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解读——夫妻平叛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3 属于: 宋元文明


夫妻平叛乱北宋灭亡以后,康王赵构一路狂逃来到临安,建立南宋王朝,改国号为建炎,史称赵构为宋高宗。高宗是一个意志薄弱的皇帝。邻近的金国利用他优柔寡断的弱点,经常入侵,使宋朝国土遭受到巨大的破坏,民不聊生。

当时南宋朝中有两个大臣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袭杀了执掌枢密的王渊,分头捕杀了宦官,强迫高宗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裕太后垂帘听政。以为妇人孺子执政,可以为所欲为。在这次叛乱中,梁红玉和儿子韩亮也被扣押在京城中。不过,因为韩世忠手握重兵,作战勇敢,威名卓著,苗傅等人对他颇为忌惮,所以对梁红玉母子颇为客气。

事变发生之后,宋高宗已是行动毫无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隆裕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

这里商量妥当,朱胜非就对苗傅说“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苗傅听后大喜,认为是一条好计,立即派梁红玉出城,梁红玉回家抱了儿子,踌上背,疾驰而去,一昼夜赶到秀州。韩世忠了解情况后,当即会同刘俊,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宋高宗喜出望外,亲自到宫门口迎接他们夫妇,立即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

贤内助献策,助夫杀敌公元1130年,金军又大举南侵,高宗闻风而逃,一直逃到了温州。金军统帅金兀术大破杭州城后,率领10万大军,满载劫得的金银珠宝,经现在的嘉兴苏州,沿着大运河来到镇江,企图通过镇江北撤,当时43岁的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率领水军守卫镇江。敌众我寡,他的军队只有8000人,而敌军却超过10万人,这区区的军队,又怎能阻止金兵渡江呢?

就在韩世忠苦思行兵布阵之法时,梁红玉从船后走出来对韩世忠说:“我少敌多,倘若与他奋力战斗是难以取胜的。明天交战不如把我军分为前后两队,四面截杀敌人。中军由我暂时管领,专事守备,并发号令,倘若金军杀来,只用枪炮矢石射住他,不让他前进。中军无懈可击,金兀术必定带他的部队向左右冲突,准备脱身。这时你就带前后两队军马,只看中军的旗号行事,我坐在船楼上面,击鼓挥旗,我的旗往东,即往东杀去,我的旗往西,即向西杀去。如果能一举歼灭金兀术,那就是特大的胜利。”

韩世忠听了后,连声喊妙计,说:“好,那我前去诱敌!”

“那我就在这山顶上给将军击鼓助威!”

第二天交战,宋朝军队不与金兵正面交战,他们尽量利用埋伏,并用“火箭”攻打敌人。梁红玉亲自挥旗击鼓,指挥士兵作战。宋军人数虽少,在梁红玉的指挥下,却个个士气高昂,奋勇杀敌。

这样的战略果然奏效。后来虽然金兀术用了奸细的计谋,突破了韩世忠的包围圈,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包围敌军达48天之久,也足以名震华夏,名震夷狄。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

杨国夫人金兵败北之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称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不久之后,韩世忠又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准东路宣抚处置使,驻守楚州。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经过战乱的浩劫,楚州当时已遍地荆榛,军民食无粮,居无屋,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在寻找野菜充饥时,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发现马吃蒲茎,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人食用“蒲儿菜”,相传即从梁红玉始。蒲儿菜因此称作“抗金菜”。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楚州人民得到了短时间的休养生息。

后来,奸相秦桧掌权后,力主和议。宋高宗听信秦桧的谗言,下令前线撤退,更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韩世忠听说秦桧竟以“莫须有”三字杀岳飞于风波亭,当面责问秦桧:“‘莫须有’三字,怎么能服天下人心?”不久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韩世忠乘机上表请求解职,夫妻二人从此闭门不出。

