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军初定东南
南宋降元后的东南态势
宋室降元并不意味着宋元战争的结束。当时,尚未降附的州郡,还有,“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继续为赵宋王室战斗的抵抗力量,包括三部分:一是由陈宜中、张世杰等臣僚先后拥立的赵是、赵呙二王建立的逃亡政权,及其所率之军队,二是由原南宋将领李庭芝和姜才在淮东、马塈在广西、文天祥在江西、张珏在东川所率之军队,三是由在元朝占领下的江南各地各族人民,响应二王政权所组成的抗元武装。这些抵抗力量分散于各地,缺乏统一的指挥部署,难以互相联系配合,因此其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很难持久的。
另一方面,从元朝来看,由伯颜、阿里海牙、宋都带及其后继者所率的元军,在战略上已将亡宋残余力量完全分隔,并始终处于进攻追击的态势。由于有元王朝的统一的政令和军令,有丰裕的物资供应和可靠的兵源;有辽阔的回旋地域和交通运输,有多年积累的攻城和招降的经验。因此,最后阶段的宋元战争,是一场力量十分悬殊而又充满激烈抵抗的战争。
下面,先将宋室降元后,元军相继攻占东南各地的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两淮的平定
焦山战役后,淮东制使李庭芝、、淮西制使夏贵虽被驻守瓜洲、镇江的阿术部封锁,又为长江天堑阻隔,与宋浙西、江东割断子联系,但直为宋守土。1276年宋室投降后,伯颜于二月十九日招谕李庭芝、夏贵及其所辖州、军、县、镇官吏军民,令其投蜂。夏贵早在从丁家洲败逃庐州时,就曾向元军表示过愿意“内附”。至是,夏贵即派人向伯颜申称:“公毋吾攻为也,吾主,降吾即降矣。”于是夏贵遂以淮西州郡来降,元将昂吉儿进入庐州,受命为淮西宣慰使。但夏贵家僮出身的洪福,时为镇巢雄江左军统制,镇守江北,与其子大渊、大源、下班祗侯彭元亮,联络夏贵余部,一举收复镇巢,继续抵抗。夏贵既已降附,便以主子身份招谕洪福,被洪福拒绝。又派其从子前往,为洪福所杀。元军攻城,久不能下,便派夏贵亲至城下,与洪福通话。夏贵请求单骑入城,洪福信以为真。待打开城门,伏兵四起,将洪福父子俘获。洪福在刑场上大骂夏贵,历数其不忠,请身向南而死,以示不背叛南宋朝廷。至此,淮西尽为元有,得府2、州6、军4、县34,户513,82F万、口1,021,346万。
驻守扬州的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在抗元斗争中屡立战功,是元军的广大心腹之患。1276年宋室降元后,谢太后及瀛国公诏渝李庭芝降元,李庭芝登城拒之曰:“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不久,宋室两宫被押送大都,至瓜州,谢太后再次诏渝李庭芝曰:“此诏卿纳款,日久未报,岂未悉吾意,尚欲固圉邪?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谁守之?”李庭芝不予回答,但命弩手射杀使者一人,其余的人才连忙退去。李庭芝又与姜才截夺两宫,以4万人夜持瓜洲欲救驾,鏖战3时,元军连夜解押两宫:北去。姜才追战至浦子市,仍穷追不舍。阿术派人招降,姜才答道:“吾宁死,岂作降将军邪!”三月,阿术派大军驱使夏贵降兵至扬州城下,一面进行政治诱降,一面炫示军事威势,派人带着诏书前来招降。李庭芝杀使焚诏,表示:“吾惟一死而已。”不久知淮安州许文德、知盱眙军张思聪、知泗州李兴祖都因粮尽援绝而降。李庭芝不得已,“犹括民间粟以给兵,粟尽,令官出粟,粟又尽;令将校出粟,杂牛皮、蘖以给之。兵有烹子而食者,犹日出苦战。”
在此之前,扬州靠真州、泰州、通州、高邮、宝应接济粮食,但自从阿术立木栅子扬子桥,截断淮东粮道以后,扬州南面交通完全被元军封锁。后来,阿术又在北面湾头筑城堡,以“断通、泰往来之路”。南北两营每日派哨马巡查,早晚合哨,企图困死扬州。为解扬州之围,姜才于四五月间屡派兵攻湾头堡均无成效。冯都统从真州率兵2000、战船百艘袭击瓜州,也被阿术派昔县里罕、阿塔赤打败,冯都统被追至珠金沙,赴水而死。各州只有趁哨过之后,潜运粮物入扬州,或由姜才自真州、高邮武装运米,以给军食。六月十一日晚,姜才带领步骑数千运粮,趋丁村堡,与元将史弼、苫彻兵相遇,双方激战达旦,阿术派大军从湾头堡前来援救,史弼等始险脱,并截获米5000余石而去。
