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荆襄:曹操决策失误长坂坡
175
十分天下,曹操已据七分,建安十三年七月,踌躇满志的曹操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军事行动:兵发荆州,搜捕刘备,准备连荆州带江东一锅而烩!
曹操在大军于建安十三年一月回到邺城后,做了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看似互不关联,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为讨伐荆州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先说第一件事:曹操大征工伕,在邺城修了一个人工大湖,取名为“玄武池”。据说是曹操准备在里面操练舟师,建立自己的水军,那刘表的荆州部队以水军为主力,没有自己的水军,怎么对付刘表的两栖部队?
聪明人心中有数:这是明伐荆州,暗指江东。若仅对付荆州刘表,操练水军却是多余了,刘表总不会带着全部士兵、官员都搬到舟船上去办公吧?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对,那时候的人再聪明也不会吟出宋朝人的诗句来,这是笔者估摸出来的,而且后面还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邺城无山明,曹操造水秀。
妄自猜测:这是曹操公然假公济私,以训练水军为由,用国家的铜钱为他自己营造水秀家园,现在曹操已经开始营建自己的安乐窝了!怎么这种事情千年而无人觉察?凡是大人物都爱给自己修个游泳池之类的玩意,并不出奇。
试想:挖个池子练水军?蒙谁呀?从那里练出来的部队能用于水上作战?大概连普通“狗刨”都未必能学会吧!大江里乘风扯帆、借浪操舟的本事能在镜子般的湖面上练出来?
联系到两年后曹操借此湖光水色修建铜雀台——那可是专供美女们歌舞消遣的地方,就容易明白此时曹操的用意深远了。
西湖歌舞几时休?
行宫美女侍王侯。
可怜芳泽候圣驾,
未沾雨露已白头!
曹操所行第二件大事就是对朝廷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废除三公官职,置丞相、御史大夫。这丞相一职汉代废弃已久,现在终于又在曹操手中恢复了,当然是曹操为自己定做的官帽。这样曹操便可以更加名正言顺地将国家军政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了,的确是征南之前安定内部的重要措施。
眼下的东汉政权有点类似于后世君主立宪的意思:皇帝不过是个国家的象征,一切要由首相领衔负责的内阁说了算。当然,这丞相的职务不是投票选举出来的,但由皇帝加以名义上认可的程序是一样的。
话又说回来了:就是全民直选肯定也不会轮到别人当选,以曹操当时的文治武功,这个丞相人选不论怎么产生都会非曹操莫属,估计包括现在的人们都会承认这一点。
除此两件大事,当然还有史书没明载的准备,最重要的莫过于集结了多少军队。
对于曹操在南征荆州时的具体兵员数字,几乎是个千古谜团,史家历来争论不休,唯一见于文字的是《江表传》记载,曹操在威吓孙权投降时送去的书信:“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不过,开战之前先吹牛、仗打完后夸大战果是国人一贯的德行,曹操自吹的数字不足为凭。再说,现在已经不是仗人多围攻徐州时的曹操了,曹操数次因部队庞大,后勤供应不及而功败垂成,早已接受教训改为了精兵政策,不会养那么多兵的。
曹操所吹嘘的所谓八十万众大概是囊括了他自己所有的军事力量,尤其是那个“治”字,那在古汉语中是训练的意思,全国训练八十万人也不算太离谱——当然也包括荆州的全部水陆军。
用于出动打击荆州的部队,按照曹操的作战习惯,理应不会出动那么多用不上的部队来无谓地增加后勤供应负担;但为了围捕刘备、威慑荆州,总兵力高于对手还是需要的,按照孙子兵法“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的作战原则,打击“带甲十万”的荆州刘表,再加上一个难缠的刘备,出动二十万大军也不为过。笔者认为:曹操为保必胜,集结出动部队二十万人以上,应该是合乎情理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的南征大军出动了,这次曹操没有采取什么奇袭之类的行动,而是按部就班地稳步推进,用于快速突击的轻骑就像一支拉满弓的箭,不瞄准目标,是不会轻易射出的!
176
曹操将至,荆州风声鹤唳,刘表采取的应急措施极为简单实用:两腿一伸,一走了之!
