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法国二月革命

1848年2月巴黎人民推翻“七月王朝”的革命。19世纪40年代后期,法国工农业下降,大批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反对派以“宴会”形式举办的政治性集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基佐政府两次禁止预定于1848年1月和2月举行的“宴会”,引起群众不满。1848年2月22日巴黎市民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并同军警发生了冲突。次日,示威演变成武装起义,巴黎到处筑起了街垒,许多国民自卫军和正规士兵拒绝执行实行镇压的命令,倒向革命。国王路易·菲力普被迫罢免基佐,先后任命莫雷和梯也尔组阁,但愤怒的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建立共和国。2月24日,起义群众几乎控制了巴黎,并开始向杜伊勒里宫进攻,国王逃奔英国。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临时政府,25日宣布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七月王朝灭亡。

里昂工人起义

里昂工人与政府军之间展开激烈枪战。

路易·菲力普的统治

路易·菲力普篡取“七月革命”的果实,成立“七月王朝”,继续对人民进行残酷统治。

自由引导人民 1830年 德拉克洛瓦

此画反映的是法国七月革命,画中的自由女神成了法国绘画中最迷人的形象,它与巴黎凯旋门、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法兰西文化的象征。

1815年6月,法国波旁王朝复辟,1824年9月查理十世即位后,力图恢复封建专制制度,极力保护大地主和贵族的利益,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并于1830年7月26日颁布了反动的“七月敕令”,提出取消言论自由,解散议会,限制选举权,群情激愤。7月27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28日占领市政府,29日起义者占领了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8月2日查理十世宣布放弃王位,逃往英国,波旁王朝被推翻。但由于资产阶级共和派软弱无力,无产阶级也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政权落到了代表金融贵族的大资产阶级的手中,开始了“七月王朝”的统治。里昂是法国纺织工业的中心,在工场主和包买商残酷剥削下,纺织工人生活极为困苦。

1831年11月,法国的丝织业中心里昂爆发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当时,里昂有三万多纺织工人,他们饱受工厂主、包买商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常年挣扎在死亡线上。工人每天劳动15~18个小时,所得工资仅能买一磅面包,难以维生。1831年10月,在六千多名工人的强烈抗议下,厂商同意增加工资,但事后拒不执行,激起工人的愤怒。11月21日,里昂工人走上街头,举行罢工示威。游行时遭到军警袭击,工人立刻拿起武器反击。工人提出了“里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政治要求。他们高呼“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的口号。经过三天的浴血战斗,起义工人攻占了市政厅,逮捕了省长,做了里昂的主人。但是,由于起义者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革命理论的指导,未能巩固胜利。10天后,就被反动政府镇压下去了。

1834年4月9日,里昂工人为了反对政府颁布的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反动法令和营救被捕的工人领袖,再次发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工人修筑了街垒,同敌人展开了长达6天的巷战。与此同时,巴黎、赛等城市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声援里昂工人的起义斗争。在这次起义中,工人们在宣言中针对七月王朝的反动统治,提出了推翻富人统治、争取民主共和国的口号,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虽然两次里昂工人起义都失败了,但是,它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两次起义推动了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无产阶级的独立运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标志着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0年

中国大事记:

《京报》成为清朝政府机关报的固定名称。

1832年

世界大事记:

3月22日,德国人歌德逝世。其代表作为《浮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