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帝国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正在查阅地图的拿破仑

拿破仑在位时进行了政治、教育、行政、立法、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

拿破仑经典战役

1.土伦战役(Batt1e of Toulon),1793年9月1日~12月18日。

2.第一次意大利战争(The First Battle of Italy),1796年4月5~28日。

3.皮埃蒙特之战(Battle of Piedmont),1796年4月。

4.洛迪战役(Battle of Lodi),1796年5月10日。

5.曼图亚争夺战(Siege of Mantua),1796年5月~1797年2月。

6.卡斯奇里恩战役(Battle of Castiglione),1796年8月5日。

7.利沃利会战(Battle of Rivoli),1797年1月14日。

8.金字塔大战(Battle of the Pyramid),1798年7月21日。

9.伦哥战役(Battle of Marengo),1800年6月14日。

10.乌尔姆战役(Battle of Ulm),1805年10月20日。

11.特拉法加大海战(Battle of Trafalgar),1805年10月21日。

12.奥斯特里茨战役(Battle of Austerlitz),1805年12月2日。

13.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Battles of Jena and Auerstadt),1806年10月14日。

14.阿斯珀恩-埃斯灵会战(Battle of Aspern~Essling),1809年5月2l~22日。

15.瓦格拉姆战役(Battle of Wagram),1809年7月5~6日。

16.博罗迪诺会战(Battle of Borodino),1812年9月7日。

17.莱比锡战役(Battles of Leipzig),1813年10月16~19日。

18.滑铁卢战役(Battle of Waterloo),1815年6月18日。

拿破仑在作战前的动员活动

1806年10月14日清晨,普法最关键的一战在耶拿城与魏玛之间打响。

战场上的拿破仑

1809年7月6日瓦格拉姆之役中的拿破仑

历次反法同盟

【第一次反法同盟】

时间:1792~1797年 参与国:奥地利、普鲁士、英国、西班牙、皮德蒙特

主要战役:土伦战役、洛迪战役、曼图亚争夺战

【第二次反法同盟】

时间:1798~1801年 参与国:俄国、英国、奥地利、土耳其帝国、葡萄牙、那不勒斯、梵蒂冈

主要战役:远征埃及、马伦哥战役

【第三次反法同盟】

时间:1805年 参与国:奥地利、英国、俄国、瑞典

主要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反法同盟】

时间:1806~1807年 参与国:普鲁士、萨克森、俄国

主要战役: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

【第五次反法同盟】

时间:1809年 参与国:英国、奥地利

主要战役:多瑙河战役、半岛战役

【第六次反法同盟】

时间:1812~1814年 参与国: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奥地利、德意志

主要战役:入侵俄国、莱比锡战役、法兰西自卫战

【第七次反法同盟】

时间:1815年 参与国: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奥地利、德意志

主要战役:滑铁卢战役

家族的统治者

拿破仑的亲属在其称帝前后不遗余力地予以帮助,他们得到的是国王的位子。拿破仑的长兄约瑟夫继统治那不勒斯王国两年后,又于1808年登上西班牙王位,拿破仑的弟弟路易于1806年就任尼德兰国王;弟弟热罗姆亦在1807年被加封为刚刚成立的威斯特法利亚国王;妹妹凯罗琳的丈夫乔西姆·缪拉元帅继约瑟夫之后任那不勒斯国王;另一个妹妹伊丽莎被任命为托斯卡纳的女公爵,而其丈夫则为卢卡亲王。除此之外,拿破仑的继子欧仁从1805年起即以总督的身份出任意大利王国的统治者。这些家族统治者的名宇均被冠以“拿破仑”的后缀,这是拿破仑作为征服者出现的标志。

拿破仑的老近卫军

拿破仑作战从来不轻易动用自己的老近卫军,可在滑铁卢一战中,他运用了自己所有的军队。

滑铁卢之战

从此图可看出滑铁卢战场的概貌,惠灵顿将军队部署在圣让山以南的山脊上,从而堵住通往布鲁塞尔的最后一道防线,防御体系西面以一座乡间别墅为据点,中间以一座农庄为缓冲,东面则以两座农庄为前哨,这样,整个防御体系像三只伸向前的拳头,将拿破仑的进攻割裂开来。