建安十三年八月,刘表背疽发作病故,其子刘琮在荆州豪强蒯越、军方蔡瑁及张允的支持下宣布接班于襄阳。长子刘琦其时正继任黄祖为江夏太守,在父亲病危时便被拒绝探望,当刘琮宣布接班并以侯印下授刘琦时,刘琦大怒,投印于地,决心以奔丧为名,武力发难。——又一个袁家兄弟的荆州版。
刘琦时任江夏太守,掌握要地,钱粮丰足,水军万余。
万把水师怎么与手握十万重兵的弟弟刘琮作战?那当然是刘琦自恃自己的长子身份,料想荆州的军心、民心应该属己,战事一开,胜负实属未知也。
岂知已经没有那个机会了,曹操大军已经占据新野!刘琦只得暂忍怒火,将部队撤过江南,先布置防守曹军为重。
刘备与诸葛亮已经提前将新野军民撤至背靠襄阳的樊城。新野地域狭窄,城墙低破,不具备防守曹操大军围攻的条件。再说,刘备又何曾死守过一地?
现在的战势是:刘备处于抗曹的前线樊城;刘琮掌握荆州水陆军的主力驻军襄阳;刘琦率水军万人处于最东部的夏口,这里临近荆州大敌江东孙权,其实是个两面受敌的位置,但自刘琦任江夏太守后也就自然成了江夏郡治,——原郡治西陵自黄祖沙羡战败已弃用。这里因地处汉水与长江的交接点,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有失,不但荆州失去东方屏障,连江东孙权也将受到直接威胁!
曹操赶到了前线新野,当得知对头刘备就在樊城之后,新仇旧恨不由一起涌上心头,立即决定:主力齐头并进,围了樊城,将樊城化为刘备最后的墓地!
那刘备已经无处可逃了!曹操刚刚接到令人振奋的绝好消息:新任的荆州牧刘琮,摄于曹操大军的兵威,在左右文武大员的极力劝说下,送来了屈服表章。
荆州已经举州投降!
年轻的州牧刘琮开始也是准备坚决抗曹的,接到曹操即将犯境的军报,召开的本来是一次紧急军事会议。可惜与会的文武大员早就私下商议好了投降保平安的基调,就连在监狱里在押的囚犯韩嵩也得以列席会议,所以在刘琮准备发表一番激昂的政治动员令之前,众人便纷纷表态:守则安,战必亡。大丈夫理应识时务者为俊杰!
刘琮奋起争辩:“今天我与诸君据守保全荆楚之地,守先君之基业,坐以观天下之变,有什么不可以?”
这话如单独说给蔡瑁、张允等军头听兴许有效,养兵千日,不就是准备今天的用在一时吗?武人们嘴里是羞于说出“投降”这两个字眼的,心里再怯战也不好意思在会议桌上明摆出来。——由此推理:那在战前会议上坦然建议投降的将军,未必不是勇士。
一般都是这种情况:军人心里想做的事情,要先通过政客的口表达出来。
毫无执政经验的刘琮面对的是一帮什么人?
蒯越——荆州巨富豪强,例有“一城襄阳半蒯家”之说,心里当然想的是如何莫让战火烧到襄阳,保住亿万家产是第一要务!
韩嵩——前文已经介绍过此人,乃曹操明令的朝廷侍中、零陵太守,不过一直被刘表关在监牢里,现在终于有了重见天日就任实职的希望与机会,能不尽全力争取么?
但说服刘琮投降的主力军却是东曹掾傅巽,那傅巽口才极佳,正理歪理都能辩得像模像样,谅一孤家寡人刘琮如何是其对手?
傅巽侃侃而言:“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这是分析具体情况,先将荆州置于弱者地位,与近代抗战初期之亲日派论调极为相似)以人臣而拒人主,逆道也;(公然先定名分,承认曹操代表汉刘,刘琮对于这政治第一的宏论的确难以反驳)以新造之楚而御中国,必危也;(先定抵抗的结局)以刘备而敌曹公,不当也。(再指措施的不力)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师之锋,必亡之道也。(结论出来了:不投降必定丢命!)将军自料何与刘备?(这招最厉害!诱刘琮入套。)”
刘琮只能实事求是:“不若也。”
傅巽等的就是这一句:“诚以刘备不足御曹公,则虽全楚不能以自存也。诚以刘备足御曹公,则备不为将军下也。愿将军勿疑。”
话已经说得很到家了:依靠刘备抵抗曹操,刘备败了荆州就不用说了;刘备胜了你刘琮也必然完了!总之一句话:投降万岁!
