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不可救药的时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5 属于:努尔哈赤
  •   此前的女真首领:哈达王台,只称臣不称雄,病老而死,未能完成女真的统一;建州王杲,只称雄不称臣,身首异处,也未能完成女真的统一。努尔哈赤则汲取女真历史经验,采取了既称臣又称雄的策略,暗自坐大,形成气候,建元称汗,进占辽东。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自践汗位,这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也是建州与明朝关系史上的转折点。像一切事物总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各向着其相反方向转化一样,明 朝与建州、汉族与满族、中央与地方、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的关系,也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这个转化的总体条件是女真的统一和明朝的衰落、个体条件是努 尔哈赤的精明和万历皇帝的怠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每当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而皇权衰微的时候,总要出现地方割据。其中有农民武装 割据,有封建军阀割据,也有民族政权割据。万历朝廷的衰微、万历皇帝的腐败,为努尔哈赤冲决臣属关系的网罗,建立后金民族割据政权,准备了外部条件。

       正值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明朝万历年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土地兼并日益激烈。以皇帝、贵族、畹(wǎn)戚、权臣、缙绅为代表的大小地主集团,更加 疯狂地掠夺土地。明神宗万历帝占地二百一十万亩。其弟翊镠,生四岁而封,占田"多至四万顷"(《明史·诸王五》第120卷)。而其子福王封地,"括河南山东、湖广田为王庄,至四万顷。群臣力争,乃减其半"(《明史·食货一》第77卷)。至于缙绅豪富,占田少者数百亩,多至数千亩,乃至数万亩。庄田侵夺民 业,地主兼并土地,大量自耕农破产。致有田者什一,而无田者什九;富者连田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高度集中在辽东地区的表现,是军屯制的破坏。明 初,辽东实行军屯制,各卫屯军领之于卫所。辽东卫所只有官舍与军余,正子为军,次子为余,都属于军屯。后来,边外屡遭兵燹,屯军多有逃死;屯田多为军官占 夺,屯法尽坏。有的军官隐丁占地:"一户之丁,以百口计矣;一官之地,以千亩计矣。"(《明神宗实录》内阁文库本,第37卷)军屯破坏,军余亦乱,故"军 失是以无兵,屯失是以无饷。"(沈国元:《两朝从信录》第32卷)而且,有司惨毒搜括,渔敛无已,"辽卒不堪,胁众为乱"(《明史·食货一》第77卷)。 辽东地区军屯破坏,兵无月粮,差役烦苛,悲苦万状。朝鲜领议政李元翼目睹辽东一带,疲弊已极,"财殚力竭,万无生理,闻见惨然"(《李朝宣祖实录》第 108卷)。

      万历朝不仅土地高度集中,军屯制度败坏,而且政治极为腐朽。以皇帝、宦官、王公、佞臣为代表的贵族官僚集团,已成为统治 阶级内部最反动、最寄生、最腐朽的集团。万历帝二十几年不御朝政,以久病亏衰之躯,高卧深宫之中,日与宫女、太监厮混。一切奏章,多留中不发;阁部大臣, 亦遇事敷衍。即如朝廷会议,大都流为故套。朱国祯《涌幢小品》记:

      朝廷会议,皆成故套。先一日,应该衙门于各该与议官,通以手本画 知。至期集于东阙,该衙门印官,首发一言,或班行中一二人,以片言微语,略为答问,遂轮书题稿,再揖而退。既出阙门,尚不知今日所议为何事,或明知其事不 言,出门啧啧,道其状以告人者。(朱国祯:《涌幢小品》第8卷)

      万历帝既深居简出,不理政事,又掷金如土,挥霍无度:郑贵妃生子,赐 宫中赏银十五万两;生日寿节,赏银二十万两;潞王就国,用珠宝银三十万两(《万历邸钞》第1册);营建定陵,"费至八百余万"(《明史·礼志十二》第58 卷);皇子诸王册封、冠婚、袍服费银一千二百余万两(《明史·王德完传》第235卷);采办珠宝用银,多至二千四百万两。浩繁亿万,入不敷出,便派人四出 搜刮百姓脂膏。税监高淮在辽东即是一例。辅臣朱赓等请撤辽东税使疏云:

      高淮在辽东,万般克剥,敲骨吸髓,年甚一年。辽人既缺其当与之月粮,又受此无名之征榷,当抵不过,穷极计生,遂率合营男妇数千人,北走投虏。(《明神宗实录》内阁文库本,第36卷)

      但疏入留中不发。辽东军民,怨声沸腾,聚众数千人攻围高淮。高淮酷虐,多次激变:

      夫激变之事,不数月间,一见于前屯,再见于松山,三见于广宁,四见于山海关,愈猖愈近。又各镇额饷,屡请不发。以此饥军,合于乱众,臣等更不知其祸之所终极也。(《明神宗实录》第446卷)

       朝廷内部腐败,"三案"是突出的史例。所谓"三案"是万历帝晚年及其殁后,明宫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万历帝晚年,宠幸郑贵妃, 储立之争,久不能决。由是有"梃击案"的发生。万历四十三年(1615),蓟州男子张差手执木棍,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张差被执 后,狱具,供系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引进。事连及郑贵妃及其内珰,时人因疑郑贵妃欲谋杀太子。万历帝与太子不愿深追,以疯颠奸徒为罪,"戮差于市,毙 内珰二人于禁中"(《明史·光宗本纪》第21卷)。"梃击案"已结,后万历帝死,朱常洛继立,改元泰昌。泰昌元年(1620),朱常洛即位后生病。司礼监 秉笔太监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下药,病愈剧。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自称仙药。光宗服药后死去。时人疑系神宗郑贵妃所指使,仅以崔文升发遣、李可灼遣戍结 案。这就是"红丸案"。泰昌帝死,天启帝立。天启帝朱由校,为光宗长子,其母为王选侍。他即皇位时,年已十六岁,其生母已死。时抚养由校的李选侍居乾清 宫,与心腹太监魏进忠(即魏忠贤)谋借机把持朝政。甚至有言郑贵妃欲"与李选侍同居乾清宫,谋垂帘听政"者(《明史·后妃二》第114卷)。朝臣杨涟、左 光斗等疏请选侍移宫,寻选侍移仁寿殿。后朱由校即皇帝位。这就是"移宫案"。"三案"事属内廷,但朝议汹汹,久之不息,成为党争的重要题目,朝廷更加腐 败。

      万历朝后期不仅政治腐败,且边备废驰。辽东巡按御史胡克俭曾在奏疏中指出:"国之大事在边,边之大事在欺。"(《万历邸钞》第1册)辽东军官上下欺诳,左右盘结,骄奢淫逸,克扣兵饷,杀民冒功,军纪败坏。如官兵偷卖火药,朝鲜平安道观察使朴东亮状启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