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长江:各方暂时都满意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08-07 属于:历史故事


186

孙刘联军首战大胜,江南再无曹军,此战果大出刘备尤其是周瑜之预料!江东军一时士气大振,士卒们无不相传周郎运筹战舟,指挥若定,瞧见了吗?连那左将军刘备也成了周都督的先锋官。

江南已无战事,刘备陆军凯旋回到夏口。现在刘军的主要任务是阻截北路汉水的曹军,并且要加强江北鲁山张飞赵云的兵力,前出蜀山,威胁曹军侧背。视双方水军战况,配合联军的主力周瑜水军的行动。

经历了首战曹军,诸葛亮对眼前的战局已经不再全力关注,那是周瑜的事了,他相信周瑜的战术指挥能力。诸葛亮的目光已经越过了长江,开始注意荆州江南的四郡,那里现在名义是曹操的地盘,但是如果荆州的大公子——本主刘琦到了呢?

一直无家可归的刘备实在太需要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了,现在以公子刘琦的名义收复失地名正言顺,需要等待的只是那个出兵的时机:一切要等周郎的水军战况明朗。

退军回到江北乌林大营的曹操清点了一下江南首战失利的战损:伤亡万余,因水土不服失去战力的却近半,令曹操不由忧心忡忡,倒不是兵力需要补充,就是现在的人扫平江东也绰绰有余,问题在于那对岸周瑜的水军!

大军东进,辎重靠长江,有周瑜的水军在,曹操大军便无法东进,一旦辎重被断,人马越多,麻烦越大,数十万大军若断了口粮,那会是什么局面?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先解决周郎的水军,可是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现有的荆州水军数量虽庞大,战力却不容乐观,看来江面上的真刀实箭也免不了投靠曹军。

事情已经明朗化了:当务之急,训练!要开展大练兵运动,把这群陆上猛训练成水上蛟!到那时,江东则大势必去,管他什么姓刘的、姓周的、姓孙的,一切都会在姓曹的掌握之中。

顺心的事还是有一些的:益州牧刘璋闻曹操克荆州,向曹操表示归顺,现在所派的助战士兵由益州将领张肃率领已到荆州,人数虽不多,却是表明了态度,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么!后又遣别驾张松专程来向曹操致敬。

曹操将益州军三百人安排在夷陵驻扎,并拜张肃为广汉太守,以防备周瑜水军沿江西上,威胁曹操大军背后;但在对待刘璋使者张松的问题上,曹操却无意中犯了一个大错。

那益州张松为人短小放荡,形象虽然不堪,“然识达精果”(《三国志·刘璋传》),也就是说这张松见识高远,行事果断;主簿杨修建议曹操在朝廷委任个较高的职务给张松,将来对囊括益州必定大大有利。

而现在的曹操已经把荆州吞入了口中,又已击溃了刘备,江东眼看指日可下,对于将来横扫益州当然不在话下,没有必要多费什么心思,再加上这张松尊容生得如此猥琐,将来列班朝臣,岂不有损政府形象?便没有理睬杨修的建议,接待张松时也相当冷落。

自古有句:“宁可得罪君子,万莫得罪小人!”这张松偏是个小人中的尖子,坏人事的大师。见曹操如此轻慢自己,心中大怨:“你曹操不会是以貌取人吗?我要让你后悔到死不瞑目,这辈子就别想收降那刘璋了!”

回益州全力办成一事:力劝刘璋与曹操绝交,联结你的大敌刘备,从此西蜀将成为你曹操一生的噩梦!

得罪了益州张松,曹操给自己今后制造了一个大隐患,乌林前线的曹操现在当然是体会不到这点的,他的心思目前全放在了水军的训练上,怎样让北方的士兵适应长江中颠簸的风浪,眼下成了曹操心中的大难题。

现在有些不懂得古代战争的大师们分析出好多曹操应该采取的正确策略,有些结论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例如:

“曹操不应该急于与江东作对,应该全力剿杀刘备所部,等消灭了刘备,那江东还能给谁联合去?”——这是标准的替曹操一厢情愿:刘备的主力已经退到了樊口,已经处于江东军的势力范围,实际上刘备已经被江东水军给保护起来了,不击溃江东水军,连接触刘备军是不可能的。