梁红玉在公元1135年因病逝世。宋高宗得知梁红玉去世的消息,特地赐给她的家人贵重的礼物,以示哀悼,并对她的贡献,表示赞扬。梁红玉对丈夫的忠心,协助丈夫保卫国家的壮举以及英勇作战的精神,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岳家军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的岳飞,是南宋抗金的名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深受宗泽的喜爱岳飞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出生那年,黄河决口,家乡闹了一场水灾,家里生活很困苦。岳飞从小刻苦读书,尤其爱读兵法。他力气大,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拉300斤的大弓。后来,他听说同乡老人周同武艺高强,岳飞就拜周同做老师,学得一手好箭,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后来,岳飞从了军。金兵南下的时候,他在东京当小军官。有一次,他带了一百多名骑兵,在黄河边练兵,忽然对面来了大股金兵,兵士们都吓呆了,岳飞却不慌不忙地说:“敌人虽然多,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兵力多少。我们可以趁他们没准备的时候击败他们。”说着,就带头冲向敌阵,斩了金军一名将领。兵士们受到岳飞的鼓励,也冲上去,果然把金军杀得七零八落。

这一来,岳飞的勇敢出了名。过了几年,他在宗泽部下当将领。宗泽很器重他,对他说:“像你这样智勇双全,即使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但是光靠冲锋陷阵,毕竟不是常胜的办法。”他交给岳飞一份古代的阵图,说:“你拿这个去好好研究一下。”

岳飞接过阵图,向宗泽道谢了,接着说:“按照阵图作战,这是兵法的常规。至于灵活运用,随机应变,还得靠当将领的善于用心。”

宗泽听了,连连点头,赞赏这个青年将领的见解。

誓雪靖康之耻岳飞跟宗泽一样,把抗金作为自己的职责。宋高宗即位以后,他就马上写了一份奏章,希望高宗能亲自率领宋军北伐,激励士气,恢复中原。他还批评了黄潜善汪伯彦一伙投降派的主张。

奏章一上去,宋高宗不但不听,反而嫌岳飞小小将官,多管闲事,革了他的军职。

宗泽死后,岳飞归东京留守杜充指挥。金兵大举进攻,杜充逃到建康,金将兀术攻打建康,杜充又可耻地向金军投降。杜充手下的将士都散了伙,只有岳飞的队伍仍旧坚持在建康附近战斗。

这回趁兀术北撤的时候,他跟韩世忠配合,把兀术打得大败。

金兵北撤以后,宋高宗从温州回到临安。金朝在中原地区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刘豫,国号大齐,充当金朝的帮凶,骚扰南宋地界。岳飞率领将士多次打退了金齐联军,建立战功。到他32岁的时候,已经从一个普通将领提升到节度使的地位,跟当时的名将韩世忠、刘光世并驾齐驱了。

就在这个时期,他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词《满江红》,抒发了他抗金的壮志豪情。词的上半首是: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岳飞一心恢复中原,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宋高宗曾经为他造一座住宅,岳飞推辞了,他说:“敌人还没消灭,哪里顾得上家呢?”有人问他说天下什么时候能够太平,岳飞回答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天下才有太平的希望。”

岳飞平时十分注意练兵。部队休整的时候,他也带将士穿着铁甲冲山坡,跳壕沟,要求像打仗时一样严格。有一次,他儿子岳云在骑马冲山坡的时候,因为战马失足,摔倒在地。岳飞知道了,狠狠责打了岳云。别的兵士看到主将对自己的儿子也这样严格,就格外认真操练了。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在岳家军里,军纪特别严。一次,有个兵士擅自用百姓一束麻来缚柴草,被岳飞发现,立刻按军法严办。岳家军行军经过村子,夜里都露宿在路旁。老百姓请他们进屋,没有人肯进去。岳家军中有一个口号,叫做:“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对待将士要求十分严格,又关心爱护。兵士生病,他常常亲自替他们调药,部下将领出征的时候,他就叫妻子岳夫人慰问他们的家属;将士在战争中阵亡,就抚育他们的子女;上级赏给他的财物,一概分配给将士,自己家里丝毫不留。

经过这样的训练和照顾,岳家军将士士气旺盛,作战勇猛。岳飞在作战之前,总是先召集将领,一起商量作战方案,然后才出战。所以打起仗来,每战必胜,从没有打过败仗。金军将士见到岳家军,没有一个不害怕,他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南宋有岳飞、韩世忠等一批名将,再加上各地百姓组织的义军的配合,要打退金兵本来是有条件的。但是宋高宗不顾岳飞等人反对,一味向金朝屈辱求和,公元1139年,竟向金朝称臣,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金朝把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偿还”南宋。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公元1140年10月,金朝又撕毁和约,发动全国精锐部队,以兀术为统帅,分四路大举进攻。不到一个月,根据和议还给南宋的土地,全被金军夺去。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危险。宋高宗这才不得不下诏书,要各路宋军抵抗。

