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拼图——汪古部,“边墙上的人”
继回鹘之后,鞑靼部在漠北称雄,漠北诸部一概被称为鞑靼,汪古部在唐、五代史书中被认为是鞑靼别部。但汪古人的基本成分是由操突厥语的沙陀突厥人组成,因此他们也说自己是晋王“沙陀雁门节度”李克用的后裔。汪古人的容貌和习俗同蒙古人有明显差别,辽、金称他们为白鞑靼,以区别于漠北操蒙古语的黑鞑靼。
汪古部的名称,是从“边墙”这个词得来的。汪古部从来都没有过强大、独立而具进攻性的武装力量,他们臣属于辽,金灭辽,又臣属于金,这使得他们在草原强部与中原大国间保持平衡,得以源远流长。12世纪末,净州以北的边墙建成,净州古城遗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北二十五公里。汪古部成为替金国守边墙的人,所以也叫他们“边墙上的人”。他们负责守卫长城上的堡垒,让汉人村落免受野蛮的草原部落的袭击。但对蒙古人来说,汪古部既是他们进入中原汉地的障碍,又是进入中国的门户。事实上也是,汪古部的归附,对成吉思汗以后的攻金战争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为蒙古人打开了穿越长城的大门。
1203年,铁木真灭克烈部之后,草原上最后一个强大部落就剩乃蛮部了。太阳汗遣使会见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邀约汪古部出兵,加入他们抵抗蒙古崛起的战争。乃蛮人希望汪古部做他们的右翼,两面夹击蒙古军队,纵使不能粉碎这个新兴民族,至少也要限制他们的发展。
阿剌兀思不仅拒绝了太阳汗的要求,而且遣使向铁木真报告了乃蛮人的进攻计划,并发兵会同蒙古军进攻乃蛮。草原上的部落生存的依据,不是他们占有草场的大小和蒙古包的多少,一次劫掠行动,就会使之荡然无存。汪古人立即和崛起的征服者成吉思汗结盟,所谓生存即选择,事实证明,没有比这个选择对他们更有利了。铁木真以阿剌兀思自动归附,乃任命他为五千户汪古部的首领,许嫁女儿阿剌海别吉,并相约两部世代通婚。
阿剌海别吉走下蒙古高原的行动开始了成吉思汗向漠南的扩张,那里有横亘中国北部的金国,偏安南方的宋和形形色色与世隔绝的小王国。蒙古人要想获取它们的财富,或收服它们,便需要在漠南建立一个滩头堡,因为蒙古人不能为每一次战役穿越戈壁,那里冬季太冷,夏季太热,春季有可怕的沙尘暴,即使秋季适合行军,也路途遥远。通过控制汪古部领土,阿剌海向蒙古军队提供马匹和给养,同时保护他们不受南方军队的进攻。她既是蒙古军队的先锋,也是他们的安全保障。
1211年,成吉思汗袭击女真金国,正当他的骑兵和女真军队激烈作战时,汪古部发生了叛乱。虽然成吉思汗与汪古部结成联盟,但汪古部里的一些氏族心怀不满,他们杀死了阿剌兀思,阿剌海勉强逃得一命。这也可能是金人的围魏救赵之计,汪古部的旧贵族仍然偏向他们的传统盟友。
镇压汪古部叛乱以后,成吉思汗打算对汪古部采取大规模报复行动,就像对塔塔儿人那样,不仅叛乱者都要被处死,他们家中比蒙古车轮高的所有男性都要被杀掉。阿剌海阻止了屠杀。他说服父亲不要惩罚整个国家,只要惩罚参加叛乱和刺杀阿剌兀思的人。她保护了汪古部免遭父亲愤怒的惩罚,以此证明她对汪古部的忠心。汪古部是曾反抗成吉思汗的人中最幸运的,他们的好运完全来自他们的异族统治者阿剌海别吉哈敦。
阿剌海恢复了她的统治,并和阿剌兀思的儿子,即她的继子镇国结婚,她刚刚二十岁。阿剌海决心证明饶恕汪古部并不是个错误,她要使汪古人一直忠于蒙古人,并把他们融入蒙古帝国的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