在其他一些投降名士的帮腔下,例如:邓力、王粲等,会议终于做出了令曹操大喜的决议:从现在起,荆州姓曹了!
刘表病故的消息,刘琮竟然对与刘表以兄弟相称的刘备严密封锁!这当然是由于惧怕刘备以武力支持刘琦接位,但不让被刘琮称为叔父的刘备奔丧吊唁于理却大为不通。刘琮既然事情已做出,索性撕开脸面不惜为敌了!投降曹操的决定当然要对刘备严密封锁。
这就把刘备给害苦了,等到刘备在樊城发觉事情不妙时,曹军已经临近樊城。一旦被围,刘备便铁定死翘翘了,仓促之间与诸葛亮紧急商议:弃樊城而奔江夏。江陵乃南郡郡治,钱粮军备甚丰,交通便利,是襄阳至长江口岸的枢纽要地;首先占据这军备粮秣储备充足的江陵城,那时才有持城固守的资格。
刘军紧急撤退,惊动了樊城、新野两县的官吏、百姓,那樊城还有随刘备一起避曹军来到樊城的新野百姓,大家不能信任以残暴屠城著称的曹操,求命唯有一途:左将军走到哪儿,我们跟到哪儿!
诸葛亮在决定追随刘备时便有与刘备共赴危难的心理准备,但也是难以预料局势如此急转而下。初为刘备无职幕宾,那布置撤退的行动还轮不到诸葛亮随便插言干涉,只能向刘备紧急提议:让关羽率所有水军顺汉水先行,提前拿下江陵,以避免曹操或刘琮抢了先招。
刘备依言,别遣关羽率水军万余乘船数百艘先行,自己则率余部数千,由陆路直趋襄阳。
新野、樊城两县民众几乎尽数随军避难,十余万人众上了樊城通往襄阳的大道,百姓们也是人人家家只顾逃命,又没有什么行军纪律可言,道路堵塞当然是必然的事情,刘备军又无法与百姓争道,只能无可奈何地夹在逃难的人群中蠕动,日行十余里而已。
其实刘备自己的举措也不是什么情急转移,整整一个后世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别瑞金的情形:盆盆罐罐都舍不得扔下,经历过穷日子的人最怕丢家当,人马虽只数千,辎重大车也是数千辆,这种近乎一名士兵一辆车的状况又怎能应付必然会遇到的紧急作战?刚接触军旅事务的诸葛亮犯难了!
而已到新野的曹操却不会给刘备留下任何搬家的时间:他做得更绝!亲率大军越樊城直插襄阳,目的极为明确,先与投降了的刘琮部会合,回头搜捕那樊城或者正在旅游中的刘备。
那刘备已经是网中的鱼儿了!
177
樊城、襄阳近在咫尺,刘备全军撤退之初,道路尚未严重堵塞,当天刘备已率军到了襄阳城下。此时如果按照诸葛亮当初所建议,急速全军南下,刘备占领江陵城应该是十分容易的。
其实占领江陵抗拒曹军在诸葛亮的建议中已经是退一步的无奈之举,诸葛亮首先的建议是:趁刘琮降曹,荆州军民大部分不甘就伏之时,袭占襄阳,如此名正言顺,荆州可垂手而得。那时不妨请回大公子刘琦,荆州人心必然转向,如此集荆州全州之力,与曹操相抗衡,虽然仍不免处于弱势,但总胜过这样仓皇奔命,毫无还手之力。
刘备不干:刘表新丧,自己此时袭击刘琮,一是于心不忍,二是不免给世人以趁丧打劫之嫌。至于以刘琮降曹为借口,借口毕竟是借口,天下人看到的事实是:曹操还未及动手,刘备先给荆州照心窝里来了一刀!此举怎么也难与“仁义”二字沾边,如此行为刘备不为也!
那就按既定方针,抢时间南下江陵呀,刘备还要等等,等什么?等他这位刘叔父再与这刘琮贤侄做最后一次思想工作!看能否使刘琮贤侄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悬崖勒马,最后一刻回到革命路线上来!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应该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才叫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旦成功呢?