岳飞得到这个命令,立刻一面派部将王贵皋、杨再兴等分路出兵,一面派兵打起岳家军的旗帜,到处打击金军,截断金军的运粮线。金兵吓得心惊胆战。

岳家军节节胜利,一直打到距离东京只有45里的朱仙镇。

河北的义军听到岳家军打到朱仙镇,都欢欣鼓舞,渡过黄河来同岳家军会合。老百姓用牛车拉着粮食慰劳岳家军,有的还顶着香盆来欢迎,个个兴奋得直流眼泪。

岳飞眼看这个胜利的形势,也止不住心里的兴奋。

他鼓励部下说:“大家努力杀敌吧。等我们直捣黄府的时候,再跟各路弟兄痛痛快快喝酒庆祝胜利吧!”

岳飞斗智废刘豫宋朝抗金名将岳飞,公元1134年,屡次击败金朝傀儡政权刘豫的军队,收复大片失地。为了瓦解分化金朝与刘豫的关系,岳飞探知刘豫同金朝大太子粘罕交往甚密,而四太子金兀术十分讨厌刘豫,决定用反间计除掉刘豫。一日,岳飞军中捉获一名金兀术的密探,岳飞便故意责问他说:“你不是我营中的张斌吗?我派遣你去联络刘豫,让他诱四太子来,你为何去而不返。我已又派人去联系,刘豫已允诺,今年冬在以会合寇江为名,将四太子诱至清河。你这个人太不讲信义,拿了我的书信却不出使,为何要背叛我?”那名金营密探也顺水推舟,请求饶命,愿将功折罪。

于是,岳飞又制蜡书一封,内书和刘豫同谋诛杀金兀术之事,对那名密探说:“此次暂且饶恕你。”令人将蜡书藏于密探大腿的皮肉之中,一再告诫他不要泄露机密。那名金人密探返回金军大营后,割肉取书交给金兀术,兀术一看大惊失色,马上派人回禀父皇,刘豫乃为金人废黜。岳飞反间计成功,不费一兵一卒就去掉了刘豫。

岳飞畅谈千里马宋朝名将岳飞入朝拜见高宗皇帝。高宗从容问道:“你有良马吗?”

岳飞答道:“我曾有过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几斗草料,喝一斛泉水,但如水不干净,草料不精,它们就不吃不喝。披上鞍甲让它们奔跑,起初并不太快,等到跑上百来里才开始奋蹄奔驰。从午时到西时,还可以跑二百多里,卸下鞍后既不喘,又不出汗,像没事一样。这种马要求高,却不随意索取,气力充足,却不好表现,确实是千里马啊。可惜它们相继死去。现在所骑的马,每天不过吃几升草料,且吃草料也不选择,笼头尚未上好,就放开蹄子飞奔,刚开跑百余里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种马要求不高,容易满足,好逞强但易力衰,是低劣迟钝的材料呀。”高宗对这番话颇为赞赏,说:“你今天的这番议论,极为精辟。”

岳飞严于律子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共有五个儿子,他们是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和岳霭(后由宋孝宗改名岳霆)。岳飞不仅治军严谨令出必行,训练出一支使金兵闻风丧胆的岳家军,而且严于律子,对儿子从小要求就十分严格。

岳飞自身朴素,只穿寻常百姓穿的麻布,不穿丝绸,他也不愿让家人沾染奢侈的习气,要求孩子们穿粗布衣服,吃素面蔬菜,不准饮酒。他常告诫几个儿子,要他们知道稼穑的艰难,并要他们从事农业劳动,以便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岳云是岳飞的长子,12岁就被岳飞带到军队进行严格训练。岳飞把岳云编到部将张宪的队伍中,当一名小军士,让他接受严酷战争环境中的锻炼。

