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与天下的空间观念构成中国文化重要成分。“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7dd98d1001e93901538ab01779ec54e736d1960a.jpg

缘起

中国战国时代,齐国思想家邹衍鼓吹按五行运行规律解释王朝更替。其要点为某王朝因得天授五行中一德,“受命”于天而成为天子。而当其德衰微,无法继续统治时,便会有王朝具五行中排序下一德取代,“革命”于天而重新受命。后来,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的皇朝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

应用

战国时秦始皇扫灭群雄,统一天下,全面接受邹衍说,自称以水德君临天下。因为按邹衍说周为火德,胜火之水能取而代之。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但不能仅靠武力镇压,必须宣扬自己是真命天子受命于天,赖以服众。邹衍说满足秦始皇需要;按五行运行法,王朝受天命具备其中一德方为正统,否则再强大也非正统,不能予以承认。

正统论到汉代进一步发展,五行运行法则先是相胜说,继而是相生说占上风。相胜说认为五行彼此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如此相胜,往复循环。相胜说给人印象主张以武力推翻前王朝。汉高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

相生说认为五行彼此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相生,往复循环。相生说认为,失德者应让位于有德者新受天命。汉武帝时,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朔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不过王莽并未正式举行过禅让仪式。由于相生说满足禅让理论要求,因此从王莽利用相生说、以受让形式实际篡夺汉朝起,历次改朝换代都用相生说。

西汉末年王莽图谋篡位时,由于种种原因汉被视为“火德王朝”。因此汉朝又常称炎汉、炎刘(因汉朝皇帝姓刘)。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

发展

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交替顺序为:

  • 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秦代尚黑,以十月为正)→汉(汉高祖时水、汉武帝时土,尚黄服);

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为:

  • 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午祖戌腊。)→曹魏(水,未祖丑腊);

一直到元代皆采此说:

  • 汉(火)→曹魏(土)→晋(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唐代以褚色为贵,戌祖辰腊)→后梁、后晋(金)→后汉(水)→后周(木)→宋(火,午祖戌腊)[9]→金(土),金朝是最后一个官方讨论德运的朝代,金章宗时原认为土德,到后期金宣宗时认为刘(豫)齐为土,金朝为金,→元代并没有讨论德运,(宫殿用蓝色琉璃瓦,尚青白崇金银色);明代亦然,宫殿用黄色琉璃瓦,包括民间喜用黄花梨做家具。清代官方亦无讨论,宫殿沿用明代黄色琉璃瓦,民间喜用紫檀做家具。元明清都没有“祖”“腊”之祀的制定,元代起腊八取代腊日,延续至今。今天少有人知道岁首气始曰祖,岁末气终曰腊,而错把腊八当腊日。水、子祖辰腊;火、午祖戌腊;木、卯祖丑腊;金、酉祖丑腊;土、戌祖辰腊,周而复始,循环不绝。[10]

自元之后,又变为相克说:

  • 元(金)→明(火)→清(水);

另有一说,若是禅让、逼禅等和平传位则是相生,战争、造反、自立而成则是相克。不过由明清时期并没史实明言,多为史家推断,仅可参考。

另,美国学者陈元认为,元朝服色尚白,取金德,乃是承继金代的土德,而非宋代的火德。

分享到:

五德终始说的相关人物

  • 邹衍 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4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他是战国末期齐国人,相传墓地在今章丘相公庄镇郝庄。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