就是刘备与刘琦暂守的夏口,曹军欲接近也是不容易的,夏口虽位于长江北岸,地处长江、汉水交汇处,但欲攻夏口,只有两条水路:

一、沿长江而下,就是曹操现在采取的进军路线,大家看即将实际发生的战事就明白了,不用多说。

二、战争焦点北移,全力从汉水南下?那汉水比不得长江,水面狭窄,大型战船无法进入,曹军的水军主力是原荆州部队,尤其是面对的不光是关羽的万余水师,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荆州的大公子刘琦!让荆州水军去全力与他们的故主作战,估计不大容易做到。

“制江权”不在手中,陆军便几乎寸步难行,还是那个老问题:大军的后勤供应怎么保证?

再说,江东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刘备被灭,孙权能不明白曹操的下一个目标是谁?在邺城挖那个玄武池练水师干吗?仅仅是对付荆州刘表?

再退一步说,就算曹军打到了夏口,也不过是实现了赶战术,从不固守一地的刘备还是要退往江东,那江东祸水曹操是避不开的,孙权也不能避开。

暂时不战,拖到来年开春呢?这样士兵也能习惯了当地水土,练出了水上精兵,有的大师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还是不行,天气!江汉一带的气候在初冬季节最为适应北方军作战,一旦战事拖到了江南梅雨季节,光淫雨潮湿就能让曹军丧失大半战力,到时候陆战没有战机,水战只能会对曹军更加不利!

那么曹操就没有胜算了吗?有!胜机绝对大于孙、刘两军!

187

对于赤壁之战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果,有一位晚唐人早已用一首千古绝句给予了明确总结,这位诗人便是号称“小李杜”的杜牧

进士及第的杜牧曾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官至中书舍人,与诗圣杜甫不同,杜牧不但善属文、工诗、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还有一项特长:以济世之才自诩,有抱负,好言兵事,见解非凡。

对这场六百年前的战争,通晓兵事的诗人是这样定论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看见了吗?公元八世纪的杜牧早已断言:如果不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东风,二世纪的赤壁之战,最后的胜利者将是曹操!

至于会不会把孙策的遗孀大乔及周瑜的夫人小乔给弄到以后建的铜雀台去?估计大有可能:以曹操偏爱收编敌方将帅俊俏妻妾的嗜好,以美貌著称东汉的大乔、小乔怎会幸免?

是一场东风改变了所有当事人的命运!

坚持这一观点的还包括三国史专家罗贯中大师(相信罗大师比我们今天的任何人都更了解三国,称其专家决不为过),在他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看法,只不过给这场东风发明了一个制造者:诸葛亮,这场风是诸葛亮借来的。

罗贯中先生在自己的大作中清楚地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如果没有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周瑜就不会拖到后来被活生生地气死了,赤壁之战没结束便早就自行吐血而亡。

笔者虽然同意两位先贤的观点,但还是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这场“天灾”(对于曹军一方来说)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这只是重要因素,更是表面现象,起决定作用的还应该是“人祸”!战争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人!这个论断永不过时。

那么曹操对战役的指挥到底是在哪儿出了问题呢?

让我们随着战事发展探讨下去,最后会明白的。不过截至现在,曹操还未犯大错,甚至在今后一段相当长时段内,曹操做出的决定都是基本正确的。

这将会牵扯到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曹操为解决北方兵晕船的问题,发明了一个水面战术革新:把大型战船用铁链锁在了一起,上铺木板,战马都能在上驰骋,长江中的风浪从此不能剧烈地涌动战船,曹操把分散的战船组成了若干个能抵抗风浪的水上作战平台!

罗老先生的小说中说是“凤雏”庞统实施“无间道”,给曹操献的这一损招;正史记载是曹操自己发明了这一蹩脚措施,我们当然要相信正史所载;从日后的实践结果看,此措施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大大加大了曹操水军的损失。

一千八百年来,学习曹操这种发明的倒也有几个,最著名的当属元、明之交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汉王陈友谅。这位曹操的隔代弟子在鄱阳湖中与朱元璋的红巾军作战时,也将自己的战船锁在了一起,也是被朱元璋一把火给烧惨了,最后中流矢身亡。

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关键时刻还是“天灾”!是一场突然变向的狂风帮了朱元璋的大忙!不禁设想:东风不与朱八便,能否会有大明朝

估计还是会有的,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决定性的因素还应该是人!