孔明无语,众人无话。
刘备率众欲进襄阳对刘琮开展“三讲”教育活动,谁知那刘琮竟然讳疾忌医,紧闭城门,拒不接受思想改造,真是辜负了刘叔父一片赤诚向城门。刘备苦口婆心,立马襄阳城头之下,深情呼唤:“请刘琮贤侄答话……”
刘备苦心弹琴唤贤侄,那刘琮牛劲上来不见面,致使刘备梦碎襄阳城——还算刘琮讲点旧情,不然给这位叔父一阵乱箭怎么办?
不过刘备的工作也不是一点成效也没有,据史载:“……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
可惜眼下众望所归、众人来投却不是什么利好的“大盘飙升”,相反却成了刘备的催命灵符:新野、樊城两县的百姓不算,现在又加上了襄阳的大量官吏民众,襄阳通往江陵的道路近乎彻底报废了,而且谁都知道曹军就在身后不远,哪有肯让路的傻子?
左右不忍看刘备成为曹操的俘虏,俱都相劝:“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三国志·先主传》)
这未来的先主刘备答道:“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是啊,众人把你刘备当成了唯一的依靠与救星,你刘备如果只顾自己逃命远扬,那还成什么样子?
诸葛亮不禁叹气,又不由欣慰:自己没有跟错人!能把自己的命运与老百姓绑在一起的人不是坏人!
跟上这样的领导你就只能认命吧,只能把自己的小命交给未来的运气。运气这东西很怪:历来不断照顾亡命赌徒;又历来伤害久赌的赌棍而绝对无情,这次刘备运气如何?
曹操也赶到了襄阳,闻听刘备已过境,一时顾不上安抚新收的奴才,终于放出了手中一直搭在弓弦的那支利箭:那曹家的新锐奇才勇将曹纯,以及所率的那支五千虎豹精骑!目标只有一个:江陵!
曹纯接令大为兴奋,终于等到了出手的一天!当即率这五千曹军中精锐中的精锐由襄阳出动南下,给士兵的军令是:宁可跑死战马,也要先拿下江陵!
部队备足熟食、干粮、清水,昼夜不停,仅第一天就赶了三百余里路,这对于数千部队行军是不可想象的速度。战马虽是畜生,也要劳逸结合的,最高速的驰骋冲锋,不过能维持十余里远近,长途行军,就连颠步小跑也是不能长久的。
令曹纯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现了:前面出现了无边无沿的人群,中间夹杂着数不清的辎重大车,一时难以辨清其中有多少是军人,还有多少是平民百姓,曹纯只能下一道明确而模糊的军令:冲上去!抢了那些辎重大车,凡是抵抗的,格杀勿论。
这个地方位处当阳县,据百姓说地名长坂坡。刘备一发现北面的曹军骑兵立刻方寸大乱,诸葛亮才欲集结士兵,哪知随同逃亡的百姓首先大乱了,紧接着被立刻冲乱的是刘备的数千步骑,整个长坂坡现在如同一锅沸腾的烂粥,面对遮天盖地的人群,不光是刘备傻了眼,就连准备下口的曹纯也眼晕了!
百姓部队相互践踏,老弱妇孺哭天抢地。刘备的部队已经官难找兵,曹纯的部队也难分辨出军民,涌动的人流滚来滚去,单独的生命一下变得渺小无比,群体的惊慌历来具有迅速的感染力,曹军精锐的虎豹骑面对这种局面也彻底傻眼了:该杀谁?怎么杀?现在是杀不胜杀呀!
刘备环顾四周,自己的妻儿又不见了踪影,身边只有不足百骑,这还包括众多的文职谋士及警卫亲兵,幸好这中间还有张飞所率的本部骑兵二十余人。刘备只能令张飞于一条只有一座孤桥的小河负责断后掩护,自己则越河而东向,南方不远的江陵肯定是去不成了,等到挤过乱民冲过小河时,刘备才痛心地发现:身边剩下了诸葛亮及几个谋士和数十骑亲兵,至于妻子甘夫人、两个女儿以及两岁幼儿刘禅,看来是凶多吉少了!