长期围困,使李庭芝一度产生动摇,一日,他屏退左右,与姜才密计,二人发生争执。从此,姜才派兵守卫李庭芝宅第,“期与俱死”。七月,忽必烈采纳阿术建议,下诏赦免李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由于姜才的坚持,李庭芝终于拒绝了元军的招降。
这时,在福州建立逃亡政权的宋帝赵呈,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李庭芝,以龙神四厢都指挥使,保康军承宣使召姜才。二人决定泛海南下,继续为宋室效力。李庭芝以朱焕代理淮东阃帅,留守扬州,与姜才一起带7000兵东至泰州,准备取道通州入海。不料朱焕在李庭芝一离开扬州后,就投降了元军。七月,阿术驱赶扬州兵士妻子追至泰州城下,将城包围,派人招降。适姜才因病不能作战,陴将孙贵、胡惟孝等开城门投降。李庭芝闻讯,急赴莲池,水浅不得死,遂被俘,姜才病卧在床,亦被俘,一起被解押回扬州。阿术见姜才忠勇有为,欲说降以为,己用,姜才肆以谩言相对;阿术呵责李庭芝不降,姜才答称:“不’降者(姜)才也。”降将朱焕竟刁嗾道:“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李庭芝被斩首、姜才被剐于扬州。
泰州降时,咨议官宋应龙夫妇自经而死。不久,提刑司咨议褚一正在高邮督战负伤,投水而死;知兴化县胡拱辰于城破时死。通、滁、商邮等州相继投降;淮东尽为元军占领,得州16、县23,户542,624万、口1,083,217万。
静江之役
1275年秋,忽必烈派伯颜率兵直趋临安时同时,又命令右丞阿里海牙进取湖南,蒙古万户宋都带等人进取江西。
到伯颜兵下临安之时,阿里海牙已夺取了岳州、江陵,所部正向潭州逼近。是年(1276年)正月初一潭州为元军占领,旬日之间湖南州郡相继降元。三月,根据荆湖南路行中书省建议,分命诸将镇守湖南各州郡,初步稳定了元朝对荆湖南北的统治。闰三月,阿里海牙应召赴阙。六月八日,受命出征广西,增选3万兵,交他指挥,加强了湖广战场的攻击力量。七月个四日,诏谕广西路静江府等大小州城官吏,令其投降。
静江守将马塈,出身于名将世家。咸淳中,马暨知钦州,后徙知邕州。邕州与大理、安南接壤,傍通诸溪峒少数民族。他在任期间,政绩显著,边陲晏然。后以左武卫将军征召入朝,会宋室投降,滞留静江,总领屯戍诸军,掌广右经略司。阿里海牙扔定湖南后,派总管俞全等前往静江招降马暨,为其所杀。至宋室降,降谢太后手诏遣湘山僧宗勉往谕马塈,又为其所杀。阿里海牙致书千余言,反复以天命、地利、人心劝降,并许以广西大都督官职,马塈仍不为所动。阿里海牙遂持元朝招降广西静江府等,大小州城官吏诏书,前往静江。
十一月,元军先遣部队至严关(今广西兴安县西南17里)。严关自古有“重险”之称,“两山壁立,中为通道”,“实为楚粤之咽喉”,严关失守,则静江不保。马竖立即组织所部和诸峒少数民族兵丁据守静江,自将3000兵开赴严关。到严关后,凿马坑,断岭道,阻扼元军南下。阿里海牙攻不能克,乃以偏师绕道平乐(今广西平乐),溯漓江而上,过临桂<今广西临桂),夹攻严关。马暨兵败,退保静江。元军继败都统马应麒于小溶江,逐逼静江。阿里海牙录忽必烈招谕静江诏书,派。人以示马塈,马塈焚诏斩使,以示不降之决心。静江依水为固,元军进攻凡3月,皆不得要领;马塈衣不解甲,前后凡百余战,城中死伤相藉,讫无降意。元军“乃筑堰断大阳、小溶二江,以遏上流”,派大军佯攻西门,以精兵。“决东南埭,(土坝),以涸其隍”,攻其东门。元将史格所部以犊辒(攻城用战车)攻城,但因炮(擂)蔽地,辒无法靠近,史格“乃伺隙率众攀堞,蚁附而上。”于是,元军不但破坏了宋军设在静江水上防线的优势,而且采用声东击西和攻坚战术,将外城攻破。安抚李梦龙率众降元。马塈率兵退守内城,元军遂得利用其兵力优势,又破内城。城内百姓纵火焚毁居室,多赴水死。马塈率领死土进行巷战,因手臂为刀所伤,遂被俘。其总制黄文政(又作贺文振)、总管张虎欲率残兵突围,亦被俘。邕守马成旺及其子马应鳞降。马暨部将娄钤辖犹以250人坚守月城继续抵抗。阿里海牙以为不足攻,派兵围困10余日。娄铃辖站在墙壁上喊话:“吾属饥,不能出降,苟赐之食,当听命。”元军信以为真,送牛、米入内。月城内将士饱餐一顿后,鸣角伐鼓,燃一火炮,“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娄钤辖与250名将士遂与月城同归于尽。城外元军也多有惊死者。
