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挥师东海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5 属于:努尔哈赤
  •   努尔哈赤对"野人"女真的招抚,办法很是高明。东海尔哈部长纳喀达等率军民归附,他在衙门宴会后,让要留下的站一行,愿回家的另站一行,然后优赏留下者。许多原说要回家的人,见如此厚赏便留下不回去了。

       "野人"女真的一支东海女真,居住在黑江支流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及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东海女真主要有三部,如《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所载:"东海 之渥集部,瓦尔喀部,库尔喀部。"渥集部又称窝集部、兀吉部,为满语Weji的对音,是密林的意思。渥集部历史久远,"汉、魏之沃沮,元之乌者、吾者,明 之兀者,其部族不一,而地甚广袤,以音与地求之,盖即窝集也"(《满洲源流考》第13卷)。永乐元年(1403),渥集部长西阳哈等贡,置渥集卫。渥集 部主要居住在松花江与乌苏里江汇流处以上,两江之间的广大流域地区。它东濒乌苏里江,西接乌拉部,南界朱舍里部等,北临使犬部。瓦尔喀部主要居住在图们江 流域及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东迄海滨及沿海岛屿之地。库尔喀部的居住区域,文献记载疏略,各书所述不一。如《清开国初征服诸部疆域考》载:

       虎尔喀部在渥集部之西北,其所属路城名称,稀见于史籍。《战迹舆图》置"库尔喀部"于黑龙江中流,精奇里江与呼玛尔河间之黑龙江流域。呼玛尔河上源有库 尔喀河,盖因河得名也。其地有呼玛尔城、乌鲁苏城、穆鲁苏苏城及额苏哩城(今海兰泡附近)等。又《东华录》所记天聪间征虎尔喀部收取壮丁,常呼之曰"黑龙 江地虎尔喀部";大抵虎尔喀部包括自松花江黑龙江会流处以北,呼玛尔河黑龙江会流处以南,其东南接渥集部,东北接萨哈连部,西抵小兴安岭,接索伦部。

       但也有人意见相左,将库尔喀部置乌苏里江以东滨海地区。其实,库尔喀、虎尔喀、胡儿胯、瑚里哈等在《满文老档》中作hurha,即虎尔哈。在文献记载 中,常出现"黑龙江虎尔哈"、"渥集虎尔哈"、"东海虎尔哈"等。它分布区域很广。大体说来,黑龙江虎尔哈部主要居住地区,东邻渥集部,西接索伦部,南界 乌拉部,北抵萨哈连部。前引刘选民《清开国初征服诸部疆域考》中虎尔哈部居住地区,即主要指黑龙江虎尔哈。总之,努尔哈赤要统一女真,就要并服东海女真各 部。

      统一东海女真,先从临近建州女真的瓦尔喀部开始,约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努尔哈赤派费英东率兵"初征瓦尔喀,取噶嘉路"(《清史列传·费英东》第4卷),揭开了统一乌苏里江流域及其以东滨海地区的序幕。

       万历二十六年(1598),努尔哈赤派其五弟巴雅喇、长子褚英和将领噶盖、费英东等领兵一千,征讨安褚拉库路(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一带),星夜兼驰,兵 到后攻取二十个屯寨,收服所属屯落;同时攻取内河路(今松花江上游一带)。因他们立下功劳,赐巴雅喇为卓礼克图,褚英为洪巴图鲁。

      万 历二十七年(1599)正月,东海渥集部虎尔哈路路长王格、张格归附努尔哈赤,贡纳"黑、白、红三色狐皮,黑、白二色貂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3 卷)。自此,渥集部之虎尔哈路每岁交纳贡献。他们中的部长博济里等六人求婚,努尔哈赤因其率先归附,将六位大臣之女分别嫁给他们做妻子,以联姻方式巩固建 州女真与东海女真的关系。

