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拼图——十进制的军民组织千户制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3 属于: 宋元文明


1203年,即征服塔塔儿人的第二年,铁木真下令对蒙古军队和部落进行了一项根本性的改革。对于被征服的部落,如果还允许有亲属关系的各群体保持原貌,他们终究还是独立的部落和氏族,对整个大群体乃至今后的国家,他们的忠诚度是难以期待的,有特殊条件产生时,他们仍会反叛。千户制的建立,彻底铲除了氏族贵族赖以复辟的土壤。

成吉思汗建成蒙古汗国,标志着蒙古社会由氏族时代进入封建时代。分封是大汗专制,削弱诸侯势力。为此,十进制的军民组织制度出现了,首领由大汗任命,氏族名称姓氏到此废黜。

成吉思汗把全部土地和属民作为忽必,即份子,分授给黄金家族的成员,按照十户、百户、千户编制组织起来。在出征乃蛮前,铁木真就整编过一次部众,划分了六十五个千户。1206年建国时,扩编到九十五个千户。到成吉思汗去世时,基本千户已经有一百二十九个。

千户的组成,大致有三种:一是由不同氏族部落混合而成,多为在战争中夺获的俘虏,这是多数;二是主动投附的部落和氏族,基本不再拆散,在原有划分上改编为若干千户和百户,汪古部被改编成五个千户,再如弘吉剌部的按陈驸,亦乞烈思部的孛秃驸马,都令各“统其国族”;三是命令某部的功臣,将原已分散的部落成员重新收聚,编成千户。

组编的方式,先将勇士组编成班,十人一班,谓十户,不论血族群体或部落来源,他们要视如兄弟,最长者掌管一切。十班形成一队,谓百户,由一百人组成,从基层选举他们的领导者。十队组成一营,谓千户,由千人构成。十个千户组成一个万户,谓图蛮。千户是蒙古人的基本组织,千户之上,统以万户,但万户是军事统帅,不是行政长官。千户和万户的长官由铁木真选定,必是那些忠勇之人。蒙古是军政合一的国家,军队的权力占第一位,但又要防止它对国家构成威胁,尽管每一个图蛮都是一个单独的军团,拥有扩大的独立权,但必须由君主施令,即使皇朝亲王,也无权调动军队。图蛮需要足够大,否则形不成战斗力,它没有生产能力,它的物资由国家统一供给;而作为社会基本组织的“千户”,不允许任意扩张。所以成吉思汗一朝,没有叛变的事情发生。

千户制取代了原先的氏族、部落组织,草原牧民被严密地组织起来。通过千户制,全蒙古百姓都被纳入千户之内,并被固定在指定牧区内,户口登记造册,不得随意移动。它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单位,随时根据国家命令,自备马匹、兵仗、粮草,由千户长、百户长带领出征。所有男性公民,“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屯聚牧养”。

千户那颜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的支柱。尽管还有相当多旧时的氏族贵族担任千户长、百户长,但旧的世系、宗族、部落、民族权力体系已不存在,他们与其部众之间再没有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而变成了替黄金家族管理领属民的“官人”。不论万户、千户还是百户,都是黄金家族的臣民。成吉思汗把所有千户都作为家产分赐给了自己的母亲、诸子、诸弟。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和幼弟帖木格斡赤斤共得“忽必”一万户,二弟合撒儿四千户,三弟合赤温两千户,异母弟别勒古台一千五百户。给他的儿子的更多,长子术赤九千户,次子察合台八千户,三子窝阔台五千户,幼子拖雷五千户。

蒙古拼图——十进制的军民组织千户制

蒙古帝国的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