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

拿破仑战败后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拿破仑帝国始终伴随着对外战争。战争初期具有保卫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反对封建复辟,反对欧洲封建专制势力干涉的性质。但在战争后期,这场战争又逐渐变成了对外侵略、夺取欧洲霸权的战争。

拿破仑发动政变后,鉴于国内局势混乱,曾向英、俄、奥三国君主建议停战,但遭到拒绝,他转而采取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政策首先稳住普鲁士的中立地位,接着争取俄国退出反法同盟,然后全力摧毁奥军,最后集中力量打击英国。

1800年6月,拿破仑率领大军击溃驻意大利的奥军,进逼奥地利南部,迫使奥地利于1801年2月同法国签订了《吕内维尔和约》,承认法国对莱茵河左岸地区的占领以及对比利时和意大利北中部地区的占领。法国则同意奥地利继续占有威尼斯。法军战胜奥地利,促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的解体。俄国此后退出了同盟,普鲁士保持中立。而且由于英国在海上实行的封锁政策损害了它们的利益,使它们同瑞典、丹麦共同组成了针对英国的保护商业同盟。

在这种孤立的背景下,英国不得不同法国进行和平谈判,结果于1802年3月签订了《亚眠和约》。和约规定:英国将近年来夺得的一部分殖民地交给法国及法国的盟国西班牙和荷兰。《亚眠和约》是英国外交上的一次失败,它承认了法国控制荷兰和整个莱茵河左岸。但是,没过多久,英、俄两国便于1805年4月在圣彼得堡签订同盟条约,奥地利、瑞典和那不勒斯也相继加入。于是,第三次反法同盟建立,欧洲战事再起。同年10月,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海角与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展开激战,结果法、西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这使拿破仑不得不放弃渡海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但在欧洲大陆战场上,拿破仑的军队却连战连捷。11月,法军攻占了维也纳。12月,法军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进行大决战,俄奥联军受到重创。第三次反法国同盟宣告失败。拿破仑迫使奥地利签订《普雷斯堡和约》,给法国大量赔款,并承认巴伐利亚、符腾堡和巴登地区独立。自此,奥地利在德意志原有的势力丧失殆尽,而法兰西第一帝国也成为远超出法国本土的强大帝国。

拿破仑在德意志的扩张和想取得欧洲霸权的图谋,使过去实行中立政策的普鲁士感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1806年9月,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拿破仑率军出征,在耶拿战役中给普军主力以毁灭性打击,并攻占了柏林。1807年6月战胜俄军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普鲁士王威廉一世分别与拿破仑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和约对普鲁士十分苛刻,除保留东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外,普鲁士丧失了其余的大片领土,还要向法国赔款1亿法郎。条约使普鲁士统治的人口从1000万降到493万。《提尔西特和约》的签订,宣告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的失败。但是,它也表明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已由保卫领土的自卫战完全演变成争夺欧洲霸权的非正义战争了。

打败了欧洲大陆上的敌手后,拿破仑全力以赴对付英国。1806年11月,拿破仑就已经宣布《大陆封锁令》,禁止大陆各国与英国通商。到了1807年10月,拿破仑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行宫再次发布敕令,强化大陆封锁政策。

从1805年开始,拿破仑指挥的军队接连粉碎反法同盟的进攻,使法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粉碎了欧洲各主要封建国家复辟波旁王朝的阴谋,也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沉重打击了各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但是,拿破仑战争也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其侵略性质在战争后期愈发明显。法国每取得一次胜利,都要从战败国索取大量的赔款,并从占领地抢夺大量的金银财宝、艺术品运回法国。同时,法国还将被占领国家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原料供给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大大影响了被占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欧洲各国人民均遭受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

