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道光时期的政局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6 属于:嘉庆
  •   一、"八卦定君臣"——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天理教又名八卦教,是白莲教的支派之一。白莲教起义失败后,天理教就传遍了直隶、山东山西等省,甚至广东平远县的黄锦能等、台湾淡水的高妈达等,也在当地传教。天理教的八卦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天理教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的口诀之一是"位列上中下,才分天地人。五行生父子,八卦定君臣。"早在清初,山东单县有个叫刘佐臣的,就开始用它来组织群众斗争了。嘉庆年间,它的主要领导人是林清和李文成。

      林清身材颀长、面色黧黑、胡子粗硬得像刺猬的刺一般。他本是浙江人,因为家境贫寒,流落北方,自幼做过别人的家僮;在药铺里当伙计的时候,长了脓疮,被老板辞退,之后,跑到江南当过署役,惹了麻烦,官府要抓他,又搭了运粮的漕船逃回北京一带,住在宋家庄他姐姐董林氏的家里。嘉庆十一年(1806),他加入了天理教,不久,便成了坎卦的首领。

      李文成,家住河南滑县谢家庄,很早失去了父母,跟人学木匠活,大家叫他"李四木匠"。后来,他念了几天私塾,又自修了一些数学、星象学,因此,他没去参加义和拳、顺刀会等团体,而投身于天理教中的震卦。当时有民谣说:"若要红花开,须待严霜来"。他于是自称"严霜十八子",人们也说他是李自成转世。他有抱负,有知识,有威信,所以很快不仅成了震卦的首领,而且成了除坎卦以外其余各卦的领袖。

      嘉庆十六年(1811),林清到滑县,第一次见李文成,便认为他是了不起的人物,决定二人共掌八卦:林清做天皇,冯克善当地皇,李文成是人皇,将来各领一方土地。嘉庆十七年(1812),李文成来到黄村,更与林清商定:明年10月8日午时同时起义。从此,南北双方进一步加速起义的准备工作。他们宣传入教者缴纳"根基钱"(又叫"种福钱"),并约定,事成后偿钱十倍,凡交百钱者,将来可得地一顷。他们还将收得的"根基钱"周济穷人。这一切,对失去土地、极端穷困的农民,真无异于雪中送炭,甚至许多太监(河间各县多出太监)也积极拥护他们(有个都司叫曹纶的,也附和了林清)。他们于是更广泛地发展队伍。李文成则开始大买军、大造军仗、广招士卒、颁制旗帜。

      嘉庆十八年(1813)中秋之夜,滑县巡检刘斌,跟聂监生喝酒作乐,闻知此事后,不久,便潜行庄中,听得锻造声,从铁匠口中侦得实情,马上报告知县强克捷,强克捷立即逮捕了李文成等,给李上了夹棍,打了六七百棒,打得李遍体鳞伤、胫骨折断。消息传来,群众大哗,起义终于提前爆发。

      9月30日,三千多名愤怒的群众,在身躯壮硕的宋元成和李文成的妻子张氏(人称"李四嫂")的率领下,一举攻下滑县城,杀死了刘斌等酷吏,强克捷被迫自缢。起义军打开监狱,救出李文成,树起"大明天顺李真主"的大,以亮臣为军师、宋元成为大元帅,建元"天顺",并屯兵道口诸村堡。

      直隶的长垣、东昌,山东的曹县、定陶,人民纷起响应,起义人民还把曹县、定陶攻克。

      嘉庆皇帝在避暑山庄闻变后,立派直隶总督温承惠、河南巡抚高杞带兵前去镇压,不料黄村的起义军,居然打进了皇宫!

      10月8日中午,二百来名起义军战士,腰缠白旗、白布,肩挑柿子大筐(筐内藏着刀、箭),在太监刘得才、杨进忠等引导下,分两队分别来到东华门和西华门。东华门的一队,由祝现、屈五率领;西华门的一队,由李五、宋进才率领。东队与卖煤的争道,露出了刀,把门的清军立即关了大门,因此,只进去十余人,但也在协和门大量杀伤了官军。西队全队进入西华门后,杀了看守,关了大门,杀到文颖馆、杀入苍震门,丛集于隆宗门外(门已关),一些人还杀入慈宁宫的内膳房。他们白布裹头,高举"大明天顺"、"顾天保民"的大旗,呼号于雉堞之间,一支支利箭射向隆宗门,一个个战士开始爬上养心殿前的熙和门。闻变的清军从神武门赶入,但护军统领石瑞龄还是不敢接战,主张速备车辆保护后、妃逃走,直到火器营官兵又来了一千多人,才稍稍放了心。只有皇次子绵宁等,见起义军战士爬上养心门,便慌忙用鸟枪猛射(据说绵宁第一枪没来得及找到铅丸,竟装入衣扣发射)。后来,火器营也纷纷齐射了。起义军势单力孤,失去战机,但仍顽强抵抗。夜幕低垂,他们便隐身于五凤楼、南薰殿等处,不时向搜兵发起突袭。十月九日黎明,雷雨交加,清军的火绳被雨浇灭,一个个更胆战心惊。夜里,听说西长安门还有起义军,还惊扰了好一阵。进宫的70余名起义军战士,一共杀死官兵41名,伤其60名,但终因众寡悬殊、饥渴备至,苦斗了两天一宿而失败了。