一千八百年来,对于曹操的这种发明革新,除了陈友谅外,予以认可的极少,尤其史学家、品史大师、草根新秀等,在这个问题上例外地统一了声调:这是曹操作茧自缚,取败之道。

笔者公正地唱个反调:曹操的这个发明创造是伟大的!兴许后人的航空母舰的发明也是参考了曹操的这一发明思路,建议:诺贝尔发明奖应该补颁给这位东汉发明家。

试想:如果没有老天的帮忙呢?那么,周瑜如何对付曹操的航母作战平台?那玩意儿也是可以继续改进的,如果曹操在上面装上了他自己在官渡之战中发明的“霹雳车”呢?

不用说别的,趁风向有利时,全部出动,生猛地硬撞江东水军的舰船、水寨就是,周瑜估计没有在水面上对付骑兵的作战经验吧?

事实也是如此:自从曹操把这项发明付诸于水军试验以来,曹军士气大为高涨:真正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天堑变通途!”绝对是“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士兵踊跃,曹操兴奋,临江把酒,豪情如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出口成章,感慨即诗!

遥望江南,喷口而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88

东周郎目前心事重重。

赤壁首战虽然轻易大胜曹军,但周瑜心里极为明白:那主要是暂时盟友刘备的作用。

送往后方柴桑战报当然这样写:“赖主公运筹帷幄,三军用命一心,职部督军于水上,将士浴血于江边,刘备甘为前部,程普坐镇中军,赤壁首战江南,曹贼裂胆丧魂,临阵犹狂飙落叶,败敌若摧枯拉朽,战鼓擂起敌崩溃,号角飞扬我凯旋,首战毙敌数万,计点缴获如山,现曹贼窜江北,江南已无匪寇,且待我大军续写辉煌,碎曹贼苟延残喘!”

虽然战报到日,整个江东民心顿安,士气大振,但实际上曹操只是略燎皮毛,主力未损,战势大局并未改变,江东处境仍然险恶,前景未见乐观!

尤其是经此战之后,那曹操出动必将更加谨慎,如此必将导致战机难觅,相持日久,战事堪忧:战争的持续力江东是没有资格与曹军相较的。

区区江东,六郡之地,要知道,仅曹操新收的荆州即拥有八郡沃土,更何况那辽阔的中原九州?战争的动员能力双方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周瑜现在是要以一人之力,挽狂澜于即倒!

高压下的后方平静是暂时的,这一点周瑜更加清醒,对面的曹军再失利几次也不会伤筋动骨,自己却不同,只允许不断胜利,就是连小败一场也是不允许的,不是兵力损不起,而是舆论!

小败传到后方,不免也成噩耗!到时江东舆论转向,众口不免又皆言降,谁能把握这位年轻的主公心理能坚持到几时?不用别的,就是后勤军资稍有延误,前线则大势必去!

还有那已回江北的刘备军,毕竟不是自己的部属,指挥调动难以得心应手,决战时刻,能及时配合否?

对待刘备集团,周瑜的心情是矛盾的:彼势弱于我无用,忧于眼下;彼势强于我少益,患留将来!如何利用,关乎江东日后安危,轻重缓急,赖于周郎今天斟酌。

对于刘备本人,周瑜现在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此人枭雄!终非池中之物,日后必为江东大患!

对于接触了几次的诸葛亮,周瑜逐渐感到了其人深不可测:言谈之间,滴水不漏,偶尔数语,往往点破关键;其口才自不必说,周瑜只是在事后回味其人言谈时才有所领悟:此人目光极远,有时竟感到他是在为数年后布局!

这些还都是远虑,最急迫的近忧是对面乌林的曹军!

双方最近在水上不断有小的战事发生,主要是些前哨探舸的遭遇争斗,大致互有胜负,己方略占便宜,这几天近乎形成默契:双方的游艇基本以长江中线为界,不轻易越过,表面看战事平稳。

周瑜心里有数:这种平稳是暂时的,也是曹操所希望的,曹操在积蓄力量,一旦江北山雨来日,整个江东又岂止会风满楼?那风将会是腥风!那雨绝对会是血雨!