刘备不愿意就此东行,他还期盼着一个缥缈的希望:那就是自己的卫队长赵云也在后面的乱人群中,焉知这位忠勇双绝的赵子龙将军会不会给自己带来奇迹?
回望小河那边的人海,尘土遮天,哭号遍野,既看不见妻儿,也看不见曹兵,更看不见那唯一的希望赵云。
只看见:张飞单马独矛,像一座雕塑般屹立在那拱形的小桥最高处,一抹夕阳洒来,将张飞连人带马笼罩在红霞之中,那背影好长好长……高高的张飞背影四周被镶上了一轮五彩的光环,刘备揉了揉眼:怎么像一尊天神肃立在高处?
对面的曹纯也揉了揉眼:硝烟弥漫处,东方是何人?怎么像一尊天神肃立在云端?
178
对面的硝烟里,赵云正在匹马单枪血战。在他的身后,就是主公刘备的妻子甘夫人,甘夫人怀里抱着的就是主公唯一的骨血刘禅,乳名阿斗。
幸而现在的曹军也是在无组织地胡乱杀戮抢劫,而且是以抢劫辎重为主,有个别骑兵无意中闯了过来,赵云均是扑上去就是一枪,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碰上一个能对付得了赵云枪杆一颤的曹兵。
曹纯于乱军中集结起了百余骑,直向正东追来,但目标却不是人困马乏的赵云及他所保护的独车。他包括所有附近的曹军的注意力都被一个目标吸引住了:就是那像一尊天神般肃立在高处的张飞!
赵云趁机请甘夫人下了车,接过幼主阿斗,裹在胸前铁甲之内,将不知所措的甘夫人扶上了原本拉车的辕马。夫人前行,赵云断后,直向小桥上的张飞冲去。
曹纯的精骑快要接近小桥了,所幸混乱的百姓见曹军向东集结,无不四散躲避,以至赵云竟能护着甘夫人不受阻碍地先一步冲过了张飞立马的小桥,其实在这之前还冲过去一位刘备军中的重要人物:徐庶。
曹纯及部下面对迎面立于高处的张飞很是疑惑:此人非常威武,看样子有恃无恐,面对逐渐逼近的曹军竟然视若无物,若不是胯下那正在显然因愤怒而刨蹄摆尾的战马,曹军几乎怀疑那是否是个真实的活人?
越是不动声色的人才越可怕!大家没注意到现今公路上经常见到的塑料交警模型吗?所有的司机们老远看见,莫不降速行驶,规规矩矩地开过去,这是一种人们心理的本能反应。谨慎地接近张飞的曹纯现在就是这种心理。
这个家伙为什么不逃跑?那还用问吗?肯定是用不着逃跑。
为什么用不着?傻帽!那肯定是小河对岸有我们不知道的名堂。
小河对岸是一片矮树林,隐隐可以看见有骑兵在活动,他在诱导我们接近?
左右却有认识此人者,惊恐相传的声音也钻到了曹纯耳中:“此人即万人敌张飞!”——原来曹军中素传关、张之勇,谋士程昱等不断嘱咐将军们: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一旦与之战场相遇,千万小心!
对关羽的认识大都是闻名于其单刀独骑于万军阵中取颜良之首若探囊取物,此事仅从曹操口中便不断地被羡慕地提起;对张飞大家却是只听风传,未领略过其人厮杀风采,但越是如此才越加神秘可惧,谁知道他那杆丈八长矛会有怎么样的玩法?
哥们儿,你想去试试吗?
别客气,还是您老先来吧,俺只配跟在您老后面助阵,哪有立这奇功的福分?
曹纯可不是被吓大的,虽然疑惑,却也在指挥手下勇士们逐渐逼近,就算是光荣地阵亡在你那根长矛之下,总要比被你唬退好听点吧!兴许我们还没扑到跟前,这张飞转马就溜呢?
注意力过于集中了,竟然忘记了轻骑之最拿手的本事:冲上去!送他一阵骑弩乱箭,一触即撤!
最多还有三十步!那张飞纹丝不动!
二十步了!张飞脸上还是无甚表情,只是眼睛好像越睁越圆,面对夕阳,竟好似反射出一股瘆人的冷光!