岳飞的母亲姚氏曾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勉励岳飞要一心报效国家。岳云从父亲那里接受精忠报国的教育,加上随军征战,见到百姓受金兵蹂躏的悲惨生活,更激发他要杀敌报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雄心壮志。他同大人们一样,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岳飞也从不给予他特殊照顾。相反,岳飞对岳云的要求比对一般士兵的要求更为严格。

在一次训练中,岳云违章操练,骑马下坡,本应放慢速度,他却疾驰下坡,由于坡陡路滑,连人带马翻进沟里。岳飞见了怒气冲冲训斥道:“若是同敌人作战,你这样岂不坏了大事!”说完,不顾众将的劝阻,坚持军法从事,打了岳云100军棍。此举使全军上下皆受震动,将士们训练更加刻苦认真了。

岳云在岳飞的严格要求下,武艺精进,16岁便成为一位臂力过人、骁勇善战的战将。他双手各持一杆几十斤重的铁锥枪,冲锋陷阵,威震敌胆。岳飞认为,作为将领,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去要求别人;作武将的,只有身先士卒,才能率领三军前进。在遇到苦战时,他总是要岳云冲锋在前,给大家作榜样。

公元1134年,岳家军举行第一次北伐,16岁的岳云参加了攻打隋州的战斗。他勇冠三军,手持两杆铁锥枪,第一个冲上城头,立了头功。岳飞因岳云上一年被高宗授以正九品保义郎时,还未立下战功,所以,他把岳云的战功如实上报。随后,在攻打邓州时,岳云又第一个登上城楼,立了头功,这次岳飞却没上报。事隔一年,朝廷查明此事,才将岳云升迂为武翼郎。但从此以后,岳飞怕岳云年少居功自傲,凡岳云立下的军功一律不予上报。

公元1140年,金兵统帅兀术以优势兵力围困岳家军驻地河南郾城。面对强敌,岳飞令岳云先率骑兵冲击破阵,他严令岳云:“不胜先斩汝。”岳云以少击多,奋勇杀敌,出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直杀得金兵尸横遍野。郾城之战刚结束,岳飞又令岳云火速去颍昌(许昌)增援部将王贵。岳云连续作战,率800铁骑长途奔袭,冲入数万敌兵之中,负伤一百多处,人、马都被鲜血染红了。这次战斗,岳云斩了兀术的大女婿,又立大功。以后岳云在父亲严格要求下,征战南北,打了无数胜仗,直至他们父子被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遗臭万年的卖国贼秦桧秦桧当了宰相之后,就干起卖国求和的勾当来。

有了秦桧,宋兵必败岳飞在朱仙镇大捷,逼近东京。兀术眼看在东京待不下去,决定渡过黄河北撤。当他带着金兵离开东京的时候,有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大王别走了。岳少保马上会撤兵。东京一定没事儿。”

兀术很奇怪,问那个书生说:“岳飞用500骑兵打败我们10万大军,百姓日夜盼他们打过来,东京还能守得住?”

秦桧像那个书生说:“朝廷里有权臣,大将要在外面立功,是不可能的。依我看,岳少保自己性命难保,哪儿还谈得上立功?”兀术听了,恍然大悟,马上拨转马头,带兵回到东京。那个书生说的那个“权臣”,就是秦桧。

秦桧当上宰相秦桧本来是北宋时期的大臣。当宋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金兵俘虏到北方去的时候,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也跟随他们一起被俘到金京。秦桧在金太宗面前,低声下气,百依百顺。金太宗认为他很有才干,就把他派到大将挞懒部下当军事参谋。这时候,金朝发现南宋抗金力量越来越强大,又有岳飞、韩世忠等大将坚决主张抗战,不好对付,就决定把秦桧放回南方充当内奸。公元1130年,挞懒攻打楚州(今江苏准安)的时候,把秦桧和他的妻子放回南宋。

秦桧来到越州宋高宗的行宫求见,天花乱坠地编造了一通谎话,说他在楚州怎样杀死敌人的看守,怎样夺了一条船逃出来。当时就有不少大臣怀疑,楚州到这儿路远迢迢,秦桧越过金兵防线逃回来,难道金兵没有追捕?再说,即使敌人防备不严,让他偷跑了,一定十分匆忙,又怎能带着王氏一起走?