周瑜曾简装随探舸轻舟近窥过曹军水寨,侦察兵们都是些老水手,当然会极为异常娴熟地利用风向水势,轻舟先沿南岸逆流西上,越过乌林之后突向对岸逼近,顺水掠过曹军水寨前,等曹军战船出动时,江东轻舟已经顺流东去,笨重的艨艟斗舰是无法追上的。

亲自抵达近观察之后,周瑜忧思更甚:这曹操用兵看来名非虚传!

岸上旱寨,错落有致,高低参差,配合得当,堪称攻防适宜。水寨设计得更是井井有条,别出心裁:水中寨栏几乎如同排兵布阵,战船通道隐蔽难辨,拦江木柱铁锁隐隐可见,关键是水旱寨已经连为一体,相互掩护,接近毫无可能。

旱营水寨,沿江数十里,纵深更不知多远,隐可见,旱寨之间有马道,水寨之间有舟索,灯闪烁,旗飘摇,鼓角相闻,枪刺林立,江雾初散之时,几乎举目狰狞!

尤其是,周瑜竟发现了无数庞然大物,近乎移动的水上小城,下有暗道,轻舟出入,上有铁骑,来往驰骋,各类水上战具,不知暗伏多少,士兵们竟然在上面排列阵势,这是水战交兵,还是陆上冲锋?

与这种东西怎生作战?轻舟无法接近,艨艟于其无损,斗舰与之相较,简直成了玩具一般!若被无数这东西包围上来,岂不是坐舟待毙?一撞之下,哪里还能有什么浮着的舟船?

拔寨退兵?那是慢性自杀,曹军如就此步步紧逼,江东水师又能退到哪里去?继续相持?等此物围寨之时,岂不是全军覆没之日?莫非注定江东多难,曹贼逞狂?

既不能远遁,又不能坐毙,路唯有一条:先与其试战,不伸手摸摸,毕竟无法知道人家的胳膊多粗,胜败无关紧要,要找找这家伙也有软肋否?

传令水军先锋黄盖来见,着令其带本部战船二十艘,明天抵近对岸水寨挑战,任务:试探对方水上巨物之实际战力。只不知曹操是否轻易出动这东西?

打得更狠一些!不怕他不露真本事,本都督率主力船队负责接应,听得帅船鸣金,火速回撤,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此战若败,责不在老将军,有周郎向吴候承担。

先锋黄盖是周瑜叔爷一辈的老将,是随同孙坚创始江东军的元老级别人物,哪里会将什么水上怪物放在眼里?求战早已心切,接令正合心意,暗暗发誓:什么若败?不胜愧姓黄也!

这是江东水军与曹操水军的长江第一战!

周瑜欲败;黄盖欲胜!曹操呢?正好实战练兵,试验新武器!

189

首次长江水战之前,先交代一下双方的主力舰船:艨艟斗舰。

艨艟斗舰是一种古代专用于水面作战的中型快艇,其动力以桨为主,全舰暴露部分有开了射击及划桨孔的生皮遮蒙,专门用于进攻作战的艨艟斗舰首一般还用铁皮艨艟斗舰,以便以撞击的方式击沉敌船;船速较快,相对讲受风向影响较小。

大概就是古代的水面坦克吧。

斗舰便等于水面作战的步兵战车,船型较艨艟大,据《通典》载:“斗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此战船也。”

艨艟斗舰即二者的结合舰种,将斗舰按艨艟斗舰装备防护,等于给水面上的步兵战车增添了装甲,水面战力顿时倍增。

走舸是古时的小型运兵船,也类似于后汉时代的露桡。虽无防护,但船速极快,在赤壁之战中一般用来艨艟斗舰之间的交通联系、前敌侦察、补充给养及无码头时登陆之用。

楼船是有多层建筑的大型船舶,即古书上所说的“船上施楼也”。船大吃水则深,所以战场必然受限制,一般用来作指挥、后勤补给舰只使用,像今天的航空母舰一样,这种大家伙是要由其他舰只来保护的,自身的作战能力有限。

黄盖所率领的前锋舰队就是由二十艘艨艟斗舰组成的,船上专用于作战的士兵不下两千人,应该说是一支不小的力量,但是,像这样的舰船,曹操水军中数以千计,一旦大量出动围了上来,黄盖的主要任务还免不了是逃跑。

现在的黄盖脑海里可没有逃跑这个字眼!黄盖治军,宽严得当,“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后汉书·黄盖传》),有这种条件,又身为全军前锋,初战当然应该力求必胜,否则对全军士气必将大为不利。

