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

【生卒】:1902~1993

【介绍】:

中国现代物理学家、力学家。1902年 8月28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4~1926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并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27~192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当研究生,从事广义相对论方面的研究,1928年得博士学位。1928~1929年相继在德国莱比锡大学W.K.海森伯领导下和在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W.泡利领导下从事科学研究。1929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1936~1937年在美国普林斯顿研究所A.爱因斯坦的领导下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1938年起在西南联合大学带领林家翘、张守廉、胡宁、郭永怀、黄授书、谢毓章等人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理论研究工作。1943年又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和其他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47~1952年在清华大学执教,曾任教务长。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并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教务长(1952~1956)、 副校长(1956~1978)和校长(1978~1981)。周培源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78~198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64~1977)、代主席(1977~1980)、主席(1980年起);并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的领导工作。他是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1946~1952年;1978年至今)。1980年起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培源主要研究广义相对论和湍流理论。他在引力论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找到爱因斯坦的二阶非线性引力场方程的严格解。他在宇宙论方面证明了:作为广义相对论宇宙论的理论基础的弗里德曼宇宙的度规张量表达式,是在宇宙的均匀性或各向同性的条件下引力场方程一个必然的结论。周培源是中国流体力学湍流理论研究的先驱。他早期(30年代末至40年代)提出的普通湍流模式理论,50年代以后在国际上得到不断发展;从50年代起,又从事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理论的研究工作,提出湍流流动的涡旋结构理论,成功地解释并正确地预言了一些实验结果。

周培源的学术论文有:《空间的球面对称性与弗里德曼宇宙的基础》、《关于雷诺近似应力方法的推广和湍流的性质》、《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涨落方程的解》等27篇;专著有《理论力学》(1952)。

上一篇:转角位移法 下一篇:重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