但是,当时的宰相范宗尹跟秦桧是老朋友,竭力在高宗面前帮秦桧说话,并且说秦桧是个既可靠又能干的人才。宋高宗本来日思夜想要跟金朝讲和,听说秦桧从金朝回来,熟悉金朝内情,立刻召见秦桧。

秦桧第一次朝见高宗,就劝高宗跟金人讲和,还送上了代朝廷起草的一份求和信。

宋高宗接见秦桧之后,觉得秦桧的主张很合他口味。他对大臣们说:“秦桧比谁都忠。有了他,我高兴得晚上也睡不着觉呢。”他立刻任命秦桧做礼部尚书,过了三个月,又提升他当副宰相。再过半年,秦桧就成为宰相兼枢密使,掌握了南宋军政大权。

劝皇上让岳飞退兵秦桧当了宰相之后,就干起卖国求和的勾当来。因为遭到许多朝臣的激烈反对,曾经被罢免了宰相职位。但是昏庸的宋高宗还是把秦桧当做心腹看待,过了几年,又重新任秦桧为宰相。秦桧利用他的权力和地位,勾结金朝,千方百计破坏抗金将领的活动。这回听到岳飞连战连胜,准备直捣黄龙府,大起恐慌。因为金朝是他的后台,金朝一败,他在南宋也就站不住脚。于是,他就唆使宋高宗发出命令,要岳飞从前线撤兵。

岳飞突然接到宋高宗的撤兵命令,弄得莫名其妙。他派人送奏章给高宗说金兵已经丧尽士气,我军士气高涨,胜利就在眼前,时机不能错过。他请求高宗取消撤兵命令,允许他继续进军。秦桧接到岳飞奏章,又想了一个恶毒的手段,先命令张俊、刘光世等大将的人马从淮北前线撤兵,然后对高宗说,岳飞的军队在中原已经成为孤军,不能再留,叫宋高宗发出紧急金牌,叫岳飞撤军。

十二道金牌岳飞在前线等待高宗的进军诏令,没想到接到的却是朝廷催促退兵的紧急金牌。岳飞接到第一道金牌,正在犹豫,送金牌的快马又到了。从早到晚,快马一个接一个,一连接到12道金牌。岳飞知道要改变高宗的决定已经没有希望,气愤得泪流满面,说:“想不到我十年来的努力,一下子全给毁了。”

岳飞要从朱仙镇退兵的消息一传出去,附近的百姓十分震惊,纷纷聚集在街头。他们拦住岳飞的马,哭泣着说:“我们顶着香盆,运着粮草,迎接官军,这是金人都知道的事。现在相公要回去,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

岳飞看到这个情景,也禁不住流下眼泪,他叫左右兵士拿出高宗的诏书来给大家看,说:“朝廷下了紧急金牌,我不能擅自做主留在这里啊!”百姓们见留不住岳飞,都放声痛哭。兵士们也个个心酸,掩着脸哭。整个朱仙镇响起一片哭声。岳飞心里不忍,宣布暂缓5天撤兵,让愿意跟随他们的百姓一起走。过了5天,岳家军开始撤兵的时候,当地百姓成群结队随军南迁。后来,岳飞奏请朝廷,把这些百姓安置在南方安家垦荒。

兀术打听到岳家军已走,马上重整旗鼓,向南进攻。本来被岳飞收复的河南许多州县,一下子又丢失得精光。

秦桧和宋高宗决心向金朝求和,他们恐怕受岳飞、韩世忠等人的阻挠,把他们召回京城,让韩世忠做枢密使,岳飞做枢密副使,名义上是提升,实际上是解除了他们的兵权。

绍兴议和秦桧夺了岳飞的兵权,就派人向金朝求和。公元1141年11月,金朝派使者到临安。谈判议和条件。谈判结果:宋、金之间,东面以淮河为界,西面以大散关(今陕西宝西南)为界,南宋向金朝称臣,每年向金朝进贡银绢各25万。历史上把这次屈辱投降的和约叫做“绍兴议和”(绍兴是高宗的年号)。

罪名就叫——莫须有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禹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