但是,首战胜负的关键却不在于黄盖,而是在于他的对手:曹军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再准确一点,那就是在于曹操,在于曹军肯为黄盖的挑战出动多少兵力,出动什么舰只。

曹操接到水寨禀报:有江东水军前来挑战,请示是否出击迎敌。曹操亲自上了战船,他要亲自观察一下令他头疼的江东水军,观察一下原荆州水军的战力,尤其是想亲眼目睹一下自己的发明作战威力如何。

蔡瑁水上作战多年,知道黄盖挑战的目的,所以提醒曹操:这是周瑜试探我战力而来,最好不予理睬,等黄盖无奈回军时予以顺水追杀即可,不用出动我军主力:连环战舟。

曹操呵呵大笑:“孤与周郎相同,亦欲试探彼水军战力也!我水军之战力,不惟周郎欲明,孤也欲知,今试观卿江面建功!”

蔡瑁明白了:这是丞相在实战考察荆州水军,考察他蔡瑁、张允对丞相的忠诚度,考察丞相创造的水面战术改革成果,是一场非胜不可的实战练兵。

再多请示就是在表示自己是笨蛋了,蔡瑁即刻遵令,调动战船出寨迎敌,至于出动多少?如何排阵?那就是蔡瑁自己的事了。

蔡瑁也想在新主人面前露一手,所以一开始就打定了全歼黄盖军的主意:传令西侧右寨出动未锁的艨艟斗舰二十艘,只准结阵应战,不准顺水出击!曹操不由点头:蔡瑁,将才!

果然,蔡瑁第二道军令颁下:连环战舟于下游数里水寨左门东侧水道待命出动,以十舟连环的战舟,分两列出动十排,左列负责阻截江东援军,右列溯水而上,围歼黄盖之江东前锋舰船!

接着是第三道军令:上游水寨右侧水道伏连环战舟五排,待我军堵住黄盖归路之时,紧急出击,替下艨艟,参与围歼黄盖水军!

蔡瑁这次是杀用上了牛刀,其实就是以与黄盖相当的兵力诱敌恋战,用曹操发明的连环战船围歼黄盖,战功当然是丞相的,那主公还不大乐

黄盖虽然急于立功败敌,却是个江面水战的老油条,在率领战舰越过长江中流之前,先逆水西上二里有余,然后扯帆顺流东下,贴近了曹操水寨,这时的黄盖水军其实已经占据了上风、上水,只要曹军出寨,黄盖军已得天时地利。

耳听得曹营鼓角齐鸣,水寨中驶出曹军水师,数量并不庞大,与自己估计实力相当,但阵势摆得奇怪:竟然密集结团,分明是战事还未起,先准备好了固守挨打。那些不明的水上巨物呢?

黄盖冷笑:欲掩藏水战实力?那俺此行不是白来了?

随即传令:船队两排横列,顺流直击敌船,前排战舟必须插入敌阵,搅乱敌船之战阵,后排战舟准备搭钩踏板,接敌近战,力争生俘几艘敌船!——把你打疼,不愁你的大家伙不出来!

时已旭日东升,大江薄雾尽散,西北风微微鼓帆,最利战舟行驶;江面微澜闪烁,阳光照耀之下,金光闪闪,犹如遍江金鳞抖动,白帆片片,竟如群鸥丹鹤掠水;创作出一副水墨山水,画中含诗!

此景象,哪有半分血腥厮杀的前兆?

双方的战鼓俱都响起,双方的箭弩俱都上弦,双方的战士俱都握紧了刀把,双方的主帅俱都心藏着鬼胎,曹操与周瑜,隔江遥望,都好似看见了对方:来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90

黄盖作战历来的作风便是身临前敌,带头冲锋。

实际上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战场指挥员,不利于综观全局,随机应变;唯一的好处便是可以激励将士,提高部队士气。而今天的水战,却是非黄盖带头不可。

黄盖不是担心战船冲不上去,而是顾虑冲上去不能及时脱身,前面的战舟需要冲入敌人战阵核心,在被围状态下,能果断冲出才是最难的,这需要前敌指挥员的绝对冷静,尤其不能贪功恋战,所以黄盖决定由自己亲自顶上去。

在生牛皮掩体的防护下,黄盖所率的战船几乎船速未减便接近了敌阵,等进入到敌人弓弩射程以内,黄盖突然发觉敌人的箭矢并不猛烈,好像有点等待黄盖战船接近拼杀的意味。

黄盖突然警觉:不对!荆州水军从不是这种作战风格,难道刚改挂了曹军旗号就能改变基本战法不成?在以往,荆州战船是竭力阻止江东战船接近的,怎么突然胆子大了起来?

