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拼图——忽必烈自请“唯掌漠南军事”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3 属于: 宋元文明


蒙哥即位后不久就降诏:凡军民在赤老温山南者,悉听忽必烈统辖领治。赤老温山即大兴安岭。在蒙古高原,有一段从东到西的沙漠戈壁,以此为界分为漠南和漠北。蒙古人的栖息地和游牧地在漠北。蒙哥的这一诏命,是将漠南军国重事,全部委任给了忽必烈。漠南所指,是北到大兴安岭的蒙古本土,西到河西走廊以东,南到淮河一线的广大地区。忽必烈自是高兴,排宴庆贺。而幕府汉臣姚枢却忧心忡忡,忽必烈问其所以,姚枢回答说:“军民吾尽有之,天子何为?”忽必烈上明白了姚枢的意思,如果把漠南所有军事、民政、财赋大事都抓在自己手里,大汗权力虚构,必会引起蒙哥猜忌。忽必烈再问如何,姚枢建议,不如只管军事,将财政两权交还大汗另行委派。忽必烈照此上奏蒙哥汗“自请唯掌军事”,获得了批准。这就是“唯掌漠南军事”的来由,忽必烈深感虑所未及。

蒙古拼图——忽必烈自请“唯掌漠南军事”

姚枢像

1252年,宋军攻打河南边地,忽必烈请准蒙哥在河南设经略司,任命史天泽、杨惟中、赵璧为经略使。1253年,蒙哥封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路(今西安)封地。忽必烈设立京兆宣抚司。1256年,忽必烈又增受怀孟(今河南沁阳)封地。

忽必烈经略漠南的业绩,就是任用中原士大夫,以汉法治汉地。他以汉法成功地治理了邢州和京兆两地,是日后治理元朝的预演。

他在邢州兴办铁冶,补充官府财用,印刷纸钞,满足贸易流通,整顿驿站,建桥筑路,修仓廪,办学校。在京兆路相继设置了宣抚司、从宜府、行部等机构,提拔贤良,降暴黜贫,薄税劝农,低息兴商。这些措施,都是汉地传统的治理办法,因此忽必烈受到士大夫和汉世侯的赞赏,称之:“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蒙古贵族对忽必烈试用汉法很不满意,加上忽必烈受到的赞誉,让蒙哥汗对他猜忌日深。汗廷臣僚状告忽必烈两大罪:一是“中土诸侯民庶翕然归心”,这是越主以代;二是“王府诸臣多擅权为奸利事”,超出了“唯掌军事”的承诺。特别是罪之二,榷课所原本唯管军需,后来将所征财赋全额上交忽必烈王府,此“奸利事”,有根有据。1257年春,蒙哥汗派遣两名亲信阿蓝答儿和刘太平,南下钩考京兆和河南财赋。钩考,又称理算,意即财税审计,史称“阿蓝答儿钩考”。

阿蓝答儿手持重权,在关中设置钩考局,任命一些酷吏,趁势横暴,编织罗列出的罪状多达一百四十二条,忽必烈府中的官员都难脱干系,被威逼折磨致死有二十多人。蒙哥汗借阿蓝答儿钩考,对忽必烈总领漠南进行了一次大整肃,对他个人的野心也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此时忽必烈身在开平,得知在河南和京兆的臣属受到拘押、审讯,还要相互揭发,甚至被逼致死,既无能为力,也自身难保。姚枢进言道:“帝,君也,兄也。吾,弟且臣。事难与较,远将受祸。”劝他不能再拖下去,要赶快带着家眷去觐见蒙哥汗,主动妥协,消除猜疑。

当年12月,忽必烈带着家眷及亲信随从,赴漠北觐见蒙哥汗,到达蒙哥驻营地后只身前往。在蒙哥面前,忽必烈行君臣礼,恭敬从命。朝会之后,蒙哥与忽必烈家宴,手足之情使二人禁不住泪落杯中。不待忽必烈禀白,蒙哥汗就下令立即停止钩考。

钩考以忽必烈对汗兄的妥协而告终,但他总领漠南军事之权被收回,他设置的经略司、宣抚司、从宜府、行部之类机构全被撤销。蒙哥借口忽必烈有脚疾,让他回漠北营地养病,不必南下。这是忽必烈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