奸臣的陷害绍兴和议之后,兀术派使者送密信给秦桧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留着岳飞,我们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除掉。”秦桧接到主子的密信,就向岳飞下毒手了。秦桧先唆使他的同党、监察御史万俟禹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攻击岳飞骄傲自大,捏造了岳飞在金兵进攻准西的时候,拥兵不救,放弃阵地等许多“罪名”。万俟禹开了第一炮以后,又有一批秦桧同党接二连三上奏章攻击岳飞。

岳飞知道秦桧跟他过不去,就主动要求辞去枢密副使的职务,高宗马上批准。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大将张俊原来是岳飞的上司,后来岳飞立了大功,遭到张俊的妒嫉。秦桧知道张俊对岳飞不满,就勾结张俊,唆使岳家军的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另一个部将张宪想占据襄阳,发动兵变,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写信给张宪,秘密策划这件事。秦桧根据王贵、王俊两个奸徒的诬告,先把张宪抓起来送进大理寺大狱,严刑拷打,张宪宁死不招。接着,秦桧又奏请高宗下令逮捕岳飞、岳云,到大理寺受审。

天日昭昭秦桧的使者去逮捕岳飞,岳飞笑着对使者说:“上有天,下有地,会证明我是无罪的。”

岳飞、岳云二人被逮捕到大理寺的时候,张宪已被拷打得遍体鳞伤,浑身是血,不像个人样儿。

岳飞见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

审问岳飞的就是万俟禹。万俟禹拿出王贵、王俊的诬告状,放在岳飞面前,吆喝着说:“朝廷哪里亏待你们三人,为什么要谋反?”

岳飞说:“我没有什么对不起国家的地方。你们掌管国法的人,可不能诬陷忠良啊!”

旁边一些官员们也七嘴八舌地附和万俟禹,硬说岳飞想谋反。岳飞知道这批家伙都是秦桧的同党,申辩也没有用,就长叹一声说:“我今天落在奸贼的手里,虽然有一片忠心,也没法申诉了。”

秦桧又派御史中丞何铸审问,岳飞一句话也不回答,他扯开上衣,露出脊梁让何铸看,只见岳飞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痕迹很深。

何铸一看,大为震动,不敢再审,就把岳飞押回监狱,再看了一些案卷,觉得说岳飞谋反确实没有证据,只好向秦桧照实回报。

秦桧认为何铸同情岳飞,不再让他审问,仍叫万俟禹罗织罪状。万俟禹一口咬定岳飞曾经写信给张宪,布置夺军谋反的计划。他们没有物证,就诬说原信已经被张宪烧毁了。

万俟禹反复拷问岳飞等三人,岳飞受尽酷刑,什么都不承认。

有一天,万俟禹又逼岳飞写供词,岳飞在纸上只写下8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这个案件拖了两个月,审讯毫无结果。朝廷官员都知道岳飞冤枉,有些官员大胆上奏章替岳飞申冤,结果也遭到秦桧陷害。

老将韩世忠忍不住亲自去找秦桧,责问他凭什么说岳飞谋反,到底有什么证据。秦桧蛮横地说:“岳飞给张宪的信,虽然没有证据,但是这件事莫须有。”

韩世忠气愤地说:“莫须有’三个字,怎能叫天下人心服!”

韩世忠反复力争,没有结果,就自己上奏章把枢密使职务辞了。

妻子比丈夫还歹毒有一天,秦桧上朝回家,跟他妻子王氏在东窗下一起喝酒。秦桧手里拿着一只柑子,心神不定地用手指甲在柑子皮上乱划。王氏是个比秦桧还狠毒的人,她看出秦桧对要不要马上杀岳飞,还在犹豫,冷笑着说:“你这老头儿,好没有决断,要知道缚容易放虎难啊!”

