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拼图——没有王汗就没有成吉思汗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3 属于: 宋元文明


克烈人居住在色楞河以南,鄂尔浑河上游的翁金河与土拉河流域,就是今赛音诺颜境内。克烈人通常被看成突厥人,许多克烈人的称号都是突厥语的。一说克烈部落的族属,是唐朝中期西迁的九姓鞑靼后裔元朝《南村辍耕录》将克烈人列入“蒙古七十二种”。克烈部是北方草原上几个大部落中力量非常强大的一支。当时草原部落的几个主要力量,从东往西分别为塔塔儿部、蒙古诸部、克烈部和乃蛮部,蒙古的北面还有篾儿乞惕部,乃蛮的北部还有森林部落吉利吉思部。蒙古部并非金国的附庸,克烈部也不是。金朝的战略目标是向南发展,宋朝才是真正的膏腴之地,而对西北的草原部落,则主要依据大兴安岭和阴山一线做防守。真正依附金国的,是蒙古部东北面的塔塔儿部,东面的弘吉剌部和东南面的汪古部,构成金国对西北草原的战略缓冲带。

克烈部能和蒙古部走到一起,并不是他们之间有什么渊源,更没有血缘,而是因为他们共同的敌人是塔塔儿人。蒙古人和塔塔儿人反目是在合不勒汗时期,而克烈人与塔塔儿人反目是在脱斡邻勒的祖父儿忽思时期,这两个部落与塔塔儿结仇,大约在同一时期。马儿忽思被塔塔儿人捕获后交给金国邀功,死的方式和俺巴孩一样,被钉在木驴上碾死。

马儿忽思有两个儿子,即忽儿察忽思和菊儿汗,忽儿察忽思继承了汗位。忽儿察忽思有五个儿子,即脱斡邻勒(王汗)、额儿客合剌、台帖木儿、不花帖木儿和札合敢不。马儿忽思见其诸子不合,遂将部众拆分若干分给诸子,指定台帖木儿、不花帖木儿继承汗位。忽儿察忽思死后,脱斡邻勒先下手刺杀其胞弟台帖木儿、不花帖木儿,自居汗位。额儿客合剌恐遭其兄杀害,逃到乃蛮。为此,王汗的叔叔菊儿汗率兵攻打王汗,王汗出逃,仅剩百余人马逃到篾儿乞惕部。为了得到篾儿乞惕人支持,王汗把女儿嫁给了篾儿乞惕首领脱黑脱阿,而脱黑脱阿并不领情,王汗走投无路,投入也速该的营地。

也速该和王汗没有交情,也不相识,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或是什么心理,也速该没有听从忽图剌汗的劝告,坚决地支持了一无所有的王汗。也速该出兵将菊儿汗赶入了西夏,把汗位交还给王汗。王汗为表达对也速该的感激,在土拉河畔与也速该结成安答,发誓要帮助也速该的子子孙孙。就是这样一个不合常理的决定,冥冥之中给成吉思汗的霸业奠定了基础。没有王汗或许就没有成吉思汗。为争夺汗位,对待其众兄弟,王汗凶残冷酷,而对待这个义子铁木真,他一直都温情脉脉,直到最后翻脸,也是因为札木合和其子桑昆的怂恿。

王汗帮助铁木真抢回了妻子孛儿帖,扫荡了篾儿乞惕人营地,恢复了孛儿只斤氏族。后又应铁木真之邀,一起围攻塔塔儿人,一起获得金主封赏。铁木真第一次称汗,马上就得到了王汗的准许,为自己争取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对铁木真称汗,王汗说:“立我儿铁木真为汗,你们做得很好。蒙古人怎能没有首领呢?”最后一次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仗——阔亦田之战,他们联手打败了札木合的十一联军。王汗帮助铁木真当上了蒙古部落的第一首领。

札木合势力衰败后,在蒙古草原形成了成吉思汗、王汗、太阳汗三汗并立的局面,开始引起王汗的不安。投奔王汗的札木合、阿勒坦、忽察儿一再鼓动,再加上王汗之子桑昆威逼,王汗终于决定讨伐铁木真,保存江山。1202年,为了加固他们业已动摇的基础,铁木真向王汗提亲,想将桑昆之妹聘予自己的长子术赤,再将自己的女儿嫁予桑昆之子,亲上加亲,但遭到王汗父子拒绝。但在1203年春,王汗父子又以兑现婚约为名,邀请铁木真前来赴宴,企图即席擒获之。铁木真得到密报,率军仓促上阵,两军会战于合阑真沙陀(今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北境)之地。经过一天激战,铁木真溃败,兵卒失散,只剩四千六百人。而铁木真也与大部队离散,追随者仅十九人,逃到班朱尼河河畔,于是有了“班朱尼河盟誓”。

铁木真为争取休养士卒、集合队伍的时间,遣使到王汗营地,一方面指责王汗背信弃义,一方面陈述两辈人的恩情。同年秋,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集合部队,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包围了王汗驻地折额儿温都儿山(又称折折运都山,在怯绿连河上游),经过三天三夜战斗,大败王汗。王汗在逃往乃蛮的途中,被乃蛮哨兵所杀。其子桑昆弃父而走,逃至曲先(今库车)后被杀。克烈部至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