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拼图——合赞汗后,伊利汗国只有苏丹
伊利汗国在西道兀鲁思中建国最晚,它的疆域,东北到阿姆河,西北到太和岭(今高加索山脉),南临波斯湾,西面到幼发拉底河。国都先后在篾剌合(今伊朗马腊格)、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逊丹尼牙(今伊朗苏丹尼耶)。
1251年,蒙哥汗决定把波斯总督的职位交给他的弟弟旭烈兀,指令他从阿姆河两岸到埃及尽头的土地,必须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习惯和法令。在征服了阿拔斯王朝后,旭烈兀攻陷阿勒坡、大马士革,整个伊斯兰世界为之恐惧。然而蒙哥的死让旭烈兀停止了西进的脚步,他留下怯的不花镇守大马士革,自己率部返回波斯。旭烈兀回到波斯后,得悉忽必烈已经即位,并与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汗位之争,遂止步不再东返。他向争位双方派出使者,表达拥护忽必烈,指责阿不里哥。本来蒙哥旨意,要求旭烈兀征服阿拔斯王朝后即行东返,很明确被征服的波斯也是大汗的土地。而忽必烈遣使传旨,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界的波斯国土划归旭烈兀统治。于是,原来应由大汗直接管辖的波斯地区,实际上成了旭烈兀的领地,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王朝。
旭烈兀及其继承者自称伊利汗国,伊利,突厥语从属之意,表明他从属于忽必烈的中央汗国,因所居之地为古波斯,又称波斯汗国。伊利汗国一直尊元朝为其宗主国,直到忽必烈去世为止。旭烈兀死后,其长子阿八哈继位,但阿八哈说:“忽必烈合罕是长支,怎么能不经他的诏赐就即位呢?”由于国事急促,他在众人推戴下登位治事,但在忽必烈的委命到达时,他还是郑重其事地举行了第二次即位仪式。阿八哈以后,夺得汗位的人,也都会立即向元朝要求册封,将其视为合法性的最重要的依据。
1260年,怯的不花留守的蒙古军被埃及的玛木鲁克联军彻底击败,旭烈兀再也没有实现征服埃及和叙利亚的企图。钦察汗别儿哥信奉伊斯兰教,旭烈兀信奉佛教,但受其母唆鲁禾帖尼和其妻脱古思可敦的影响,他偏袒基督教,对所过之地的穆斯林加大杀戮,处死他们的哈里发,遭到别儿哥的严厉指责。从一开始,伊利汗国就受到钦察可汗的敌视。1262年,别儿哥为争夺旭烈兀控制下的阿塞拜疆,发兵来攻,双方激战两年。1269年,塔剌思忽里台大会三汗决议的内容,也是针对伊利汗国的。到了诸汗时代,蒙古人对世界的征服最终转变为成吉思汗后裔之间的内战。
伊利汗国世系图
阿八哈死后,伊利汗国经历了帖古迭儿、阿鲁浑、海合都、拜都时代,到了合赞汗时代。合赞汗使终年以游牧为生的波斯蒙古人开始了定居生活,他御强敌于外,发展生产于内,开创了伊利汗国的强盛时代。有一种说法,尽管伊利汗国的汗位传到十七任,但合赞汗是伊利汗国最后一任大汗,是所有有才能的君主中最光耀的面孔。伊利汗国从旭烈兀始,到第九任汗不赛因时已经四分五裂。其间有重要影响的当属旭烈兀和合赞,旭烈兀对波斯穆斯林进行了征服,合赞则与穆斯林文化相融合。合赞汗与他的家族所信奉的佛教决裂,强迫喇嘛或者放弃佛教,或者离开这个国家。同时他摒弃由母妻一系带来的对基督教的偏好,改信伊斯兰教,并尊奉为国教。当初的征服者终于被同化,伊斯兰教的传播因其武力而迅速扩大。此后,蒙古三大汗国都开始奉伊斯兰教为国教,与其宗主国元朝愈行愈远。
1295年,合赞起兵,从他的庶叔拜都手中夺得伊利汗国汗位。起兵前,合赞汗和全体异密宣读了“除安拉外没有别的神”的祷告,他们宣誓成为伊斯兰教徒。合赞汗即位后以苏丹之称取代大汗称号,自命穆罕默德。尽管此后仍然把旭烈兀的兀鲁思叫作伊利汗国,但自合赞以后已经没有伊利汗了。
但伊利汗国形式上的消亡,还是在其第九任大汗去世以后。不赛因死后,蒙古贵族没有从旭烈兀家族中挑选出新的大汗,而是选择了阿里不哥的后裔。此后,两派擅权的宗王大臣各自利用自己的傀儡争夺权力,再也没有一位领袖能够把蒙古人和波斯人团结在一起。伊利汗国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