      闯宫以前,有人建议林清不必派人闯宫,而应于10月10日伏杀回銮的嘉庆皇帝,然后大举起义,林清不听;闯宫以前,又有人建议多派些人,林清又没听。闯宫失败以后,林清待在黄村,却仍幻想着河南援军的到来!10月10日黎明,一辆大车来到林清的住宅前,押车的张鹏、高得明,诡称自己是河南援军,叫开了门,骗林清上了车。林清见势不妙,低声叫姐姐派人追抢,但已追悔莫及了!11日,宫中撒了"辟邪丸"镇惊;12日,嘉庆皇帝才回到宫中。

      然而,河南滑县等城的城头上,起义军的白色大旗,却仍高高飘扬着。

      温承惠胆小如,不敢进击,嘉庆皇帝改派那彦成督师。那彦成兵至卫辉,同样不敢前行,被嘉庆帝密诏痛斥。直到十一月,镇压白莲教大起义的老刽子手杨遇春、杨芳、刘清等赶来,汇合了各路清军,加上西安、徐州兵,建锐火器兵,吉林、黑江马队和索伦兵,才在29日攻破道口,进围滑县。

      滑县是古滑州旧治,城坚壁厚,城门有五,粮秣充足。起义军斗志高昂,文成每出令,将士欢呼,声震数里。清军因北门外是一片苇塘,故未设围。起义军为了牵制敌军,12月上旬,在刘国明率领下,分出四千人马,用大车推着李文成(因伤未愈)冲杀而出,直奔太行而走;受阻,转入辉县,用簸箩将文成抬入十八盘山的司寨,安营扎寨,抗击杨芳等追兵。

      司寨背山临川、沟深墙固,有民房三百多家、碉楼十余座。不料起义军出寨迎敌,在白土冈中了杨芳的埋伏,在南首山又遭到清军的追击,损失很大。12月10日,起义军在寨中与清军展开了最后的血战,杨芳下令烧民房,使起义军失去了抗战的依托。众将士抬着李文成转入一座楼房。杨芳率兵围楼猛攻,刘国明大喝一声,通名持刀跃出,砍死数敌,不幸中矛身死。敌军于是喊话叫降,李文成大声喝道:"李文成在此,欲杀即杀,断不肯降!"随后纵火自焚,身边数十名亲兵将帅,一齐簇拥在他的身边,在烈火中同时殉难。第二天,敌人验尸,发现李文成头戴网巾、蓄着长发、两股贴着膏药,两臂被焚,肩膀烧焦,左目有伤,面带枪箭伤痕;帅帐虽被焚毁,但身下却完整地珍存着一方白旗,上书"大明天顺李真主"!

      文成别无亲人,妻张氏领着他唯一的幼女(12岁)还在滑县坚守。清军攻陷各城之后,云集滑县城外,攻而不克,便掘地道。起义军将领黄兴罕发现,率众到南门地道砍杀,其他将士,则纷纷往地道灌水。清军重炮猛轰,起义军更用牛皮一类东西制成巨帐保护城墙,炮弹随上随下,城墙安然无恙。但狡猾的杨芳一面佯筑寨栅,一面暗填炸药于旧地道,并在城外三里处尽伏甲兵。

      嘉庆十九年(1814)一月一日拂晓,各路清军猛攻五门。守城一将在城上大喊:"欲破我城,须精兵20万!"清军弓弩齐发,射中了他的左臂,他丝毫不动声色,拔下此箭就回射;清军再射,他又用手接箭,左右驰突指挥反击。不料西城关帝庙一隅,突被炸开20多丈,中午,清军蚁聚蝗集,钻入城中,起义军突围不成,英勇巷战。一名战士,手持大斧,被敌砍了脑袋,却仍作迎敌之状,挺立不仆。战斗一昼夜,三更时,清军被迫撤出。文成妻张氏,又第三次率队出击,她手使双刀,旋转如飞,击杀了数十余敌,再次安返城中。后来城破,牛亮臣等劝她扮成难民出去,她竟慷慨说道:"城亡与亡,不死者非英雄!"挥刀巷战又杀数敌,身负重伤,才关门自缢。她的幼女,也自刎而死!

