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褐斑病

葡萄褐斑病又称斑点病、褐点病、叶斑病及角斑病等。根据病斑大小和病原菌的不同,褐斑病分为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2种。此病分布广泛,我国各葡萄产区均有发生。植株发病,常造成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树势。

症状

褐斑病主要为害中下部叶片。

大褐斑病:初在叶面长出许多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小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直径达3~10毫米。病斑中部呈黑褐色,边缘褐色,病、健部分界明显,且具不明显的同心轮纹,叶背病斑呈淡黑褐色。发病严重时,一张叶片上病斑数可多达数十个,常互相愈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直径可达9厘米以上。后期在病斑背面产生深褐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孢梗束及分生孢子。严重时病叶干枯破裂,以至早期脱落。

褐斑病为害叶片,初期沿叶脉长出的褐色小斑点

褐斑病为害叶片,长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小褐斑病:在叶片上呈现深褐色小斑,中部颜色稍浅,后期病斑背面长出一层较明显的黑色霉状物。病斑直径2~3毫米左右,大小比较一致。

病原和发病规律

大褐斑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Phaeoisariopsis vitis(Lev.)Saw],称葡萄褐柱丝霉。小褐斑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phaeoramularia dissiliens(Duby)Deighton],称葡萄色链隔孢。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落叶上越冬,翌年春葡萄开花后,病菌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高湿条件下萌发,由叶背气孔侵入引起初侵染。此病潜育期20天左右。以分生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病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渐渐向上部蔓延。我国北方多从6月开始发病,到葡萄落叶前均可侵染危害,7~9月为发病盛期。高温高湿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导因素,因此夏秋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发病较重。管理粗放、枝叶过密、施肥不足、果实负载量过大、树势衰弱时也易于发病。品种间感病程度也有差异,一般美洲葡萄易感病,欧洲葡萄发病轻。

防治方法

①清洁田园。秋冬季节及时清除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②加强管理。葡萄生长期注意排水,适当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力,生长中后期摘除下部黄叶、病叶,以利通风透光,降低湿度。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洒1∶0.7∶200倍式波尔多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3~4次。由于此病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渐向上蔓延,因此,要注重植株下部的叶片,注意正面和反面都要喷到。

褐斑病发病后期病叶正面症状

褐斑病发病后期病叶背面症状

叶片上的大斑,后期引起叶片褪绿

小褐斑病病叶

大褐斑病后期叶片病斑背面长出一层暗褐色霉层

上一篇:葡萄黑痘病 下一篇:葡萄霜霉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