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跻身欧洲强国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腓特烈二世像

1763年柏林战争结束后,腓特烈大帝胜利返回首都柏林。

普鲁士士兵的军服

在这幅18世纪晚期的绘画中,普鲁士骑兵和步兵军官详尽展示了各种式样的军服。严格的纪律、不断的操练和一个有效的补给基地,促使普鲁士军队在18世纪发展成一支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军事武装。

施泰因一哈登堡改革

1807~1812年,普鲁士王国进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改革。主要推行者是两位首相海因里希·施泰因和卡尔·哈登堡,故名。1806年对法战争的失败和1807年的屈辱条约,激起了普鲁士人民的民族意识,革命社团纷纷活动,统治集团被迫改革。1807年首相施泰因推行改革:颁发《十月敕令》,规定容克地主可以兼营工商业,市民和农民也可以购买贵族地产;废除农奴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但仍要他们对容克地主负担一定的义务。又颁布新的城市条例,实行城市自治。1811年9月,首相哈登堡颁布《关于调整农民与地主间的关系》的法令,规定农民可以有条件地赎取他们的祖先作为自由人时耕种过的土地;获得土地的农民以后还须自备为地主尽一定的义务。施泰因一哈登堡改革虽不彻底,但对加强普鲁士国力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一位普鲁士士兵的遗孀

她身着丈夫的大衣和军帽,正在为自己及孩子乞求施舍。七年战争之后,类似这样的场景是司空见惯的。

1839年的普鲁士大阅兵

为使普鲁士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腓特烈大帝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军事改革。

普鲁士原为古普鲁士人居住地,13世纪为条顿骑士团征服,始称普鲁士。1466年臣属波兰,1525年成为普鲁士公国。自16世纪起,勃兰登堡采用各种方式不断扩张领土,并利用位于海外贸易必经之路的有利位置,积极发展经济,国势蒸蒸日上,成为德意志诸邦中唯一能与奥地利抗衡的国家。

18世纪中叶,腓特烈二世为使普鲁士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也开始实行“开明专制”,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包括:第一,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腓特烈把政府机构置于自己的绝对控制之下,要求官员讲求效率,却不给他们以处置权。这样,普鲁士的官僚机构就成为国王手中驯服而有效的御用工具。第二,疏通道路,修筑桥梁,改善交通;吸引外国移民;发展工商业,增加税收;扩充军力。第三,开办学校,发展教育;奖励科学,扶助艺术。

腓特烈二世的“开明专制”表面上标榜科学与理性,但本质上仍是专制主义。他在进行改革、增强国力的同时,不断发动对外战争,继续扩充疆土。18世纪中期,他借口奥地利的王位继承问题,参加对奥战争,夺取了西里西亚。18世纪晚期,又与俄、奥一同瓜分波兰。普鲁士的实力迅速上升,跃居于欧洲强国之列。与此同时,普鲁士也变得更加专制,更加军国主义化了。

1791年

世界大事记:

米成为一种标准单位。

1791年

中国大事记:

《绣像红楼梦》出版(活字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