的大战之中,殊不知, 这种做法并不明智。倘若自己不是实力最强的,那么,与目标失之交臂就成了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