秦桧听了王氏的话,狠了狠心,马上亲手写了一个纸条,秘密派人送到监狱。

公元1142年1月的一个夜里,这位年仅39岁的民族英雄在牢里被害牺牲。岳云、张宪同时被害。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现在,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使人肃然起敬。

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禹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贼的憎恨。

疯僧扫墓自从《疯僧扫墓》剧曲被创作演出以来,就受到人民的喜爱。

千古英雄和万世奸贼千百年来,岳飞被看做是历代忠臣良将的代表,他以“精忠报国”的精神不知感召了多少人。他智勇双全,爱国爱民,治军有方,极力主张“扫尽胡尘,把金瓯重补”。金军的将领十分地畏惧他,都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见岳飞的盖世神威和凛凛正气在当时就十分受人敬仰。然而,南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将岳飞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他们卖国求荣,为了向金人求和,连连发出十二道金牌将岳飞逼回,最后又设计将岳飞害死在狱中。不仅如此,秦桧因为手握重权,又积极议和,所以凡是主张抗金的文臣武将都以不同罪名遭到了他的毒手。秦桧的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法遭到了世人的仇恨。中国民间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以痛恨秦栓为主的戏剧,有元代著名剧作家孔文卿所创作的《地藏王证东窗事犯》、明代戏曲家李梅实所创作的《精忠旗》、晚明时所创作的《精忠记》及《岳母刺字》,其中以元代的《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的创作最为有名。

疯僧笑骂秦桧《地藏王证东窗事犯》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秦桧准备诬杀岳飞时,曾经事先在东窗下与人密谋过,剧中地藏王来证实了秦检的恶行,所以人们把这次谋杀案称为《地藏王证东窗事犯》。这个戏里有一折叫《疯僧扫墓》,是这部戏曲中十分重要的一节。传说秦桧杀掉岳飞、岳云和岳飞的部将张宪以后,人们十分气愤,对这个罪大恶极的坏蛋,人人都想得而诛之,义士施全曾经刺杀过秦桧,但是施全刺杀没有成功,反而被秦桧的手下人捉住杀掉了。临刑前,施全面不改色地大骂秦桧:“我虽然没能一刀宰了你,死后也要变成厉鬼,捉拿你,油炸刀劈,为冤死的忠魂报仇雪恨。”秦桧经过这次谋杀后,非常恐惧,整日茶饭不安,就到灵隐寺去烧香拜佛,希望老天保佑。

可是秦桧到了庙中,还没有拜神,却看到墙上有一首自己写的,他十分吃惊。急忙大问:“什么人写了此诗?”庙里的老和尚就把写诗的和尚找了过来,原来写诗的这个人是庙里的烧水和尚。老和尚慌忙介绍说:“这个烧水和尚早些时候就已经疯疯癫癫了,万望大人见谅。”秦桧也不答话,只是看着疯和尚说道:“我只道是怎样一个疯僧,原来是这样的一个疯僧。”疯和尚也看看秦桧,说:“我只道是怎样一个秦桧,原来是这样一个秦桧。”秦桧怒了:“什么规矩?你怎能擅自喊我的名字?你可知道我是谁,我是当朝宰相。”疯和尚哈哈大笑:“没错,你可是个上瞒天子,下欺群臣的大奸臣啊……”秦桧问:“墙上的诗是你写的吗?”疯和尚说:“是你做的,是我写的。”

秦桧这时似乎看出了这和尚有些来历,于是便问他:“你知道我的来意吗?”疯和尚就说:“你的来意很简单,只是因为受了惊恐,所以来到寺里。”

秦桧问他:“你手里拿的什么?”疯和尚说:“是里通外国的吹火筒。”秦桧又问他平常做什么功课,他却说:“没什么功课,有功的都杀了。”秦桧又叫他把功课拿出来,疯和尚就从身边的口袋里掏出一张纸给秦桧,上面写着:“久闻丞相理乾坤,占断朝纲第一人,都为群臣朝北阙,堂中埋没老元勋,闭门杀死忠良将,塞上欺君虐万民……”秦桧没话可以说了,疯和尚却渐渐十分生气,说:“你在路上遇到施全就该死了。”这几句话看着是答非所问,可是把秦桧说得心惊胆战,只好说:“这个和尚有些累了,快拿份斋饭给他。”斋饭端出来,疯和尚把它倒了,接连端了两次,疯和尚全都倒了。秦桧十分生气:“你不吃就算了,为什么坏了我两份斋饭?”疯和尚更是气愤不已:“我只坏了你两份,你就十分恼火,可你怎么不想想你坏了他们三个呢?(指秦桧杀了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后来疯和尚又给秦桧呼风唤雨,说那雨是秦桧屈杀岳飞父子老天垂的泪;那风是朱仙镇上黎民的怒气。

