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清朝逐鹿中原的开拓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5 属于:多尔衮
  •   说起清朝一统江山,不可避免地会提到一个名字――多尔衮。多尔衮是清开国时期的—个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清朝这个异民族政权才得以在关内站稳脚跟。


        多尔衮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卒于清顺治七年(1650)。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其母为大妃乌拉纳喇氏,同母兄阿济格,弟多铎。努尔哈 赤与多尔衮的母亲乌拉那拉氏的婚姻属于政治婚姻。1602年,乌拉部被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打败,被迫将本部落的贝勒满泰的女儿乌拉那拉·阿巴亥嫁给努 尔哈赤为妻,努尔哈赤也将侄女俄恩哲嫁给乌拉部的贝勒布占泰为妻,互相婚嫁,结成姻盟。阿巴亥比努尔哈赤小31岁,12岁同努尔哈赤完婚,先后生下阿济 格、多尔衮和多铎3个儿子。多尔衮生于1612年,比他的哥哥阿济格小7岁,比他的弟弟多铎大2岁。

      种种迹象表明,在努尔哈赤晚年纷 繁复杂的储位之争中,多尔衮的母亲与皇太极曾经因为利害相关而联起手来,向努尔哈赤诬告大福晋富察氏与太子代善私通。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尔哈赤 宣布废黜大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铎、多尔衮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也就 是说,从此时起,多尔衮以八龄幼童跻身于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这样,在努尔哈赤共治国政的制度下,多尔衮兄弟便第一次成为力量均衡的鼎足之一。

       但是,好景不长。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众贝勒早就担心多尔衮三兄弟力量迅速壮大,便在拥戴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 令阿巴亥自尽殉夫,声称是太祖的"遗命"。这时候,多尔衮三兄弟的处境最为艰难,他们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临着兄弟们对其所领旗分的攘夺。年幼的多尔 衮,一下子从天堂掉到了地狱,既失父又丧母。皇太极即位后,虽未向他直接开刀,但也通过三份效忠的誓词,把他和同母兄弟们的地位降低了很多。时多尔衮被封 为贝勒(贵族封爵),因按年龄序列第九,故称九贝勒或九王。

      为了生存,年少的多尔衮在夹缝中求生存,承受着常人想像不到的压力。天聪 二年(1628)二月,17岁的多尔衮初次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获敖穆楞大捷,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意为聪明王,赞他"既勇且 智"。半个月后,他取代了阿济格,继任了固山贝勒,从此,聪慧多智、谋略过人的多尔衮,逐渐成为后金军的主要统帅之一。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 攻明,多尔衮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

      多尔衮不仅勇猛杀敌,还颇有战 略头脑,在对付明朝的问题上,他向皇太极进言:"宜整兵,乘谷熟时,入边围燕京,截其援兵,毁其屯堡,为久驻计,可坐待其敝。"这种深入内地,蹂躏明朝 土地人民,消耗明朝国力,然后再与之决战的战略,深得皇太极的赞同,以后的几次征明,基本上都是照着这个方针行事的。天聪八年(1634),多尔衮三兄弟 入门口,在山西掳掠,所获甚多。崇德三年(1638),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自董家口等地分兵八道,西掠至山西,南徇于保定,击破明总督卢象升。又南下 临清,渡运河,破济南。北还时复掠天津、迁安等地。此役,纵横豕突数千里,蹂躏城池40余座,掳掠人口25万有余,夺取财物更是不计其数,明人夏允彝记述 这次事件的影响说:"所至屠掠一空,祸为至剧。国力耗竭,而事不可为矣。"

      使多尔衮名声大振的,还是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的战 斗。对察哈尔和朝鲜,多尔衮全力贯彻皇太极"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方针,使统一全国的后顾之忧得以早日解决。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死于青海打草 滩。皇太极以此为契机,于次年二月命多尔衮偕岳托等将领,率精兵万人,以强大的武力作后盾,去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政治目的明确,秋毫不犯,进展颇 为顺利。先后招降了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和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更具重大意义的是,多尔衮从苏泰太后(林丹汗之妻)那儿得到了遗失二百余年的元朝传 国玉玺,其玺"交龙为纽,光气焕烂",这方玉玺象征"一统万年之瑞",皇太极大喜,第二年(1636年)便改国号为清,改年号为崇德。多尔衮同时被晋封为 和硕睿亲王,更加受到重用,已列六王之第三位,其时年仅24岁。

      崇德元年(1636)十二月,皇太极亲率大军侵入朝鲜,围朝鲜国王李 宗于南汉城。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多尔衮偕豪格别从宽甸入长山口,克昌州,崇德二年(1637)正月,突袭江华岛。仍然恩威并用,对投降的朝鲜国王的家属也 是礼遇有加。这使朝鲜君臣放弃继续抵抗,减少了双方的杀戮。

      和明朝在辽西地区的量中,多尔衮也是屡建战功,崇德七年(1642),破 松山,俘获明朝统帅洪承畴;克锦州,迫使明朝大将祖大寿最后投降。这时,皇太极已抱病在身,军国大事便经常委托济尔哈朗和多尔衮这两个亲王共同处理。多尔 衮掌管了六部之首的吏部,拥有了人事任免的大权。文臣武将的袭承升降,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胄,也要经他之手任命。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自己 的行政管理能力,提拔了自己的一批亲信,为他后来的摄政准备了条件。在清军入关前,多尔衮追随皇太极转战南北,为清朝统一东北及蒙古各部做出了成绩,其地 位已跃居诸王之上。

      风水轮流转,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皇太极死后,皇位之争再次出现时,昔日懦弱任人宰割的多尔衮,此时俨然大权在 握,一言九鼎,与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势成水火,此时的清朝天下已经一半归入多尔衮的囊中。但此时的多尔衮远比当时的皇太极高明许多,在与豪格的斗争 中,以退为进,提出他和豪格谁都不当皇帝,而由皇太极第九子年幼的福临即位,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继而称摄政王;"刑政拜除,大小国事,九王 (多尔衮)专掌之"。济尔哈朗仅管"出兵等事"。多尔衮的让位在客观上避免了满洲贵族的公开分裂和混战,并且赢得了各旗的拥戴,这对下一步协调一致入关作 战,夺取全国政权,无疑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