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史——契丹与女真的生育
一 契丹
契丹将育女特别是生儿视为头等大事。妇女无子,千方百计收养他人之子为己子。如兴宗系宫人萧耨斤所生,圣宗皇后萧菩萨哥“无子,取而养之如己出”。其生育礼仪颇为隆重。他们“贵日”即崇拜太阳,“以东向为尊”。妇女临产,先向东方“望日番拜八拜”,再“入帐内,以手帕子抹却契丹医人眼,抱妇人胸卧甘草苗”。生儿与生女,礼仪有区别:“若生儿时,其夫面涂蓬子胭脂,产母亦服酥调杏油;或生女时,面涂炭墨,产母亦服黑豆汤调(盐)。”据说“用此二物涂面时,宜男女”。这一仪式仅适用于富者,“贫者不具此仪”。
皇后生育礼仪之隆重,又非富者可比。《重编燕北录》载,皇后怀孕八月,即“先起建无量寿道场,逐日行香,礼拜一月,与戎主各帐寝”,并“预先造团白毡帐四十九座,内一座最大,径围七十二尺”。临产,“于道场内先烧香,望日番拜八拜,便入最大者帐内”。“每帐各用有角羊一口”,生育时,令人“用力纽羊角,其声俱发”,以此“代皇后忍痛之声”。生儿与生女,仪式不相同:“若生儿时,方产了,戎主着红衣服,于前帐内动番乐,与近上契丹臣僚饮酒,皇后即服调酥杏油半盏;如生女时,戎主着皂衣,动汉乐,与近上汉儿臣僚饮酒,皇后即服黑豆汤调盐三分。”还有一条禁忌:“其用羊差人牧放,不得宰杀,直至自毙。”皇后生育九日,返回皇帝帐内。《辽史》卷53《礼志六·贺生皇子仪》载,皇子出生当天,“奉先帝御容,设正殿,皇帝御八角殿升坐”,臣僚金冠盛服前往上表庆贺。
二 女真
女真同样非常重视后嗣,惟恐断子绝孙,以致求助于神灵。如石鲁“久无子”,据说有位巫者“能道神语,甚验”,他“往祷焉”。结果“如巫者之言”,“生二男二女”,这显然出于附会。男性如果无子,往往过继兄弟之子为子。如盈哥初无子,曾过继侄子吴乞买为子。女性如果无子,常常把他人之子作为己子。如宣宗皇后王氏无子,养哀宗为己子。女真也有取贱名的习惯,狗儿、猪儿、猪狗、羊蹄、猪粪一类的名字在《金史》中屡见不鲜。
女真将生儿育女视为盛大节日,“民间娶妇生子”,同“宰臣百官生日”一样,要举行“过盏之礼”。《虏廷事实·过盏》称:“金国上至朝廷,下至州郡,皆有过盏之礼。”其礼节为,人们“以酒果为具,及有币帛、金银、鞍马、珍玩等诸物以相赠遗,主人乃捧其酒于宾,以相赞祝祈恳,名曰过縚。如此,结恩释怨;不如是者,为不知礼”。皇帝生子,礼仪更隆重,将实行大赦。洪皓说:“北人重赦。”他在金朝期间,只见到两次,其“一为皇子生”。
金朝实行鼓励生育政策。明昌元年(1190)三月,礼官建议:“民或一产三男,内有才行可用者可令察举,量材叙用。”如果系“驱婢所生”,按照“旧制”,“官给钱百贯,以资乳哺”。尚书省建议:“更给钱四十贯,赎以为良。”章宗当即加以采纳。朝廷鼓励生育作为一大因素,促成金代中期人口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