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史——生活燃料
自从人类懂得火的利用以来,燃料,即能源就成了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支柱。古代的生活燃料是用于烹饪和取暖。
宋时广大农村的生活燃料比较容易解决,大致是就地取材,使用柴和草。如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诗说,“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另有在北方嵩山寺中一诗说:“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红。争似满炉煨榾柮,慢腾腾地暖烘烘。”“榾柮”是指木块。陆游诗有“稱火正红煨芋熟”,大约是指用芜菁的干茎作燃料。
与乡村不同,城市,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燃料的供应量就相当大。周必大《二老堂杂志》卷4《临安四门所出》说:“临安土人谚云: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城内坊郭户的烧柴全由南方的山区供应。炭也是一种重要燃料,南宋初,供应皇室的“御炭,须胡桃文、鹁鸽色者”,受到官员王居正的论奏,说:“民以炭自业者,率居山谷,安知所谓胡桃文、鹁鸽色耶?”据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的统计,宋宫御厨当年用“柴一百四十五万四百一十三斤半,炭三千五百五十七秤六斤”。开封的主要运输渠道汴河“下西山之薪炭”,宋英宗时,“繇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薪以斤计一千七百一十三万,炭以秤计一百万”,大都应是生活燃料。
辽宋金代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就是在北方的生活燃料中,煤当时称石炭,已占相当比重,而其使用还愈来愈普遍。陆游《老学庵笔记》卷1说:“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蜀又有竹炭,烧巨竹为之,易然,无烟,耐久,亦奇物。”朱弁《曲洧旧闻》卷4说:“石炭用于世久矣,然今西北处处有之,其为利甚溥。”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说:“石炭自本朝河北、山东、陕西方出,遂及京师。”
到北宋后期,石炭已成为开封的主要生活燃料。庄绰在《鸡肋编》卷中回忆说:“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薪者。”宋徽宗时减各地贡品,就将“汜水白波辇运司柴三十六万斤,减二十万斤”。石炭还需木柴等引火助燃,减少贡柴,是与当地石炭供应的增加相平行的。
宋人楼钥使金,途经河北永年县临洺镇,看到几家酒店中置备“石炭数块,以备暖荡”。看来还是整块燃烧石炭。但北宋苏轼的著名《石炭》诗有“投泥泼水愈光明”之句,说明也有类似后世做煤球之类的加工技术。
辽金在今北京一带是产煤的。金人赵秉文《夜卧炕暖》诗说,“京师苦寒岁”,“田家烧榾柮,湿烟泫泪流”。“近山富黑稲,百金不难谋。地炕规玲珑,火穴通深幽”,用石炭取暖,“长舒两脚睡,暖律初回邹”。在辽金的西京大同府一带,宋使朱弁写《炕寝三十韵》诗说:“御冬貂裘敝,一炕且稫伏。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也是用石炭取暖。甚至在多用竹炭的四川,陆游《初到荣州》诗也有“地炉堆兽炽石炭”之句。
有的地方,因燃烧石炭过多,甚至引起污染。沈括《梦溪笔谈》卷24说,“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他作延州诗说:“石烟多似洛阳尘。”《鸡肋编》卷上也载延州诗,有“石炭烟中两座城”,都反映了今延安一带已存在空气污染问题。
中国人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炭,而到辽宋金代,煤的开发和利用又有相当的普及,使生活燃料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
《宋史》卷154,《舆服志六》。
《朱子语类》卷120。
陆游:《家世旧闻》卷下。
《宋史》卷273,《郭进传》;卷464,《李遵勗传》。
欧阳修:《居士外集》卷4。
苏辙:《栾城后集》卷4,《诸子将筑室以画图相示》;毕仲游:《西台集》卷11,《上范德孺侍郎》。
刘郭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6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版;(日)冈大路:《中国宫苑园林史考》中译本第10章,农业出版社1988年版。
郑刚中:《北山文集》卷21,《春雨村居》;陆游:《剑南诗稿》卷39,《峰谷互回映》。
《剑南诗稿》卷57、卷76;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陆游:《入蜀记》卷5。
苏轼:《东坡全集》卷13。
袁采:《袁氏世范》卷下;《西台集》卷20,《即事》。
张耒:《柯山集》卷1;《剑南诗稿》卷79、卷37、卷80。
《东坡全集》卷13;苏辙:《栾城后集》卷4;陆游:《渭南文集》卷20。
元好问:《遗山集》卷8;《剑南诗稿》卷77;《柯山集》卷24。
赵丽雅:《中国古建筑中的窗》(《文史知识》1988年第1期)。
《剑南诗稿》卷37;郑刚中:《北山文集》卷5,《小窗记》;卷21,《偶题》。
《清异录》(《说郛》卷61)。
张师正:《倦游杂录》(《宋朝事实类苑》卷60引)。
张仲文:《白獭髓》(《说郛》卷25)。
杨和甫:《行都纪事》(《说郛》卷20)。
梅尧臣:《宛陵集》卷34;《剑南诗稿》卷74;郑樵:《夹漈遗稿》卷1;陆游:《入蜀记》卷5。
王禹翶:《小畜集》卷17,赵彦卫:《云麓漫钞》卷4。
《剑南诗稿》卷62。
刘挚:《忠肃集》卷18,《又次韵(景修题萃景亭)四首》之4。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4,《风土门·屋室》。
参《宋会要》兵6之30。
欧阳修:《居士集》卷39。
《长编》卷297,元丰二年(1079)二月;《宋史》卷426,《叶康直传》;卷465,《郑兴裔传》。
欧阳修:《居士外集》卷2,《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
《剑南诗稿》卷79、卷73、卷74。
