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等其他起义军
一 宋江起义
当方腊在两浙地区起义的时候,黄河流域的广阔土地上,也爆发了一连串的农民起义,其中以宋江为首的一支起义军,人数虽不太多,但战斗力却很强,他们转战于黄淮平原,对北宋统治者形成很大威胁。
宣和元年(1119年)十一月,宋江农民起义爆发,十二月二日,徽宗下诏,"京东东路盗贼窃发,令东西路提刑督捕之。"二十四日,又诏:"招抚山东盗宋江。"可见,这次起义爆发于京东东路(今山东地区)。宋江起义后,曾经以梁山泊作为根据地,出没于青州(山东青州)、济州(山东巨野)、濮州(山东鄄城),郓州(山东东平)各地,所以被称为"京东贼"、"山东盗"。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方腊在睦州起义后,知毫州(安徽毫县)侯蒙上书徽宗说:"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可知,宋江起义后的第二年,他们的活动范围已由山东扩大到河北各地,数万官军都不敢与他们对抗,重要首领三十六位。对侯蒙的建议,徽宗非常赏识,连声称赞:"蒙居间不忘君,忠臣也。"遂任命他知东平府,负责招降宋江,但侯蒙"未赴而卒",招降计划未能实现。
宣和二年,宋江由河北又向南进攻,《蒋园墓志铭》载:蒋园"徙知沂州,宋江啸聚亡命,剽掠山东,一路州县大震,吏多避匿,公独修战守之备,以兵扼其冲,贼不得逞,祈哀假道,公呒然阳应,侦食尽,督兵鏖击,大破之,余众北走龟蒙间,卒投戈请降乙。"蒋园曾知濠州(安徽凤阳),宣和三年,(1121年)始改任知沂州(山东临沂),可知宋江农民军到沂州境内的时间,当在宣和三年前后。墓志铭的作者多为死者生前友好,墓志当中自然多溢美之词,因此,墓志所载,往往言过其实,这里所说的"祈哀假道"、"投戈请降",是不足信的。事实上,宋江也没有向蒋园投降,墓志只能说明宋江南下攻入山东,各州县望风瓦解,到沂州时,为蒋园所败。
后来,宋江起义军又进入江苏地区,《王师心墓志铭》:"公讳师心,……授迪功郎、海州沭阳县尉。时承平日久,郡县无备,河北剧贼宋江者,肆行莫之御,既转掠京东,径趋沭阳,公独引兵要击于境上,败之,贼遁去"。据此可知,宋江农民起义军从河北南下,经过京东路,一直打到沭阳境内,在这里受到王师心的阻击,战败退走。
宣和三年二月,宋江起义军进入淮阳军(江苏邳县南),《宋史》卷二十二《徽宗纪》载:"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扑,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关于宋江被招降的过程,《宋史?张叔夜传》中有详细的记载: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江乃降。"
张叔夜接到"招安"宋江的诏旨后,进行了周密策划,五月三日,设下圈套,农民军被包围,宋江进退无路,只好接受"招安",向张叔夜投降了。
宋江投降后,北宋朝廷对起义军将领都授以官位,进行笼络。这一情形,李若水在其《扑盗偶成》诗中曾作过描写: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廓。
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李若水是北宋末年人,北宋灭亡时死难,南宋初谥为"忠愍",他的著作由其子编为《忠愍集》,这首诗见于《忠憨集》第二卷。他仇视农民起义军,反对"招安",却又亲眼目睹了宋江受"招安"后的情形,因而写了这首诗。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宋江投降并非出于本意,而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当时机成熟时,宋江再次起义,重新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关于宋江第二次起义后的情形,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还不能全部了解,但从1939年陕西省府谷县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中可以得知,宋江确实发动了第二次起义,墓志铭称:
