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拜占庭武士像

数个世纪以来,拜占庭拥有欧洲最繁荣的经济。

查士丁尼大帝及廷臣

这是拜占庭时期最著名的镶嵌画之一,描绘的是查士丁尼大帝在大主教的陪伴下主持教堂奉献礼的情景。

拜占庭时期的象牙雕刻

拜占庭人的特长在于象牙雕刻、手稿插图、珠宝制作等方面。

公元395年,罗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急剧败落,走向灭亡,在其废墟上建立起许多新的欧洲国家。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被称之为“东罗马帝国”,因其都城地处古希腊商业殖民城市拜占庭的旧址上,所以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的版图包括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洲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以及非洲的埃及等地,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拜占庭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经济较为发达,社会环境比西部相对安定,保持了国家机器的完整性,并逐步走向封建社会。

拜占庭的封建化的背景是频繁的对外战争。公元6世纪初,拜占庭在东西方几乎没有可以与其抗衡的竞争对手,从而导致其扩张野心的膨胀。查士丁尼当政时期(公元527~公元565年),拜占庭疯狂向西扩张,倾力举兵西进。公元533年,拜占庭帝国的铁蹄踏进汪达尔王国。公元535年,又移兵意大利,向东哥特王国进攻,受到东哥特人民的奋力抵抗。拜占庭军队在意大利艰难作战20年,终将东哥特王国消灭,但自己也损失惨重。东哥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拜占庭大军又踏上远征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的征程,并将西班牙东南部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占领。至此,查士丁尼的西征才算结束。

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公元610年建立的希拉克略王朝开始将其从前曾在局部地区实行过的军区制在整个帝国推行起来。帝国将土地作为军饷,按照军种和级别颁发给各级官兵。士兵定居在其部队驻守的地区,平时经营田产,以土地经营所得装备自己。军区制将本国公民作为军队的主要来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军事化体制。

军区制的实行,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首先,它使拜占庭国家拥有了充足而稳定的兵源。其次,在战争不断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军区制为小农的复兴创造了条件。军区制的成功推行,使拜占庭稳定了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的疆域,同时使已经进入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臣服,成为拜占庭的臣民。除此之外,拜占庭还因此打垮了阿瓦尔人,击败了波斯人,并将阿拉伯人的扩张势头阻止在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一带。可以说,军区制的推行为拜占庭此后数百年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军区制的推行也为军事大地产阶层和贵族势力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为拜占庭封建化开辟了道路。各军区的将军和中央政府的一些高级官职,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变成世袭,这样就形成了军事贵族阶层。军区的将军们握有对农民的管理、调动大权和征税权,极易将小农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们的兴起对小农阶层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到公元11世纪末,拜占庭的小农几乎不复存在。科穆宁王朝(1081~1185年)时期,军区制被监领地制所取代,按规定,自由农民成为了依附农,拜占庭的封建化自此宣告完成。

封建化的完成,加强了拜占庭的国力,但它长期发展的结果,却是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这就导致了帝国力量的削弱。至12世纪末,已无力抵抗塞尔柱突厥人入侵的拜占庭人,不得不向罗马教皇发出求救信,由此引发了一场长达近200年的西方封建主对东方的掠夺战争--十字军东征。这场漫无天日的浩劫,使拜占庭帝国元气大伤。此后,拜占庭帝国虽然恢复了帝位,但只能偏安于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从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的对外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扩张方面,特别是对东正教的传播上。通过这种方式,拜占庭将其文化和政治模式传播给了东欧大批的斯拉夫人。所以有的人说:“拜占庭对东方的斯拉夫世界来说,犹如罗马对西方的日耳曼世界一般。”

公元637年

中国大事记: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奉命修《贞观律》。

公元640年

世界大事记:

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并推行“阿拉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