《辽史》卷32,《营卫志中》引旧《志》;《契丹国志》卷1。
姜夔:《白石道人诗集》卷上;《西台集》卷18,《送范德孺使辽》。
白滨:《〈文海〉所反映的西夏社会》,载《〈文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沈括:《梦溪笔谈》卷18。
上官融:《友会谈丛》(《说郛》卷40)。
《会编》卷3。
分别见《说郛》 56,《陷虏记》;卷25,《北风扬沙录》。
《会编》卷66。
耐庵辑:《靖康稗史·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樊绰:《蛮书》卷8,《诸夷风俗》;卷4,《名类》。
《宋史》卷493,《蛮夷传一》;卷495,《蛮夷传三》;卷496,《蛮夷传四》。
《太平寰宇记》卷161,“贺州风俗”,卷164,“康州·泷水县”。
周煇:《清波杂志》卷7;《岭外代答》卷2,《海外黎蛮》;卷3,《五民》。
岳珂:《程史》卷11,《番禺海獠》。
《太平御览》卷958,引《云南记》。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9,《庚子五部落之变》。
《太平寰宇记》卷74“嘉州风俗”,卷88“昌州风俗”,卷136“渝州风俗”。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20,《辛未利店之变》。
《太平寰宇记》卷88,“剑南东道·泸州”。
彭乘:《墨客挥犀》卷3。
《剑南诗稿》卷69,《村老留饮》;卷65,《山村经行因施药》;卷73,《梅市暮归》。
成都市文物考古所等:《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科学出版社,2003年。
《宋文鉴》卷17,《分题得瘿木壶》。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长沙茶具》;《清波杂志》卷4;《岭外代答》卷6。
王安石:《临川集》卷6。
《契丹国志》卷26,《诸蕃记·稪热国》。
白滨:《〈文海〉所反映的西夏社会》。
《会编》卷3。
《清波杂志》卷7。
杨万里:《诚斋集》卷31,《竹床》;周密:《齐东野语》卷18“昼寝”;苏辙:《栾城集》卷16,《古北口道中呈同事》;曾三异《因话录》(《说郛》卷19)。
《剑南诗稿》卷73,《霜夜》、《秋冬之文杂赋》;卷64,《枕上》。
《宋文鉴》卷28;《会编》卷66。
元好问:《中州集》卷10;《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5。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63;《西台集》卷20;陆游:《老学庵笔记》卷2。
《剑南诗稿》卷36;刘子翚:《屏山集》卷13。
朱辅:《溪蛮丛笑》(《说郛》卷5);李京:《云南志略》(《说郛》卷26)。
陆游:《剑南诗稿》卷13,《醉眠曲》;卷28,《十日下旬暄甚戏作小诗》。
欧阳修:《居士集》卷8。
田锡:《咸平集》卷7。
胡寅:《斐然集》卷1,《竹枕》;郑刚中:《北山文集》卷22。
欧阳修:《试笔·琴枕说》;范祖禹:《范太史集》卷36,《司马温公布衾铭记》;黄庭坚:《山谷外集》卷12,《石枕》。
《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7,《酷暑》。
《临川集》卷5;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0;郑刚中:《北山文集》卷21。
《剑南诗稿》卷55、卷26。
《东坡全集》卷15;《剑南诗稿》卷66;黄庭坚:《山谷集》卷9。
吕本中:《东莱诗集》卷14。
《宋史》卷483,《李观象传》;胡寅:《斐然集》卷1;《东坡全集》卷3。
《剑南诗稿》卷14,卷73。
郑刚中:《北山文集》卷22。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25“王文穆”。
《剑南诗稿》卷73;《居士集》卷6,《书素屏》。
田锡:《咸平集》卷7。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6章,《宋辽金时期的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版。
参见陈振:《中国通史》第7卷,第12章第1008-101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宋朝事实》卷12,《仪注二》。
《梦粱录》卷3,《皇帝初九日圣节》。
《老学庵笔记》卷4。
黄朝英:《靖康湘素杂记》卷3“倚卓”。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6,《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
王明清:《挥麈三录》卷3。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62。
吴淑:《事类赋》卷14。
《剑南诗稿》卷32,《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欧阳修:《归田录》卷2;参《宋史》卷281,《寇凖传》。
《剑南诗稿》卷52,卷77,卷83,卷26。
沈与求:《龟溪集》卷11。
《老学庵笔记》卷10。参陈德富:《邛窑省油灯研究》,载《四川古陶瓷论文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
吴淑:《事类赋》卷14。
《栾城三集》卷3;《山谷外集》卷12。
朱弁:《曲洧旧闻》卷2。
《老学庵笔记》卷3。
参见王颋:《驾泽抟云》第7章《华匠仿制--折迭扇的输入与流播》,南方出版社2003年版。
高承:《事物纪原》卷8;《剑南诗稿》卷76。
梅尧臣:《宛陵集》卷60;谢翱:《唏发集》卷6;孔平仲:《孔氏谈苑》卷3。
《归田录》卷1;朱弁:《曲洧旧闻》卷5;《宋史》卷243,《韦贤妃传》。
吴自牧:《梦粱录》卷13,《诸色杂货》。
《石湖居士诗集》卷27。
《贵耳集》卷上。
《剑南诗稿》卷69,《夜投山家》。
《宋史》卷381,《王居正传》。
《宋会要》方域4之10。
《宋史》卷93,《河渠志》,卷175,《食货志》。
《宋会要》崇儒7之59。
《北行日录》上。
《东坡七集·东坡集》卷10。
《文物》1978年第5期,鲁琪:《北京门头沟区龙泉务发现辽代瓷窑》。
《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5。
《中州集》卷10。
《剑南诗稿》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