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行朝播迁闽粤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13 属于: 宋元文明


福州逃亡政权的建立

1276年初,文天祥除知临安府,辞而不拜,请以吉王、信王昺镇守闽广,但未被采纳,只命二王出阁。这时元军已近迫临安,宗亲大臣见事不可为,才同意这个请求。正月十七日,皇太后谢氏乃进封赵呈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赵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并以杨亮节为福州观察使,和驸都尉杨镇提举吉王府行事,俞如琏为环卫官、提举信王府行事。

正月十八日,即元军伯颜在皋亭山接受南宋降表玉玺、其先遣部队已进达临安北关时,杨镇等人奉二王出嘉会门,渡钱塘江,逃往婺州。是日夜晚,丞相陈宣中以违约不敢前往元军营议降,逃往温州之清澳。张世杰、刘师勇、苏刘义因朝廷不战而降,各以所部离去。元军以为陈宜中等挟二王同逃,便在下令禁止元军擅自入城乏同时,派右军阿刺罕、奥鲁赤,左军董文炳,范文率军扼守钱塘口;似兵5000追陈宜中,过钱塘江,不及而还。

二月,伯颜得知二王逃往婺州,派范文虎领兵趋婺。同时,派刘颉、程德辉往淮西招降夏贵,又遣别将徇地浙东、西。知建德军(今浙江建德)方回,知婺州刘怡、知处州(今浙江丽水)梁椅、知台州(今浙江临海)杨必大纷纷投降;范文虎召杨慎等2人挟二王降元;杨镇得报即去,曰:“我将就死于彼,以缓追兵”,遂被俘。杨亮节等负二王。及杨淑妃徒步行走。藏匿于山中7日。统制张全以兵数十人追及,同走温州。闰三月,陆秀夫、苏刘义等得知二王逃往温州,也追及于途中。遣入召胨宜中于清澳,“共议兴复”。又召张世杰于定海,世杰遂率所部兵来温州。到温州后,一个抵抗中心很快建立起来。陈宜中,陆秀夫、苏刘义等奉赵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副之,以宋室名义相号召。都元帅府一建立,即发兵除吏,以秀王赵与檡为福建察访使兼安抚、知西外宗正,赵吉甫知南外宗正兼福建同提刑,先入闽中安抚吏民,晓渝赵氏宗室。适太皇丈后谢氏派商名宦官到温州,召二王还归临安。陈宜中等人沉其兵于江中,以示拒绝,然。后进入福建。

原宋江西制置使黄万石自建昌(今江西南城)逃入福建后,就已决心投降元朝。他因曾任福建漕使,拟取全闽以便向元军邀功请赏。时汀(今福建长汀)、建(即建宁府,今褥建建甄)诸州正打算隋从黄万石投降元军,听说赵呈、赵昺将至阀,复闭城门以拒黄万石,南剑(今福建南平)守臣林起鼇派兵逐之,迫使黄万石败走,其将刘俊、宋彰,周文英等人多率军来归。于是二王兵势稍振,控制着福建。此外,东川、淮东、浙南、广东也尚未降附元朝,诸将犹为宋守。鉴于此种情况,伯颜于赴阙前夕,即以董文炳留治行省事,从经略闽粤,忙古歹以都督镇守浙西,唆都以宣抚使镇守浙东。

五月初一日,陈宜中、陆秀夫等人拥立赵星于福州,改元暴炎,是为端宗。册杨叔妃为太后,同听政,封信王赵呙为卫王。陈宜中为左丞相兼都督,李庭芝为右丞相,陈文、刘黻为参加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改福州为福安府,温州为瑞安府。适文天祥二月十九日在镇江脱险后,辗转两个多月,于四月八日逃至温州,闻二王已逃亡福州,尚未立帝,即上书劝进。至是,召文天祥至福州,五月二十六日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至此,福州逃亡政权建立起来了。这时闽广犹在宋手地区,大体连成一片。只有东川不通信息,但张珏仍为宋守,淮东被阻隔于长江以北,李庭芝、姜才还在坚持斗争,江西,湖广的争夺也还未结束。

福州政权恢复江西、浙南的失败

赵星逃亡政权建立以后,福建诸“郡县豪杰,争起兵应之”。为了与元军争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权,福州政权遂乘机“传檄岭海,欲复其地”。福州政权的部署是,命吴浚、赵浯、傅卓、李珏、翟国秀等人分道出兵,企图进据江西和浙南的一些失地,并巩固逃亡政权在福建和广东的基地。

1276年夏,吴浚受命以后,聚兵于广昌(今江西广昌),北取南丰(今江西南丰)、宜黄(今江西宜黄),南取宁都(今江西宁都)。翟国秀取秀山。傅卓进军衢(今浙江衢州)、信(今扛西上饶)两州,民多响应。文天祥因与陈宜中、杨壳节等人意见不合,受命为同都督诸路军马。七月四日,文天祥从福安出发,十三日到达南剑,聚兵积粮,建立同都督诸路军马府。他选辟的文武人才,“皆一时名士”,其骨干力量多是原赣州勤王义军旧部。文天祥想利用这支队伍在江西的广泛社会基础,先取江西,然后再与江淮、浙东、闽广联为一片,支撑东南半壁,江山。为此,他派杜浒前往台、温“招集兵财”派吕武“结约江淮道”,作为日后进取两浙、,两淮的基地,派陈龙复“往漳糊计事”,一方面保持与福州政权的联系,一方面作为进取江西的后盾。