落帆减速已经不及,黄盖紧急传令:右满舵转向,与敌游斗,不再冲入敌阵。——其实也根本冲不进去:曹军各舰之间就没有留出能容一艨艟斗舰冲入的距离。

这是要与黄盖战船纠缠相斗,黄盖率船队掠过曹军船阵,双方互射了一阵弓弩,却是都无损伤。

再率舰绕回重新冲杀?黄盖正在犹豫之时,忽然隐隐听到周瑜帅舰楼船的鸣金之声:怎么,现在便罢战撤军?肯定是来路出现了情况,周瑜的指挥楼船高大,发现了什么,黄盖当机立断,就势回师,贴南岸火速向主力舰队靠拢。

船至中流,黄盖极目东望,不由大惊:原来那曹操水军的巨无霸,已经在东部水寨出动,而且数量众多,首个大家伙已经越过长江中线,自己的舰队即便高速,也会与对方撞个正着!

也就是说,自己的舰队已经被这东西与江东主力隔离了。

回头望去,只见那原来驶出曹军的水道,竟又接二连三地驶出了那水上怪物,自己的后路也已经被断了。

黄盖决定,与这东西交一交手,看清它是如何造的,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根据距离与个头估计,这东西——黄盖突然醒悟:与这家伙无法交手,自己的艨艟斗舰与这家伙相比,还不如一只小舢板,一旦接近,撞击之下,必然船毁人亡!可是,怎样脱身呢?

黄盖几乎是凭本能命令各船保持贴近南岸航向,满帆高速,随时准备转向北驶,不能真的与这家伙硬撞吧?

双方又接近了些,黄盖已经看出了这东西的构成:是由十几艘自己这样的艨艟斗舰拼接而成,这仗打不得,单船靠近,与送死无疑!

黄盖紧张地估算着双方的航速与航向,突然紧急挂起信号旗,全体左转,航向直冲北岸!

现在是双方比速度的时刻,黄盖的意图已经摊明,全速北绕,从敌方舰队后面绕过去,以求生路;那连环战船上的张允却也极为明白,怎能容你就这样轻松逃脱?

二十排连环船分头向上下游开始转向,开始围向黄盖的舰队。

黄盖的二十艘艨艟斗舰上的桨手们现在是拼上了全力,且喜顺风顺水,船速快得已经令人瞠目结舌,就在水寨中的蔡瑁发觉了黄盖军的动向,又派出的连环船驶出水寨的同时,黄盖的舰队也几乎沿着曹军水寨的寨边,蹿出了曹军的包围圈。

不是全部,最后两艘战船没能躲过向下游转向的曹军的围捕,被轻松地撞了个船身散架,士兵们落入大江,而黄盖却眼睁睁地看着不能回救,这首战看来是败定了。

幸亏江东水军自小与长江厮磨长大,个个水性极佳,落水后却知脱光衣物,顺流直下,被陆续救上船来不少,只是江水寒冷,被冻毙于江中的也不少。

曹军的作战平台转向却不那么灵活,所以并未集结前来追赶,黄盖才得以率余下的十八艘斗舰向周瑜交令,一路回思,直冒冷汗:此次能逃脱全军覆没实属侥幸!

周瑜细听黄盖讲述战况,口中安慰黄盖:能探知曹贼连环战船一事,老将军已立首功!脸上却不禁愁眉紧锁:这战事如何再打下去?

而黄盖却语露兴奋,低声断言:“都督莫忧,那曹操违天意而行,败亡不远也!”

凯旋而归的张允却兴奋不起来,本该大胜,却让那狡猾的黄盖只给丢下了一条小尾巴,这连环战船作战威力虽大,驾驶操作也太不易了呀!

这一点蔡瑁也有些为难,十舟十舵,稍微转向便必须同一动作,即使派一令官统一指挥,各舟还是难以把握各自的力度大小,转弯时从内到外,各舵角度逐大,怎能恰如其分地同时动作?

