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1-06-27 属于: 简明人文地理学辞典

一种原因未明的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特征的地方病。1935年在黑江省克山县首次发现,故名。该病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潜在型四种。死亡率高,对妇女,儿童危害较大。主要病因假说有传染假说、水土因素假说、粮食因素假说、多因素假说。其病因与外界环境诸因素有密切关系。气候条件,居住条件、营养条件、卫生条件对该病的发生都有一定影响。分布很广,波及14个省、区,处在北纬24°-53°,东经90°-135°的广阔地域。各省病区面积悬殊,多见于农村。从地形角度分析,重病区多分布在山地、丘陵,而位于山地、丘陵的病区,又主要分布在200-2000米之间的山谷盆地、河谷地带。我国重病区分布在大体沿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六盘山、云贵高原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同时,各病区还有不同的季节性。在北部区11-2月间患病较多;西南病区则集中发生在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