      天理教这次起义,虽然被清朝镇压下去了,但是,连嘉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起义,是汉、唐、宋、明各代所从来没有过的!他还写说:"群‘凶’扰齐、豫,隐匿伏萧墙。德薄致灾重,椎心吁上苍"。足见,他自己也感觉到:清朝的统治,已经开始动摇,皇帝的宫殿,已经开始不稳了。

      二、江河日下——道光时期的国内形势

      嘉庆二十五年(1820)9月3日,颙琰北游热河,途中中暑,一命呜呼,次子、38岁的绵宁奉遗诏即位,改"绵宁"为"旻宁",以明年为道光元年,是为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像道光皇帝上台,也曾想过革新,还试图作些节俭的样子,裤膝破了不换新裤,打个补丁重穿,谓之"打掌"。但是,清朝的统治基础已经腐朽,又进一步信用曹振镛(1745—1835)这个旧臣,使形势更糟下来。曹振镛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大红人,道光元年(1821)做了武英殿大学士,权极人臣。他的门人问他为官之道,他答道:"没有别的窍门:只是多磕头、少说话而已!"有个"无名氏"便写了《一剪梅》的词来讽刺他,其一是: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身后便无穷,不谥文恭,便谥文忠。

      这也很形象地描绘出了道光时吏治的一般情形。曹振镛本人根本不学习,奉命评文时,卷子稍微古雅一点,他就看不懂,因此,只挑一两个破体字(诗则一两个不合平仄处),评为劣等完事。他还把这种轻巧法传授给道光皇帝,说:"皇上您只要指出那奏章上字体舛误的一两处,那么,群臣就一定惊讶于您的圣明,自然不敢欺瞒什么了。"道光皇帝信了这话,臣下谏事,往往因折中一、二字的舛错而受到谴责,因此,绝大多数好官,也因循苟且、畏葸柔曼、退缩琐屑起来,各方面的情形也因而更坏。

      另外,土地更加集中,民生更加大困。大学士琦善一家,兼并土地2 561 200多亩;云南按察使李象鹍兄弟,嘉庆十七年(1812)至道光十二年(1832)21年中,仅地租一项,即由1 200石增至7 000石之多。官僚夺地,商人买地,缙绅也兼并土地。老百姓受到层层剥削,纷纷沦为流民。道光二年(1822),流入朝廷封禁的宁波台州交界的南田地区的垦户,即有2 400户之多;道光三年(1823),流入西安府周至县山中的"客民",更达15万人!那时,老百姓贫而多病。道光元年(1821)8月,北京大闹瘟疫,死者日以千百数!

      河道失修,水灾频仍。河南沁河、漳河、中牟河泛滥成灾,湖北荆州堤决,黄河水漫,高邮湖河水溢,江南桃北厅溢,畿辅北运河、永定河溢,人民遭灾,漕运也"大梗"了!而"治河"的官僚,从总督到属吏,却无不骄奢淫逸、贪赃枉法。

      满官胸无点墨、目不识丁,满兵不是雇人打仗,就是临阵脱逃。有人曾写对联描绘道:"红鬼、白鬼、黑鬼尽由内鬼,将军、抚军、制军都是逃军。"打仗不行,连演练也办不顺:道光三年(1823)冬,河南中军副将裘安邦,操练兵丁,兵丁不服,竟大哗起来。操练是外行,苛索百姓却很能耐:崇文门的驻军,简直是到了"雁过拔毛"的地步。

      旻宁做了30个年头的皇帝,活了69岁,表面上也忙得不可开交,死前半年,还带病上朝,临死那天(道光三十年,1850年2月25日)上午,还装模作样地召见朝臣,但其实,他既无大志,又不听谏,政治上是一个平庸之辈。他母亲孝淑睿皇后过生日的时候,他竟挂了白胡须、穿了斑斓戏衣、手持鼗鼓,模仿着二十四孝中抚亲的老莱子,学着小孩子的样儿,跳起儿童舞,冲着太后吱哇乱唱!仅从这一点上看,旻宁不也很有点末代君主的味道么?

