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叶赫:亡国的种子
叶 赫始祖星根达尔汉,传四世至褚孔格,叶赫贝勒褚孔格与哈达贝勒王忠,"两关终以敕书不平为争"(《明神宗实录》第203卷)。先是,自明朝永乐以来,给海 西诸部自都督以下至百户,敕书共九百九十九道,按强弱分配,屡有变动。时哈达多而叶赫少,南北关相争,褚孔格被杀,敕书等为哈达所夺。褚孔格子太杵,太杵 有二子:清佳努与扬佳努,能抚驭部从,依险筑二城——清佳努居西城,扬佳努居东城,声势日隆。万历十年(1582),王台死,清佳努与扬佳努欲借机报仇、 索书,即洗雪杀戮褚孔格之怨仇,索回哈达所掠七百道敕书。但李成梁等支持哈达歹商,在开原汉寿亭侯庙诱杀清佳努和扬佳努。
清佳努子布 斋、扬佳努子纳林布禄分别继为贝勒,谋掠哈达,以报世仇。万历十六年(1588),李成梁出师威远堡,驰行六十里,至叶赫城下。布斋弃西城,入纳林布禄 城,合兵东城,坚壁以守。是役,《满洲实录》载,李成梁"率兵攻纳林布禄东城,失利而回"。李成梁撤兵后,让哈达孟格布禄从其父王台遗下敕书中,拿出一百 九十九道给叶赫,使南、北二关敕书均平,叶赫虽从哈达得到一百九十九道敕书,但较哈达少一道,即南关五百道,而北关四百九十九道。更有甚者,叶赫东城的城 垣、楼宇受到严重破坏,军兵死伤惨重,受到继清佳努与扬佳努被杀之后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李成梁曾"大捷其计十次,斩首五六千级"(《明神宗实录》第141卷),先后杀王杲、王兀堂、阿台、阿海、清佳努和扬佳努等,在客观上为努尔哈赤崛起扫清道路。这正如章太炎所云:
然成梁已戮王杲,数年复大破迤东都督王兀堂,诛阿台,无几又与巡抚李松诛北关首领清佳砮、杨吉砮,斩其骑兵千五百人,群夷詟服。而奴儿哈赤以枭雄之姿,晏然乘诸部虚耗,蚕食以尽。藩翰既溃,祸及全辽。则是成梁之功,适为建州之驱除也。(章太炎:《清建国别记》)
布斋和纳林布禄受李成梁重创,元气再损;恰在这时,努尔哈赤已统一建州女真。但叶赫二贝勒对建州的实力估计不足,在劫寨和谈判失败之后,纠合九部联军, 发动古勒山之役(前已述及)。布斋在古勒山下丧生,"北关请卜酋尸,奴酋剖其半归之。于是北关遂与奴酋为不共戴天之仇"(《明神宗实录》第528卷)。布 斋死后,"素性刚暴"的纳林布禄败回叶赫城,"因念兄仇,昼夜哭泣,不进饮食,郁郁成疾"(徐乾学:《叶赫国贝勒家乘》清钞本),后来死去。布斋子布扬 古、纳林布禄弟金台石继为贝勒。
布扬古、金台石分别继为叶赫贝勒后,海西、建州和明朝呈现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 一,叶赫:一方面南靠明朝,西联蒙古,北结乌拉,以同建州抗衡;另一方面又与建州结姻、歃盟、通使,以争取时间,集聚力量。如古勒山之败后,万历二十五年 (1597),叶赫等遣使至建州告曰:"吾等不道,兵败名辱,自今以后,愿复缔前好,重以婚媾。"叶赫贝勒布扬古愿以其妹给努尔哈赤为妻,金台石愿以其女 给努尔哈赤之次子代善为妻。努尔哈赤允诺,并备鞍马、甲胄作聘礼。他们并杀牛宰马祀天,设卮酒、块土及肉、血、骨各一器皿,歃盟曰:"既盟以后,若弃婚 姻,背盟好,其如此土,如此骨,如此血,永坠厥命;若始终不渝,饮此酒,食此肉,福禄永昌!"(《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2卷)叶赫二贝勒同建州的婚盟,是 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一种权术,随着双方实力的消长,可以随意毁约背盟。
第二,明朝:先是支持哈达,利用哈达以左制叶赫,右控建州。但 是,建州灭哈达后,明廷失去南关,转而支持北关。明礼部左侍郎何宗彦解释支持北关政策的原因说:"有北关在,可牵奴酋(即努尔哈赤)之后,辽沈或可恃以无 恙。"(《明神宗实录》第586卷)明朝扶持北关,以便使叶赫在西,通过叶赫联络乌拉在北,协同朝鲜在东,辽军在南,形成一个对建州的圆形包围圈。
第三,建州:努尔哈赤巧妙地臣属明朝,结好朝鲜,姻盟叶赫,而灭哈达、并辉发、吞乌拉、略东海,以壮大军事实力,解除后顾之忧。在哈达、辉发、乌拉灭亡之后,叶赫陷于孤立。他对叶赫的策略变守势为攻势,以军事进攻,鲸吞叶赫,实现其统一扈伦四部之目的。
万历四十一年(1613),乌拉亡后布占泰逃往叶赫,建州三次遣使告叶赫缚布占泰以献,但叶赫不从。九月,努尔哈赤统兵四万再征叶赫。建州兵北入苏完 境,迂迴至北面攻入叶赫,收取张与吉当阿二路居民,继围兀苏城。城中守将山谈、扈石木,看到建州军"师众如林,不绝如流,盔甲鲜明,如三冬冰雪"(《图本 档》第2卷),开门迎降。努尔哈赤对降将赐东珠、金佛帽和衣物,并以金杯赐酒。随后,建州军又连下呀哈城、黑儿苏城等大小十九城寨,因叶赫预知军期,有 备,乃焚庐舍、携降民而回。
建州进攻叶赫,叶赫贝勒金台石和布扬古求诉于明:"哈达、辉发、兀喇已被尽取矣!今复侵吾地,欲削平诸 部,然后侵汝大明,取辽阳为都城,开原、铁岭为牧地。"(《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第2卷)明派游击马时楠、周大岐率兵千人,携带火器,助叶赫戍守其东、西二 城。同时,明遣使告诫努尔哈赤道:"自今以后,勿侵叶赫。若从吾言,是推吾之爱而罢兵也;若不从吾言而侵之,势将及我也!"(《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4 卷)明廷的强硬态度与公开干预,迫使努尔哈赤只得缓图攻取叶赫之机。寻努尔哈赤至抚顺所,投书李永芳,长篇大论地述说其征伐叶赫的合理性,略谓:"侵叶 赫,以叶赫背盟,女已字,悔不遣;又匿布占泰;故与明无怨,何遽欲相侵?"(《清史稿·杨吉砮传》第223卷)建州想割断明朝与叶赫的联系,以免在进攻叶 赫时腹背受敌。但由于它们的各自利益所在,这是难以办到的。努尔哈赤不仅向明申说其兵攻叶赫的理由,而且派其第七子阿巴泰率所属阿都等三十余人求质于明, 以缓解关系,但遭部议拒绝。叶赫既得到明朝的公然支持,便将已许努尔哈赤之女改适蒙古巴哈达尔汉贝勒之长子莽古尔岱台吉。叶赫贝勒想依恃明朝,联姻蒙古, 以对抗建州。但是,这个年已三十三岁尚未出嫁的叶赫老女,串连着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建州和蒙古的戏剧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