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联姻徐达,册封王妃——成功男人离不开贤内助
当时,李景隆下令军队主要攻击北平的九个城门,正南方的丽正门,就是今天的正阳门(俗称前门),是攻击的重点,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守城将士一面拼死抵 抗,一面向王妃徐氏告急。这位徐王妃,别看平时文静端庄,但毕竟是大将军徐达的女儿,所谓将门虎子,这女儿也巾帼不让须眉了。 城里的男子都已经登城战斗 了,没有后备的男子,于是她就亲自率领城中妇女,登城助战,奋力厮杀。她一登上城墙,守军的士气顿时大振,立刻就把朝廷军队攻城的气势给压了下去。 北平 西边的阜成门,也是朝廷军队攻击的重点。据说部分朝廷军队一度在都督瞿能父子率领下已经攻入城门,但李景隆唯恐他们夺了头功,下令等待大军并进。结果燕军 将士连夜在城墙上泼水,那时正是寒冬,水很块在夜里结成冰,第二天再战,城墙已经无法攀登了。 就这样,一座仅仅有守军万人的孤城,抵抗了数十万人的日夜 进攻。 等到朱棣回到北平城,看到徐氏的战功,又惊又喜。朱棣为能有这么好的贤内助感慨不已,倘若没有徐氏,后果真的不可想象,说不好,北平城已经落入敌 手,等着自己回来缴械投降呢? 有了徐氏这个得力助手,朱棣的政治前途变得更加清晰起来。后来,朱棣登基成为了皇帝,登基之后,急需稳固皇位,所以朱棣选 出了一个特殊的班子。此时的徐王妃已经成为母仪天下的徐皇后,为了给朱棣分忧,她采用夫人战略,在宫中隆重接见七位官员的夫人。 朱棣的成功和徐氏不无关 系,在朱棣的眼光,徐氏是自己身边无人能够取代的有力助手。即便是她的父亲被自己的父亲阴谋害死,她也始终没有动摇过自己的衷心。徐氏是朱棣的精神依托, 无论沧海桑田,他们两个人都始终不离不弃。朱棣是燕王,她是燕王妃;朱棣是庶人,她是庶人妻;朱棣坐拥江山,她母仪天下。 做为妻子,在朱棣竭力为自己 "正名"的时候,徐皇后也倾尽全力帮助丈夫。朱棣称帝的第一个新年,即永乐元年正月,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这部经书的序言正是徐皇 后撰写的。 徐皇后在文中写道:洪武三十一年(即朱元璋去世那年)的正月初一,自己正在焚香读经的时候,身边忽然升起一团紫气,既而金光弥漫,令人觉得恍 若梦境,随后便看见观世音菩萨徐徐走来,亲口告诉她说,国中将要发生大难,所以特来为她消灾接引,并赠此《功德经》一部。观音临别之际还口吐纶音道:"凤 冠不久于尔。" 这部经书连同它的序言,立即得到了朱棣的高度重视,不但马上将它颁行天下,而且迅速入藏,被列为佛经之一,天下僧尼并善男信女无不口诵心 念,为朱棣应得帝位大造声势。此经直到清乾隆三十年以后,才被正式指出是"伪经",从而排除在佛经典藏之外。 饱读书史的徐皇后当然并不仅仅是撰写了这部 声言丈夫"君权天授"的经书序言。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并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 为丈夫赢取民心,制造声势。 人们常说,成功的男人离不开贤内助,朱棣的成功也确实如此,有了徐氏,朱棣仿佛是如虎添翼,政治路途走的更加的顺风顺水。
在朱棣的心目中,徐氏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就是这个女人,给了他母性的关怀,更给了他事业上的帮助,虽然两个人不是自由恋爱的结合,但是这种父母之命的结合,让他们之间更多了一些亲情,更多了一些相依为命,同荣共辱
的默契。 后来,虽然朱棣身边的女人多如牛毛,容貌更都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他也曾钟情于其他女子,但是徐氏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却是谁都无法取代的。多年以后,徐氏四十六岁那年,因病去世,朱棣大为悲痛,此后的十几年中都没有在立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