"公讳可存,……宣和初,……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借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足俞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可见,宋江第二次起义后,于宣和四年(1122年)又被折可存镇压下去。宋江的结局,同方腊一样,也遭到残酷杀害。
宋江农民起义军的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很强,他们转战南北,给宋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二 张仙、贾进、高托山等起义
宣和四年(1122年)五月,宋军按宋金联兵灭辽的协议,开始发兵攻辽。为了对辽用兵,"括天下丁夫,计口出算,得钱六千二百万缗,"以充军用。灭辽后,丁夫钱不免,且限期交纳,违期问斩,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北宋政府用数十万军队和数千万缗钱财,换得的只是幽州(北京)等几座空城。为了镇守这些空城,北宋政府每月却要付出十几万斛军粮,另外还有食粮军和各州县官吏的开支,这些粮食"悉出河朔、山东、河东之力以应办,才一年,而诸路皆困矣"。联金灭辽和收复幽州,给北方人民带来了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于是,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张迪首义于洺州(河北永年),有众五万,宣和五年后,"京东,河北盗争起",起义地区更加扩大,有郓州(山东东平)李太子起义;咸河何子威起义;魏博(山东聊城一带)杨天王起义;青州(今属山东)、沂州(山东临沂)、密州(山东诸城)、徐州一带有高托山起义,连兵数十万;沂州徐进起义,有众五万;擂鼓山张仙起义,众至十万,集路山有贾进起义,临沂武胡起义,有众数万;水鼓山刘大郎起义;济南孙列起义,"据华子山,众号十万";山东起义军曾一度围攻济南;东海有张夔起义,等等,各地"巡尉不敢抗,县镇不赂守",黄河南北,一时形成农民起义的高潮。
农民起义爆发后,北宋统治者依然惯伎重演,一方面任命宦官梁方平为河北、京东制置使,率领刘光世、张俊、杨惟忠、辛兴宗、王渊、韩世忠等将领,分头镇压;另一方面,又采取招安政策,对农民军进行分化瓦解和诱降活动。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宋徽宗下诏:农民军"如能出首,应已前罪犯,一切不问,并与释放,……内有系首领人,当议优与补授官资。"宣和七年(1125年)正月的诏令中又假惺惺地说:农民造反是由于政府"用非其人,政失厥中,徭役荐兴,使民不能自存。"表示农民军只要不杀人放火,"余一切不问,并与放罪",还可以免除宣和六年农民未交纳的各种赋税,只要投降,义军首领还可"具名闻奏,当授以官爵"等等。
在北宋政府的军事镇压和政治诱降下,农民军内部一些意志薄弱者便动摇了。张仙有众数万人,是一支有影响的起义军,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在擂鼓山战败后,便失去斗志,接受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了,宋徽宗也下诏"补官犒设"。活动于山东的起义军贾进,有众十万,曾南进抵达淮上,"朝廷遣使招安,率不生还,"劝降使者全被杀死,宋将辛昌宗率兵围攻,也被打得"军败身没"。但后来这支队伍也没有坚持到底,宣和七年三月,在张仙被招安之后不久,贾进与五十多位首领也投降了,十多万农民军从此瓦解。
但是,也有一些起义军拒绝招安,坚持斗争,如起义于洛州的张迪,有众五万人,曾围攻浚州(河南浚县)五天之久,后又进攻洺州城。浚州离京城开封不过一百六十里,给北宋政权造成很大威胁,后被刘光世镇压下去。以高托山为首的起义军,众号三十万,这是一支力量较大的起义军,也是坚持斗争时间比较长的起义军,他在河北及京东路的青州、徐州、密州、沂州等地转战,多次受到梁方平为首的宋军的围攻,虽然屡次遭受挫折,但拒绝招安,一直坚持斗争。北宋灭亡后,高托山又投入了抗金斗争,曾率领十五万农民军,与金的徐、宿、邳三路军马都统王伯龙战于清河,给女真入侵者以迎头痛击。
三 倪从庆等起义
