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学说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克思像

长期的贫困生活和紧张繁重的工作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83年3月14日,在夫人燕妮去世一年多时间后,马克思也在伦敦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发表悼词,指出作为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和实际革命活动具有伟大的世界历史意义。

共产主义同盟

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秘密组织。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秘密举行改组大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建议,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同年11月,共产主义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正式通过了恩格斯等人起草的《共产主义同盟章程》。章程规定:“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纲领,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各国的反动势力尤为猖獗,进行革命异常困难,1852年共产党同盟宣布解散。

马克思在审阅新印的报纸

1842年初,马克思写了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抨击,揭露了普鲁士的专制制度。同年,他开始为《莱茵报》撰稿,随后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并使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随着《莱茵报》受到群众的欢迎,报纸发行量增加了两倍,成为普鲁士的一家大报。

指引共产主义运动前进的纪念碑

马克思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全世界工人阶级所接受和实践,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最后在耶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从事新闻工作,担任过《莱茵报》的主编。他和燕妮结婚后被迫迁居巴黎。1844年他创办《德法年鉴》,发表一系列文章,标志着他的世界观转变完成。同年和恩格斯在巴黎会见,结下终生友谊。不久他因从事革命活动,被驱逐,迁居布鲁塞尔。1847年他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影响广泛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他回德创办《新莱茵报》参加斗争,再次遭驱逐,他先到巴黎,后定居伦敦。1867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64年他创建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晚年,他继续撰写《资本论》。1883年3月14日与世长辞。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1820年11月28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马门市。中学未毕业,就被迫经商。后去英国父亲的棉纺厂工作。他刻苦钻研,边研究理论著作,边参加工人运动。1844年,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标志着他已成为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同年8月和马克思相见,结为终生挚友。1847年,同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与马克思回国参加革命,创办《新莱茵报》。1850年至1870年,重新经商资助马克思完成《资本论》。此期间他专心研究,在理论上也取得重大建树。马克思逝世后,他呕心沥血达12年整理出版《资本论》,同时关怀和指导国际社会主义运动。1895年8月5日,病逝于伦敦,骨灰投葬于大海中。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包括三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唯心论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将这一学说用来诠释社会现象,并应用于人类历史的研究,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在哲学上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新哲学时,吸取并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内在矛盾和辩证发展的思想。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论糟粕,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克服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缺陷,创立了具有全新内容的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推广运用到人类历史上,用于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从而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空前革命。它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藏身之所--社会历史领域中清除出去,为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使得关于社会、社会规律的学说,变成了同其他科学一样能够提供精确的知识和能够预见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去,在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同以前一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根本对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而也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马克思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全面地研究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创建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体系,完成了政治经济学中的革命,为无产阶级认识自己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真正地位、奋起谋求自身的解放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武器。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理论为前提,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成分,继承和吸取了其中的有益成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这样,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参加革命实践,在批判地继承19世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思想成果并加以改造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伟大使命。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共产党宣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融为一体,完整地概括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在理论上取得的最高成就。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原理考察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全面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及其国家上层建筑,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规律,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制订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和策略,向世界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中所表述的基本思想,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完整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从此,无产阶级找到了科学理论作指导,有了战胜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无产阶级的面貌焕然一新,无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的斗争有了正确的方向。可以说,《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1843年

世界大事记:

世界上第一批香烟在法国制成。

1834年

中国大事记:

道光帝下诏维修永陵、福陵、昭陵三陵。

1844年

世界大事记:

10月15日,德国哲学家尼采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