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开放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7-26 属于: 世界通史

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

《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机,形象地、深刻地展示在人们面前。

威廉·麦克雷像

执行“门户开放”政策的美国总统威廉·麦克雷,他于1901年被刺身亡。

表现俄国侵占欧亚大陆野心的漫画

俄国资本主义垄断的形式主要是国家把资本集中于军事上。在操作上,则采用把外来资本与剥削国内人民和殖民地人民而得的利益相结合的方式。

大棒政策

美国干涉拉丁美洲国家事务的帝国主义政策,亦称“实力政策”。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1916年5月的一次演说援引一句非洲的谚语,用来说明自己的对外政策:“说话温和,手握大棒,定能成功。”又宣称:“在西半球,美国对于门罗主义的信念可能迫使美国履行国际警察力量的义务。”“大棒政策”成为罗斯福任期内的外交政策。期间美国迫使德、意、英在委内瑞拉退让,1903年又用武力攫取了巴拿运河的开凿权和管理权,1904年又派舰队侵占了多米尼加,将该国变为美国的保护国,致使德、法的势力无法伸张。此后美国多次对拉丁美洲挥舞大棒,逐步控制了整个拉丁美洲。后把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讹诈和武力恫吓政策斥之为“大棒政策”。

19世纪末,尤其是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远东的政治格局急剧变化,列强在中国的均势被打破,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俄国独占了中国东北;日本取得.....和澎湖之后,又把福建置于它的势力范围之内;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把山东变为其势力范围;法国强行租借了广州湾,其势力范围遍及滇、粤、川等地;英国租借了九威海卫,并宣布长江流域为它的势力范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无法止步,中国面临亡国的危险,而列强之间的矛盾也越演越烈。

西方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大都实行排他性殖民政策,这严重损害了因忙于美、西战争而未能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国的商业利益。尤其是俄国封锁了中国东北市场,不准美国商品和资本进入,为此美国耿耿于怀。虽然当时美国的对华贸易总额并不是很大,但垄断财团早就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在价值,它们向政府施加了强大压力,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当时,英国出于自身利益,也向美国建议以“门户开放”原则来规范各国的对华贸易,协调各国在华的商业利益。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于1899年9月6日向英、法、德、俄、日、意等国递交了一份照会,美国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夺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帝国主义国家都享有投资权力。美国提出该政策的目的是企图通过“机会均等、利益均沾”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使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从而渗透其侵略势力。

第二年7月3日,,美国又发出第二封照会,除重申“平等公平贸易”原则外,还提出要“保全”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完整。两次照会组成了美国对外政策的“门户开放”原则,这个原则的内容与旧殖民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1)反对以武力征服的方式从空间上对殖民地实行独占,主张建立“无边界”的殖民体系;(2)反对对殖民地实行直接统治,而提倡保留殖民地原有的行政实体,实行间接统治;(3)反对垄断式的保护主义,主张“门户开放”,实行“公平”的自由贸易竞争。

这样,“门户开放”原则实质上全盘否定了旧殖民主义赖以存在的基础,构筑了新殖民主义的框架体系。英国首先支持美国该政策,其他国家也先后表示同意。二战后,美国在中国的独占地位已经形成,才放弃此政策。

1899年

世界大事记:

海牙和平会议召开。

1899年

中国大事记:

义和团运动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