      三、"圣朝盛事"——张格尔叛乱的平定

      道光皇帝虽说是平庸之君,但也干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平定张格尔的叛乱。

      张格尔,本叫志汗吉尔,是乾隆时被镇压的叛乱头子大和卓木布那敦的第二个孙子,从小在浩罕国长大。那时,英国殖民者已经占领西亚各国(浩罕国在内),因此,张格尔自幼受到英国殖民者的训练。英国屡欲通商,"天朝"不肯大开宗门,于是,唆使张格尔反清,妄图从新疆南部获得地盘;浩罕国王也想向东发展,得到南疆一些地方;张格尔则想为祖宗复仇,于是三方勾结很紧,蠢蠢欲动。恰好嘉庆末年,清朝派驻南疆各城的统领大臣,与土官(伯克)们横征暴敛、无恶不作,因此,南疆人民怨声载道。于是,素以"诵经祈福"活动于南疆各地人民中的张格尔,在英国、浩罕国侵略势力的支持下,利用了人民对清朝驻将统治的不满,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据那林河源发动了叛乱,攻打喀什噶尔边境。

      喀什噶尔领队大臣色普征额打败了张格尔,中秋节日竟将俘虏80人全部杀光,并谎奏:是布鲁特部落勾引张格尔叛乱的。这时,嘉庆皇帝已死,道光皇帝派伊犁将军庆祥去调查,结果,发现斌静劣迹,撤了斌静,换上永芹以缓和与南疆人民的矛盾。

      但张格尔及其主子们仍不死心,叛扰不断。而道光五年(1825)十月,领队大臣巴彦巴图追击张格尔未及,竟杀了布鲁特部落妇孺百余充数,布鲁特人大愤,聚而歼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南疆各族人民也就纷纷起来反抗清朝统治了。别有用心的张格尔闻讯,约以事成割喀什噶尔城给浩罕国,借了浩罕兵乘机杀入。

      清廷命庆祥代永芹。道光六年(1826)7月,张格尔的叛军攻到喀什噶尔附近,庆祥命军士五百去偷袭,被张侦知,张避其锋而绝其后路,然后,前后夹击,一举将清军歼灭,进围喀什噶尔城。城中清军粮秣已尽,煮皮革充饥,坚持到九月,到底被张格尔攻破了城,庆祥自缢而死。张格尔在浩罕军的支持下,不久,又攻下英吉沙尔、叶尔羌以及和阗。但是,张格尔在喀什噶尔城不仅杀了守兵六千人,而且大杀黑山党(他本人属于白山党)人,又大毁官厅民房,因而,南疆人民已经开始识破了他的野心,不甚积极支持他了。他和浩罕国军,也因为分赃之事发生了矛盾,浩罕的万人大军因此撤走。而清朝派出的长龄(扬威将军)、杨遇春(陕甘总督)、武隆阿(山东巡抚,领吉林、黑龙江精兵)以及提督杨芳等率领的22 000步、骑大军,却在道光七年(1827)3月4日从阿克苏城向他扑来了。

      3月21日,清军大败张格尔于洋阿巴特沙漠。23日,张格尔在沙布都尔苇湖树林地带,凭渠列队拒战,清军步兵涉渠而进、短兵相接,张格尔军火药自轰,大乱,清军追击30里,擒斩叛军万余。24日,张格尔据守离喀什噶尔城十余里的浑河北岸,列阵20余里,部兵十余万人,鼓角齐鸣,垒、铳林立,摆开了决战的架势。时值天气阴霾,风卷尘沙,咫尺莫辨。清军统帅长龄欲撤营,杨遇春认为不可。于是,乘风沙偷渡浑河上、下游,25日晨大战河北,张格尔军大溃,张的外甥和浩罕的两员将领被擒。清军于3月27日收复喀什噶尔城,随后又收复了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张格尔西逃。

      杨芳率部追击张格尔,浩罕军伏击清军于阿赖岭。清军于是纵黑山党人诓张格尔道:清军已撤,大家等着你回来。张格尔不知是计,又纠合一些人马东来。年底,杨芳击之于喀尔特盖山,张格尔仅率30骑西逃,被布鲁特部落诱擒以献。

      道光十年(1830),浩罕国不仅拒不遣送张格尔的眷属,而且,派将官扶植张格尔之兄摩诃末玉素普率领逃亡人等前来捣乱,清将麻痹,因而,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城被围,第二年方解。

      道光二十七年(1847),张格尔的子弟加他汉等又发动叛乱,未几,也被平定。

      道光皇帝平定这条走发动的叛乱,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等国侵略扩张的野心,保卫了国土的完整。清朝的百官,称颂这次平叛是"圣朝盛事",未免有点夸张,但是,平定张格尔叛乱,毕竟还算是道光皇帝做了一件有益于国家的好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