原来这疯和尚是地藏王的化身,地藏王在古代社会里是正义的化身,表达了人们对千古忠奸的判断。本来秦桧就心情慌乱不安,想到庙里来求神,可是却反被疯僧搅得十分恐惧,有些不寒而栗了。昆曲《疯僧扫墓》的剧作者常常以独立一折来演出,自从这一剧曲被创作出来,就受到了所有那些热爱正义,痛恨邪恶的人们的喜爱,一直流传到今天。

柔福帝姬柔福帝姬的真伪,成了真正的千古之谜。

公主改名叫帝姬柔福帝姬是宋徽宗34个女儿中的一位,她是南宋高宗的同父异母的姐姐。按照习惯,皇帝的女儿都被称为公主。可是宋朝的这位公主为何却叫做“帝姬”呢?这件事和徽宗时的改制有关。徽宗政和三年,在大臣蔡京的建议下,宋朝廷仿照周代王室中“王姬”的称号,进行改制,宣布“公主”一律被称为“帝姬”。这种制度维持了十多年,直到南宋初才恢复旧制。柔福帝姬本来因为北宋的灭亡,也随之消失在金国的土地上,可是令人感到特别奇怪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弱女子,竟然从金兵的爪牙下逃了出来,还历经艰难回到南宋朝廷,南宋的高宗皇帝和文武大臣,对柔福帝姬的虎口逃生本来感到十分高兴,可是这实在太出乎人们意料了,在欣慰的同时,不禁会产生疑问:这个长得酷似公主的人真的是柔福帝姬本人吗?

柔福帝姬活着回来了靖康二年,金兵的铁蹄横扫中原,一直南下攻到北宋都城汴京,然后将宋朝徽钦皇帝、宗室、后宫妃嫔三千余人作为俘虏押送到金国,柔福帝姬作为宫廷的一员自然也不例外,她与徽宗、钦宗及赵氏大部分宗室成员一起,离乡背井地被掳往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亡国奴,沿途受到了金兵的百般侮辱。柔福帝姬在靖康之难被掠到金国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消息传回宋朝,所以人们一直都以为她早已经死了。可是,到了南宋高宗建炎四年时,竟然有一个女子来到宫廷,自称是从北方逃归的柔福帝姬。

宋高宗虽然惊喜万分,但是又担心这是个假冒帝姬身份骗取荣华富贵的人,于是就命令几名老宫女前去察验,这几位老宫女都觉得这女子相貌确实很像柔福帝姬,并且对宫中旧事也是了如指掌,能够回答得八九不离十,所以就禀告皇上,这确实就是当年被掠往金国的柔福帝姬。老宫女的担保让人们渐渐不再怀疑其中有假。可是众人还有一个疑问,柔福帝姬身为金枝玉叶的公主,从小就是三寸金莲,怎么竟会生了一双大脚呢,这实在是让人太怀疑了。那女子面对一双双怀疑的眼睛,丝毫没有惊慌,不胜悲苦地解释说:“金人对宋朝宫室成员不加怜悯,像牛一般地驱逐,我们连鞋都不曾穿上,光着脚步行了几万里路,就是三寸金莲又怎么能保持原样呢?”宋高宗觉得言之有理,并且又听到这女子能够直呼他的小字,便认定她就是真的柔福帝姬,不再怀疑。于是马上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从此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神仙般的生活。这以后,高宗认定这是唯一的姐姐,所以对她恩宠有加,先后赏赐的东西折合达四十七万九千缗。

错把颜子当公主可是在绍兴十二年和议结束后,南宋高宗的生母显仁太后从北方回来了,见到高宗后,没说几句话就急急忙忙地告诉高宗说:“金人都在笑话他,因为他错把‘颜子’(颜子就是冒牌货的意思,当年京师有颜家巷,制作的各类器物都是假品次品,极不坚实,因此人们用‘颜子’来称呼冒牌货)当公主。”

高宗一向信任他的生母显仁太后,刚一听到这番话,非常地吃惊,也十分地愤怒,于是立即下旨捉拿柔福帝姬,但他还是有些疑惑,如果公主不是真的,怎么会对宫中的事情知道得那么详细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