事情汇报到了连环战舟的发明人曹操那儿,曹操大乐,一口酒差点喷出:“十舵不能一统,一舵如何?”

一语提醒梦中人:是啊,各舰已成一体,要那么多舵手干吗?安一巨舵足矣。

只是连环战船之舵手尚需训练,各排之间的配合更需操练,欲用其最后决战,估计还需月余。

曹操大方:就给你一月时间,到日必破周郎水军!

可是,那周郎给荆州水军们这一月时间否?

191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建议的确不错,这是来自第一线的建议,当然具有可行性。可是一接触到具体实施,却又不那么容易了。

如果将此战法施用于江面战场,那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如此一来也就等于提醒了曹操谨防火攻,最多不过大胜一场而已,一把火烧不掉曹军所有的连环战船,今后却是再也不可能有胜机了。

所以前提是必须把这把火烧到曹操的水寨中去,方能一举解决掉曹操的庞大水军。可是,接近曹操的水寨怎会容易做到?那曹军寨前水下必然暗桩密布,能容艨艟斗舰进出的水道极为隐蔽,就算是能侦出水道确切位置,曹军只要出动一艘斗舰阻挡,火攻即就此湮灭!

这一点还是由黄盖想出了唯一的可行之道:诈降!

只有如此,曹军才会容火船接近,才会给来船标明航道,才会不在进出水道里设置障碍物。

但此计实施对诈降者将来的风险极大:这是戴上“叛徒”“特务”“变节分子”的铁帽子,多少立了大功的地下工作者们因此而家破人亡、含冤待死、死不瞑目?这叫政治污点!你就是能证明自己是被周瑜委派也没有用的,到时候政治对手们会恰如其分的“难得糊涂”,总之这是一根奴才的小辫子,主人、对手、战友随时想揪就会揪几下玩玩。

幸好东汉时的黄盖没这些花花肠子,黄盖毫不犹豫地自荐了这个变节诈降的角色。至于能否成功地使曹操上当,这球就又抛到曹操手里了,就看以奸诈著称的曹操怎么玩了,但愿曹操也实在一回。

《吴书》原载,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开始准备对曹操水军的火攻行动:“乃取艨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吴书·周瑜传》)

还有一个关键处:风向!

没有大风——而且必须是东风——的帮忙还是不行的,无东风助势,你就是把人家的水寨木栏全点着了,也不过就是毁了曹军的一堵墙而已,就是风小了都不行,水寨火灾,旱寨无恙,那曹军的主力仍在,江东仍然后患无穷。

这点却非人力所能为之,找诸葛亮借场东风毕竟是演义里的戏说,实际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等!

后来不是有句成语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就是直截了当地说明了周瑜等待东风的心情。假如“天不灭曹”,等不来东风呢?估计那就只能“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了。

演义说周瑜心胸狭窄,其实现在的周瑜心比海阔,火攻的决心一定,周郎就准备一口吃成个胖子!全歼曹军!水陆一锅烩,毕全功于一役!一战定江山!

不过解决曹操陆军还是免不了要指望刘备,用人不疑,古之明训!大胆通知他:希全军尽量秘密接近曹军,决战在即!

时间:东南风起之日;

具体时刻:曹军水寨大火为号;

如天不作美,风力不大,贵军必须把曹军的旱寨点着!

刘备接到周瑜密信紧急与诸葛亮商议:下一步军事部署怎样做才更合理?

孔明表态简洁明朗:现在唯有两家同心协力才有胜机,对我们来说,这是唯一的生机!

没说得,那就紧急集结兵力吧:留关羽率两千水军于汉水虚张声势;刘琦掌两千军驻防夏口……

不!诸葛亮建议:刘琦将军留军五千,于夏口待命出动。

刘备当然知道诸葛亮的用意,立即接受提议:其余所有将领、兵力全部集中于蜀山前线,尽可能秘密地接近曹营,无令不得擅动干戈。

由于近来紧急扩军,收集长坂坡失散的旧部,算来尚能集结近两万人马,刘备亲自率领接近前敌,这次也准备孤注一掷了!

而诸葛亮还有更重要的一步:与刘琦等待于夏口,准备好发表刘琦为荆州牧的表章,乌林战事一起,表章则紧急发至荆州江南四郡,刘琦军同时出动江南,刘备之安家大业,在此一举!