静江破后,阿里海牙认为“静江民易叛”,不同于潭州,“不重刑之,则广西诸州不服。因悉坑之”。马塈、黄文政、张虎皆被斩首示众。接着,分遣万户脱温不花徇宾(今广西宾州)融(今广西融水)、柳(今广西柳州)、钦(今广西钦州)、横(今广西横县)、邕(今广西南宁)、庆远(今厂西宜山),齐荣祖徇郁林(今广西玉林)贵(今广西贵县)、廉(今广西廉州)、象(今广西象州),脱邻徇浔(今广西桂平)、容(今广西容县)、藤(今广西藤县)、梧(今广西梧州),皆为所下。阿里海牙以史格留守静江,郑何,朱国宝、刘五刚、赵五刚、赵挂、赵修已分戍贺(今广西贺县)、昭(今广西昭平)、梧、融、邕等五州,马天鳞等10名千户戍浔、宾等10州,然后返回潭州。
静江战役前,广西西部诸溪峒少数民族领袖,原已投降云南行省,维持着羁糜关系。史格认为,左右江地区犹如邕州手足;归降云南,乃是认为广西无力控制,必然经常寇扰。在静江战役后,他遣人往说诸部,于是特磨道(今云南广南)将军农士贵、知安平州(左江支流黑水河边)李维屏、知来安州(今广西田阳)岑从毅、南丹州(今广西南丹)牧莫大秀,督各以所属州县,溪峒户256万来附,其官职依旧。
江西的平定
进攻江西的行都元帅府由蒙古万户宋都带、汉军万户武秀、张荣实,李恒、兵部尚书吕师夔等人组成。当阿里海牙在湖广战场向潭州逼近时,宋都带(又作逊都台)为首的江西都元帅府也采取军事行动,向隆昌(今江西南昌)进军。1276年初,元军至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姚岩弃城逃跑。接着,知临江军(今江西清江)腾岩瞻亦逃遁。二月初三日,元军进占临江军。
这时,隋从文天祥勤王的,“郡中豪杰”和“溪洞蛮”在浙江富阳被遣散,大多返回江西。但他们满怀入卫宋室热情赴援,却倍遭冷落败兴遣归,加之群龙无首,-也难以立即在江西组织有效的抵抗。不过李恒并不轻视这支散乱的力量,他拿出一纸所谓军中截获的《宋相文天样与建昌故吏民书》,当众焚毁,以示不疑,安定人心。宋都带还以隆兴,建昌、抚州虽已降附,“而闽、广诸州尚阻兵,乞增兵进讨。”忽必烈救命调襄汉军4000人交他统率,加强了进攻力量。
经过2个多月稳定民心和兵力调整工作,李恒于闰三月南攻吉州,知州周天骥投降。接着,又攻下赣州和南安罕(今江西大余),“平堡栅六百余所”,进达大庾岭。广东经略使徐直谅慑于元军威势,连忙“奉蜡书纳其所部十四郡”降元。黄万石身为江西制置使,坐视境土丧尽,竟由建昌军逃亡邵武军(今福建邵武)。
建昌军治设在南城。当时南城领村人吴楚材纠集民兵,请求黄万石派兵援助,组织抗元斗争。黄万石正欲投降元军,拒绝吴楚材请求,而授以迪功郎、权制置司计议官,加以安抚,却申戒不得兴兵。吴楚材不听,二月,在领村组织民众,准备攻城。当钲鼓震响,进至城郊龟湖,元军分3道而至,夺走攻城器械,迫使吴楚材退回领村,竖木栅以拒元军。此事传到赵呈元帅府,帅府承制迁吴楚材宣义郎,带行太社令,知建昌军,使其再次举兵抗元。但这项任命为黄万石扣压。吴楚材受挫后,因缺乏援助,在元军诱降下,许多人皆散去,吴楚材带领其子吴应登逃亡光泽(今福建光泽)。不幸吴氏父子在光译为人所执,黄万石派录事娄南良讯问曰:“汝何为错举?”吴楚材义正辞严答辩道:“不错,不错!如府录所为,乃大错尔。府录受宋官爵,今乃为敌用事,还思身上绿袍自何而得?吾一鄙儒,特为忠义所激,为国出力,事虽不成,正不错也。”后吴浚任江西制置招讨使,竟将吴氏父子杀害。四月,黄万石在邵武降元。降后,还极力帮助元军说降战俘。先是元军进攻江西时,江西制司帐前都统制米立迎战于江坊,被俘不降。至是,元江西行省遣黄万石说降曰:“吾官阶一个先牌写不尽,今亦降矣。”米立讽刺地回答:“侍郎国家大臣,立一小卒尔,何足道。但三世食赵氏禄,赵亡,何以生为?立乃生擒之人,与投拜者不同。”黄万石再三劝降,终不屈,遂被杀害。江西府州6,军4、县56,户1,05l,829,口2,076,400,大部沦入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