      王格、张格向建州贡纳的貂皮,是东海女真的重要特产。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有古老的红松、柞树、杨树、桦树和 杉树等,树木杂陈,风景如画。丛林中的貂,因其皮毛珍贵,是女真人的最佳狩猎物。秋天捕貂的季节,人们或用猎犬捕貂,或编栅结网捕貂。编栅结网捕貂,是 用树枝编成栅栏,栅栏中留一小口,口中吊着一个用马尾结的活套。捕貂人把栅网安放在貂鼠经过的路上。当貂鼠从栅网的圆口中穿过时,便被马尾网套住。猎犬捕 貂,《朔方备乘》中有如下记载:

      捕貂以犬,非犬则不得貂。虞者往还,尝自减其食以饲犬,犬前驱停嗅深草间即貂穴也,伏伺擒之;或鹜窜树末,则人、犬皆息以待其下。犬惜其毛,不伤以齿;貂亦不复戕动,纳于囊,徐俟其死。(何秋涛:《朔方备乘》第45卷)

      捕貂人把貂皮剥下晾干,用桦树皮包好收藏,以备交易和贡纳。王格、张格用部民猎狩的润泽香郁、丰厚纯黑的上等貂皮纳贡。表明了渥集部虎尔哈路的归服。从此,建州加速了对乌苏里江流域各部的统一进程。

      万历三十五年(1607)正月,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悠城(珲春北二十里古城)主策穆特黑至建州,对努尔哈赤说道:"吾等因地方遥阻,附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遇吾等虐甚,乞移家来附。"(《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3卷)努尔哈赤决定派兵去搬接他们至建州。

       同年,建州兵在搬接蜚悠城部众的归途中,受到乌拉贝勒布占泰军队的阻截,两军进行了乌碣岩之战,建州军击败乌拉军,遂乘胜夺取高岭会宁路,打开了通往乌 苏里江流域及其以东地区的大门。此后,建州以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为基地,向北往黑龙江中下游,向东往乌苏里江流域胜利进军。

      在乌碣岩之战以后,渥集部的赫席黑、俄漠和苏鲁、佛讷赫拖克索三路仍然服从乌拉贝勒布占泰。努尔哈赤说:

      我们是一国人,因往地相离很远,被乌拉国阻隔。你们至今服从乌拉国过活。今天我们同国人已有了汗。打败乌拉兵,现在你们要服从我们同国人的汗。(《满文老档·太祖》第1卷)

      但他们仍不归附。建州为着孤立乌拉,这年五月,派巴雅喇、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等统兵一千,征讨东海渥集部,攻取赫席黑、俄漠和苏鲁和佛讷赫拖克索三路,"获人畜二千而回"。

       万历三十七年(1609)十二月,努尔哈赤在臣服邻朝鲜而居的瓦尔喀部之后,命侍卫扈尔汉统兵千人,向东北深入,伐取渥集部所属滹野路。滹野为满文 huye的对音,意为射雕的隐身穴。滹野路即明正统后设置的呼夜(兀也)卫。它在珲春东北,乌苏里江上游支流瑚叶河(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刀毕河)一带。扈尔 汉击取滹野路,俘虏二千,在那里过了年节后,二月返回建州。扈尔汉因这次军功而被赏给甲胄、马匹,并被赐号达尔汉侍卫。

      万历三十八年 (1610)十一月,因绥芬路路长图楞降附建州后,被渥集部雅揽路人掳掠,努尔哈赤遂命额亦都率兵千人,到图们江北岸,绥芬河和牡丹江一带,招抚渥集部的 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四路。其首领康果礼(康武理)、喀克都里,昂古、明噶图等降附,并举家迁至建州,归顺了努尔哈赤,额亦都又乘胜率兵击取雅 揽路。雅揽路以河得名,《吉林通志》载:"雅兰河出锡赫特山,南行二百余里入海。"(《吉林通志》第12卷)明永乐六年置牙鲁卫,设在临近海边的牙鲁河流 域,牙鲁河清代称雅兰河。雅揽路即今俄罗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东北雅兰河一带。额亦都击取雅揽路,"获人畜万余而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