元江西都元帅宋都带见宋军“聚兵福建,以攻我师”,请求增援。时淮西夏贵已降,元朝遂调安庆、、黄、宿兵至江西交宋都带指挥。七月,李恒派部将破吴浚于南丰。翟国秀闻元军到来,引军而回。傅卓兵败后,向元军江西帅府投降。八月,张世杰力图挽回败局,遣都统张文虎与吴浚合兵10万,企图一举攻克建昌,不幸在兜港(又作“兜零”)为李恒部大败,逃奔宁都。至此,福州政权收复江西的努力宣告失败。

在浙东路南部,两浙闽广察访使赵与樨自以为是国家亲贤,见杨亮节“居中秉权”,“多所谏正”,遂犯忌嫉。不久元军进攻浙东路,赵与樨遂被派赴瑞安,(即温州),与守臣方洪共任备御。八月十二日,赵与樟围婺州。十四日闻元兵至,遂解围返回瑞安。十一月,元参政阿刺罕、董文炳领兵至处州,李珏以城降。十四日元军围瑞安,形势危急。赵与檡以3万之众迎战。阿刺罕宰高兴,撒里蛮等渡江,鏖战40余里,斩宋步帅观察使李世达。赵与樨、方洪誓以死守,小校李雄于夜间打开城门,迎纳元兵。赵与樨和方洪率领余众进行巷战,兵败,赵与樨、弟与虑、子孟备,监军赵由,察访使林温及将吏180人皆被俘。董文炳问:“汝为秀王耶?今能降乎?”赵与檡厉声回答:“我国家近亲,今力屈而死,分也,尚何问为?”于是,赵与檡、方洪和被俘将吏皆为元军所杀。十二月,元复改瑞安府为温州。至此,福州政权收复浙南的斗争文告失败。

二王逃奔广东

宋军在江西、浙南战场的失利,直接影响着福州政权的立足地——福建的安危。虽然,在用兵江西、浙南之时,福州政权曾以王积翁为福建提刑、招捕使。知南剑州,备御上三郡;黄恮为同提刑,招捕使,知漳州,备御下三郡。但这种安排对元军之南下并无有效的防御能力。元军一进入福建,王积翁就弃城,逃往福安。十一月十五日,陈宜中、张世杰也拥赵昱逃往海上。二十三日,唆都几乎未遇到抵抗,至福安府,知府王刚中以城降,王积翁也一起投降。

赵行朝从福安逃出后,欲入据泉州。泉州自唐朝以来即为对外贸易港口,设有市舶司,大批阿拉伯商人定居于此。回回商人蒲寿庚“提举泉州舶司,擅蕃舶利者三十年”,宋授以闽广招抚使,驻泉州,与知州田子真共守。宋廷降元后,伯颜于是年一月即曾派人“招泉川蒲寿庚、寿晟兄弟”,蒲氏“见术事不支”,亦有降意。加之“泉州素多宗子”,宋设南外宗正司管其事,而南外宗官“挟势为暴”…,至夺贾胡浮海巨舰”,宗室与贾胡的矛盾由来已久。至是,赵呈等至泉州,“宗子纠集万余人,出迎王师”,为蒲寿庚所阻,闭门3日,不予接纳。继而因船只不够,张世杰竟施南外宗官故技,掠蒲氏船只而没其资财;蒲寿庚被激怒,杀在泉州的宗室,士大夫与淮兵。陈宜中、涨世杰只得奉赵星逃亡潮州。十二月,蒲寿庚及知泉州田子真正式以城降元。董文炳以“寿庚素主市舶”,仍以他提举泉州市舶司事,使其为元“捍海寇,诱诸蛮臣服”。在元军追逐下,赵星行朝在潮州无处立足,又浮海到惠州。二十五日,次惠州陆丰甲子门(今广东陆丰县境)。至此,福建各州郡相继为元朝所占帝跸驻官富场雄飞,奉蜡书钠其所部14郡,向驻节江西的元隆兴帅府请降。1276年夏,徐直谅知赵星已在福州称帝,遂改变态度,拒梁雄飞于石广东经略使入据广州。广州第一次陷入元军之手。未几,福州政赵溍曾一度攻入广州。但是不久,元将吕师,张荣实即带兵从梅岭进入广东。元军进围韶州,守将刘自立以、城降。飞巷战兵败,赴水而死。次年(1277年)正月初一,即赵行朝进次甲子门后5天,元军突破汀关。元军一路招降纳叛,终于二月再次占领广州。这样,当刘应龙引导赵呈舟船途经广州时,终不果入。

在元军更略广州,诸郡多降的形势下,帝等舟乃移驻梅蔚(今广东东莞西南)。四月,帝呈等进驻官富场(今香港九龙城。南),并在其地营建宫殿。由于官富场早以产盐著称,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仍有盐官严益彰驻管,具有较丰富的物质基础,加之此地早有摧锋水军驻守,所以在经过一段海上死亡之后,南宋行朝终于选择官富场作为行宫骅驻之地。帝等欲经营此地以为恢复之计。迄今行宫遗址、传说犹可稽考。六月,二帝及大臣分领一部移驻距官富场不远之古瑾(在池湾与九龙仔之间的马头围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