经过几年的战争,法国成为一个拥有130个省,7500万人口的大帝国,并且拥有众多的附庸国和同盟国。拿破仑帝国进入鼎盛时期。

拿破仑帝国虽然前后多次打败了反法同盟,但是,它的强盛是表面的,它面临着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1809年,拿破仑又粉碎了英国与奥地利组成的第五次反法联盟,奥地利被迫与法国签订和约,向法国赔款割地。拿破仑从占领区掠夺大量财富运回法国,实行以战养战的政策,大部分军费和军用物资都从占领区收取,迫使当地居民充当炮灰,这就激化了法国同这些被占领区人民的矛盾。从1808年起,欧洲被压迫民族掀起了反拿破仑帝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西、葡人民顽强的游击战争牵制住拿破仑20万精锐部队。德意志地区和意大利半岛起义活动空前高涨,沉重地打击了拿破仑的统治。在《提尔西特和约》中蒙受屈辱的普鲁士,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国力迅速增强。所有这些反抗运动都是拿破仑无法遏制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无休止的对外战争也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800~1813年,拿破仑征兵达150万人,致使田园荒芜,农业凋敝,激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大陆封锁政策的失败,又使得法国原料缺乏、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市场萎缩,严重地损害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在国内的威望日益下降,帝国的统治发生了危机。但是,迷信强权的拿破仑仍然一意孤行,他决定远征与大陆体系作对的俄国,以新的对外征服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1812年9月,拿破仑大军长驱直入,开进莫斯科,但得到的却是一座空城。一个月后,他被迫下令撤军。撤退途中,拿破仑军队不断遭到俄国正规军和游击队的袭击,加上饥饿和严寒的威胁,损失惨重。到了退出俄领土时,原有的70方大军只剩5万余人。侵俄战争的失败是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俄沙皇也想彻底歼灭拿破仑,于是1813年2月,俄国与普鲁士结盟,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奥地利相继也加入到行列中,范围更广的反法第六次联盟结成。面对这样巨大的变局,拿破仑迅速组建新军,做好对反法同盟作战准备。10月19日,拿破仑在莱比锡与反法联军进行了一场大会战,结果拿破仑遭到失败。1814年3月底,联军攻占了巴黎。几天之后,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囚禁到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1814年9月,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讨论欧洲秩序的重建问题。会上列强为了自身的利益发生了分歧。拿破仑得知消息后于1815年3月逃出厄尔巴岛,集结旧部并占领了巴黎。这使整个欧洲震惊,3月25日,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争吵的联军又站在了一起,宣布成立第七次反法同盟,由英国的惠灵顿公爵任统帅,迅速集大军64.5万人,分头向法军进攻。拿破仑到5月底也召集了28.4万的正规陆军和22.2万人的补助兵力。

拿破仑意识到如果联军几大军团会合一处,后果就不堪设想。他根据比利时联军战线分布过长的情况,决定采取主动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6月12日,拿破仑进至比利时,对驻守在利尼附近的英普联军实施突然袭击,普军大败。17日,拿破仑错误地让军队休息了一天,并决定18日同英军元帅惠灵顿指挥的英荷联军在滑铁卢(布鲁塞尔以南20千米)展开大决战。而惠灵顿指挥的英军早已修了坚固的工事,等待拿破仑。

6月18日,拿破仑指挥军队进攻,滑铁卢战役打响。拿破仑拥有270门大炮,但前一天晚上的大雨,使地面泥泞不堪,笨重的大炮只有一小部分进入阵地。11时,法炮兵首先发炮,接着双方对射,对峙到下午1时,拿破仑派兵佯攻英军右翼,以牵制敌人的主要兵力,使中央薄弱后加以主攻。但佯攻效果并不明显,拿破仑只好从中央发起总攻。双方僵持不下时,被击散的普军重新集结,出现在法军身后,拿破仑急命两军团堵截。惠灵顿精神大振,英军的士气猛涨。战至下午6时许,法军已疲惫不堪。8时许,惠灵顿下命反攻,在联军的夹击下,法军支持不住,全面溃败,拿破仑趁乱逃出战场。法军伤亡严重,损失3万余人。6月21日,拿破仑败退巴黎。7月7日,联军攻进巴黎,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并被流放到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5年后病逝。

1796年

世界大事记:

法国拉普拉斯提出星云假说的地球起源说。

1796年

中国大事记:

嘉庆皇帝登基。

1797年

世界大事记:

第一顶黑色大礼帽出现在英国伦敦。

1799年

中国大事记:

乾隆帝逝世。

1800年

世界大事记:

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伏打制成第一个电池。

1800年

中国大事记:

平托连任澳门总督(第61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