在镇压方腊起义的过程中,北宋官军为了取得首级报功领赏,他们进入起义地区后,不问是否起义军,见人就杀,甚至有的士兵还闯入农民家里,将全家杀死。因此,"是役也,用兵十五万,斩贼百余万,自出师至凯旋,凡四百五十日,……所杀平民不下二百万"。官军的大屠杀,激起了人民的更大愤怒,许多人逃入深山,决心与北宋统治者斗争到底。另外,在镇压方腊起义之后,宋徽宗很快又恢复了"应奉局",让宰相王黼和宦官梁师成两人主持,继续对江南人民进行勒索。在东南地区作恶多端的朱,方腊起义中一度被撤职,这时也被起用,重新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总之,在镇压方腊起义之后,东南人民所受封建压迫剥削依然很重,阶级矛盾并未得到缓和。因此,农民的反抗斗争自然也没有停止,只不过化整为零罢了。另外,不堪压迫剥削的农民,还发动了一些新的起义。
方腊起义失败后,其余部散于两浙各地,采取分散的形式,坚持武装斗争。靖康元年(1126年),淳安县咸平洞(原帮源洞,方腊起义失败后改名)一带农民,为了报仇,他们又"集结死社",并"侵掠州县",浙西安抚使慌忙调集严州(原睦州,方腊起义失败后改名)禁军二百人及土豪方庚等前往镇压。永平乡管村农民管孙众等人也。啸聚报怨",他们打进地主唐三十六家,杀死了这个恶霸地主,并毁其房屋,剿了他的家。农民徐横、徐机、徐公爱等人,也"各有纸甲器刃,结集贼众",抢了一家汪姓地主的钱米,并与前来镇压的土军、团丁等进行战斗。
靖康元年(1126年)一月,金军渡过黄河,包围了京城开封。北宋朝廷下令天下军民勤王,严州遂安县(已并入淳安县)民倪从夫、徐周等人,于十二月十五日,以勤王为名,在广洲源赵侯庙,"鸣鼓聚众",发动了起义。十八日,县尉曹献可带领弓手前往镇压,被倪从庆打败,曹献可身受重伤,不久死去,知县张柟也被俘虏。靖康二年(1127年)一月,农民军"五百余人,突入淳安县仁寿乡灵囿等界,烧劫屋宇,杀伤保甲"。安抚使叶梦得下令调集七州的巡尉、保甲、弓兵,四面围守把截,依然不能取胜,农民军很快发展到一千五百多人,并在广洲源荡内"扎大寨三处,小寨十一处,倪从庆戴黄凉伞,称呼赵侯王",在浙西称王,并在深山里建立了根据地。他们还派遣徐二十三等五人,前往杭州、严州(浙江建德)、衢州(浙江衢县)、婺州(浙江金华)、越州(浙江绍兴)等地进行侦察活动,计划向外发展。在倪从庆起义的影响下,"浙部东西两路,所在皆有方腊余党,阴怀顾望",他们时刻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倪从庆的起义,对他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已有开化县农民一千二百多人响应起义,有的则正在组织队伍,准备响应,一时造成了很大声势。
二月九日,叶梦得调集附近数县弓手等地方武装,对倪从庆起义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面对敌人的进攻,农民军毫不畏惧,他们主动迎战,"威势甚猛,官军退却,因致溃散,杀死二百余人,部辖官吏,九人未见下落。"官军损失惨重,大败而归。叶梦得失败后,非常恐慌,他在给钦宗的上奏中说,若不迅速消灭倪从庆,"复如方腊之时,则不惟本路生灵,再遭屠陷,实恐声摇远近,震动人心",后果不堪设想。他感到"严州土人,多不可用",要求外地增兵,除截留福建邵武军枪杖手勤王路经杭州的八百二十五人外,还计划再截留福建泉州、建州勤王的枪杖手九百二十四人,协助围攻农民军。另外,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叶梦得也向农民军发布文告,进行"招安"活动,声言只要投降,即可免罪,还可得到官位等等。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自二月十三日开始,叶梦得纠集了一支四千多人的军队,由詹大和统领,连续向农民军进攻。当时,阴雨连绵一月有余,柴草尽湿,农民军长期被围困,供应不足,粮食用尽,再加以面对数倍之敌,众寡悬殊,伤亡很大,农民军七个首领,牺牲了四个,倪从庆本人也"左肋中刀三处",身负重伤。后包围圈也越来越小,倪从庆无力再战,便接受"招安"投降了。但是,很多农民军战士却分散潜伏到各地深山之中,继续坚持斗争。
北宋末年,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若不是由于女真贵族的入侵和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广大农民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很可能会形成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