不足十步了!张飞胯下的战马突然急不可耐了,激灵灵地嘶叫了一声,前蹄扬起,一个站立露出了两只碗口大的铁蹄,两道寒光闪了几闪,众人几乎窒息!
铁蹄落时,伴随着砸向木质桥面擂鼓般的巨响,大家耳中好像听到了“咔嚓嚓”一声霹雳:“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三国志·张飞传》)
众勇士一阵目眩神摇,胆大者在掉转马头时回眼一瞥:那张飞瞋目欲裂,横矛凭空扫过,大家无不感到身后卷过了一阵狂风!为什么是身后?众人不待军令,皆掉转了马头,不走更待何时?冲上去决死?那是去送死啊!
曹纯被大家裹挟着不由地退回了一箭之地,欲待再上前厮杀?却是没人再有这个胆量跟随了,满目敌人有的是,又何必招惹这种凶神恶煞?
曹操的军令是占领江陵,夺取辎重军备,而现在敌人的无数军资车辆就在眼前,能夺敌资又占江陵,便已是立了双份大功了,莫要无事生非了,还是抢东西、取江陵要紧。
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这曹纯心中最有数:自己的部队已经不分昼夜地疾赶了三百余里,战士们体力疲乏是明摆着的事,不能再经恶仗了。
就算人能坚持,可战马已经透支马力,此时与对方的骑兵对冲厮杀,岂不是自讨苦吃?精于轻骑突击战法的曹纯不会这么蛮干,宁愿放走少数残敌,也决不能送走已经到手的大胜。
张飞摆矛回身下桥追赶刘备,这边曹军却没人胆敢过河尾追,谁能预料那对岸小树林的后面藏着什么?干什么都能立功,难道非冒险不可吗?
张飞与刘备相聚,那追上了刘备的徐庶却要与刘备相别了:原来徐庶追上刘备就是为了向刘备告辞,混乱之中徐庶的老母已被曹军俘去,而徐庶却是个大孝之人,怎能为了一己之前程而伤害母亲?告别刘备之时,大家欲留无话,徐庶手指心口而言:
“本来欲与将军共图霸业,全凭这方寸之地。现在老母有难,徐庶方寸已乱,不能留下帮助使君了,请从此告别吧。”——刘备含泪别徐庶,徐庶从此归曹营。
刘备失去了一位智者良助,心中固然无限凄凉,但值得庆幸的是自己忠勇的部下赵云终于不负他心中期待:救回了他带着独生子的妻子甘夫人。古人对血脉后代极为重视,要不拼却一生置些家业何用?就是延传到今天,此习也未改变多少。
君不见:无数已身家千万的贪官,穷其一生智力,还要不断增加他们那肯定今世挥霍不完的财富,为什么?后代呀,要为无数的血缘后辈着想啊!
对于赵云的信任,刘备绝对可以用“无限”这个词来形容。当一开始有人报告刘备说:子龙将军见我军势孤,已经率部北逃投降曹军去了!刘备竟把自己的护身手戟向对方投去,断言:“子龙不弃我走也!”
对于赵云其人,笔者与刘备甚至诸葛亮的看法有所不同,尤其是刘备,对赵云一直不能尽其所能而使用,诸葛亮虽然稍加重用,但也不过令其独率一支偏师而已,其实,赵云的战场绝勇尚在其次,其目光、能力并不止于独挡一方的将才,而是一名世所罕见的帅才,是那种战略层次上的帅才!具体事实容专文细说,现在顾不得,刘备等一干人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那也要挤出空来说一句闲话,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曹操军令是不是失误在先了?眼里只盯着江陵那儿的大批辎重军备,担心被刘备先一步抢到手,必然急切南下——这有点只顾发财不顾仇人的味道,如果曹操当初严令曹纯:目标——刘备!死的活的都行!那将会如何?
书归正传,刘备等数十骑终于与曹军脱离了接触,在孔明的建议下,弃江陵而东向斜趋汉津。正行之间,却被一人迎头截住,此人却是刘备万没想到的,连诸葛亮都甚感意外:原来竟是江东孙权的主军谋士鲁肃!
这鲁肃却是专奔刘备而来,且不谈刘备与关羽水军相会于汉水,暂寄下沔水迎到了前来接应的江夏太守刘琦,先给大家解释这鲁肃为何从江东来到了当阳长坂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