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征服与扩张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的强对手

一位高卢人在杀死妻子后宁可自杀也不愿向敌人投降。

萨宾妇女 油画

罗马建城之初经常与其邻近的萨宾部落发生激烈冲突,这幅画表现的是萨宾妇女调停罗马人与萨宾人争斗的情景。

罗马共和国刚刚建立之时,只是台伯河左岸拉丁姆地区的一个小城邦。周边不仅有伊达拉里亚人、萨莫奈人、埃魁人等强邻,还不时受到来自半岛南部的希腊人、波河流域的高卢人的军事威胁。面对这种局面,刚刚建立的罗马国家对外发动了统一意大利的征伐。

罗马征服意大利的第一步是征服伊达拉里亚人。这场“维爱”战争从公元前477年开始,先后进行了三次,直到公元前396年最后攻占了维爱城,既解除了北邻的威胁,又使罗马的领土扩大了一倍。前4世纪初,罗马城一度被高卢人占领,但占领者在索得1000镑黄金后撤走;公元前343~前290年,又发生了三次萨姆尼乌姆战争,其间罗马人曾惨败于考地安峡谷之战。

公元前321年,罗马军主力在林木丛生的考地安峡谷遭受萨姆尼乌姆人伏击。两名罗马执政官为了保住他们被围困的5万青年士兵的生命,被迫缴械投降,并接受“轭门下通过”之辱。具体做法是,把两支长矛插入土中,再把另外一支长矛横在顶上作成门状,让战俘一个个从下面走过。据说这是傲慢的罗马人常用以屈辱别人的方法。萨姆尼乌姆人正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萨姆尼乌姆将军蓬提阿斯面前,5万罗马士兵身着短装,排成单行,在两名执政官带领下从轭门下屈辱地走过。罗马人认为将这种办法加在他们头上,“比死亡更坏”。当这些被俘者返回罗马时,罗马城笼罩在一片悲哀气氛之中,两名执政官的权力当即被剥夺。因此,“考地安轭门”成为罗马国耻的象征。

罗马人重组军队,卧薪尝胆,积极备战。5年后,撕毁“决不再跟萨姆尼乌姆人作战”的和约,卷土重来。经长期苦战后,终于战胜萨姆尼乌姆人,将半岛中部地区纳入自己版图。

接着,罗马开始蚕食意大利南部。那里的希腊殖民城邦他林敦向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求援。皮洛士率远征军突入意大利,连战连捷,但却付出了巨大伤亡代价。战后他无比懊丧地说:“再有一次这样的胜利,我就要变成光杆司令了。”因而,人们以“皮洛士的胜利”作为得不偿失的代名词。后来罗马与迦太基结盟,迫使皮洛士于公元前275年退出意大利。3年后,孤立无援的他林敦向罗马投降。

罗马在征服意大利之后,没有派人直接管理被征服地区,也不是采取同一政策,而是按照各地、各部族在被征服过程中的表现和对罗马的态度以及他们各自在经济上、战略上的地位等综合因素,将其划分为五种类型,分而治之。

罗马在争夺地中海霸权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征服西部地中海区域另一强国迦太基。迦太基是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商业殖民城市,到前7世纪时,它已成为囊括北非西部沿岸、西班牙南部、巴利阿里群岛、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的强国。一个迦太基海军将领曾扬言:“不经我们的许可,罗马人不能在海中洗手。”这样,当罗马兵锋指向西部地中海时,一场两强争霸的战争遂不可免。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所以两国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从公元前264年至前146年,布匿战争先后进行了三次。罗马最终消灭了迦太基。

在布匿战争进行的同时,罗马还通过西班牙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完成了对西班牙、希腊、马其顿和小亚细亚的征服。

罗马的对外扩张和掠夺极大地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罗马奴隶主在战争中掠夺了大量财富,侵占了大片土地,俘获了数以万计的战俘。这就为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同一时期罗马社会经济的普遍高涨,也为大规模地经营和使用奴隶提供了可能。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奴隶制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奴隶劳动带有明显的商品生产的性质。

罗马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和奴役,加速了它的手工业,特别是商业和高利贷业的发展。而伴随而来的是罗马社会又兴起了一个新兴的富有阶层——骑士。骑士的生活目标是发财致富,而不看重门第和权力,不关心国家和公共福利。

公元前464年

中国大事记:

左传》记事止于本年,成书稍后。

公元前444年

世界大事记:

罗马执政官职位开始向平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