刘备在这一点上与周瑜相同,那就是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两人都盼东风,东风如意来否?

实际上就是“东风如意到君家”也没有用!战事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曹操本人!

自古以来,漂亮的计划若想实施得漂亮,要依赖于对手的配合。曹操能密切地配合孙、刘两家吗?

如果配合了,那还能称其为曹操?

其实话还可以这样说:“如果不配合,那还能称其为曹操?”

长江首场水战,曹操亲眼目睹了连环战船的作战威力,内心甚是满足,至于毁敌船两艘的区区战果?曹操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现在手上已经掌握了水战攻无不克之法宝,这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又接到江东水军先锋黄盖投诚密信:难以忍受后辈小儿驱使,愿认清形势,弃暗投明,请丞相给予立功机会,晚几天江东大批军粮运到赤壁军前,黄盖负责押运,粮船上插牙旗,当尽数运抵曹军水寨,让周郎率部去灌西北风吧!

曹操信不信呢?毫无保留地相信!

原因很简单:对于江东官吏、将军多数愿降的情况,曹操通过细作了解的极为清楚,江东孙权、周瑜处于树倒猢狲散之时,谁不想巴望个最好的结局?

以黄盖江东元老的身份,对沦为一个后生小辈的前驱,又怎会甘心受辱?俗话说得好:“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来时各自飞!”连夫妻都会各顾各的,更何况肯定会对周瑜不满的黄盖?

尤其,正是这黄盖,亲身体验了曹军之连环战船的威力,胆丧之际,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诈降?区区一个水军前锋,能对曹军造成多大损害!他难道能不怕江东平定后死无葬身之地?

与谋士们商议此事?那哪儿行?岂不闻,历来两军作战,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一旦有一丝风声泄漏,岂不枉自己害了黄老将军的性命?

等到黄盖率敌粮船归降当日,自然会向全军公布,那时将会给周瑜一个极大的打击!给我军将士一个极大的振奋!

曹操就这么易被忽悠?主要是目前的军事形势太好了,人太顺的时候一般不愿意过多的动用多余的脑筋,懒惰是人类的通病。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那就是曹操内心深处的自傲:我曹操是干吗的?只有我骗人,还有人敢骗我?哪一个欲诈降骗我的人能不先想想:曹操是易上当的人吗?

实际上,聪明一世的人最容易糊涂一时!

192

现在有三个人正在翘首东望,夏口:诸葛亮关注着天气风向可能的突变;赤壁:周瑜心内如汤煮,就等着“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的那一刻;乌林:曹操几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等着东方送上门来的军粮。唯有一人关注的是西南方向,那就是刘备。

刘备率张飞、赵云、刘封诸将沿长江北岸向西南方向的乌林潜行,现在离曹操水陆大营已经不远,不能再靠近了,一旦被曹操警觉,自己便等于送上门去挨打;但又不能离得太远,看不见周瑜所说的水寨火光信号,自己的部队便无法参战。

窃喜曹操最近全神贯注于水军训练,刘备军才得以暗伏于曹营东侧不远,一边准备决战时所用箭弩火具,一边等待着那救命的东风,不过对于江北的刘备军来说,这东风是把双刃剑,自古水火无情,战事一起,风火不认曹刘,旋风乱转,兴许跟着被一锅烩了!

黄盖准备送给曹操的二十艘“粮船”已准备停当,俱都满载浸泡了桐油的柴草,上遮幔布,乍一看蛮像那么回事,只是这些“重载”艨艟斗舰的吃水过浅,容易露马脚,不过容易解决,多加些压舱石不就是了?

周瑜连火起后水上厮杀的主力也早已安排好了:除丹阳都尉黄盖任全军前锋外,周瑜亲率当口令甘宁、横野中郎将吕蒙、中郎将韩当宜春周泰、征虏将军孙贲、竞威校尉陆逊、武猛校尉潘璋等组成水战主力;由右都督程普、赞军校尉鲁肃坐镇楼船帅舰调度全局;给事朱桓防守于柴桑方向,以备援各方。

只有东风无法准备!

连日的西北风使江汉的气温下降很快,曹操在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形势下,只觉得心清气爽,兴奋非常:黄盖只要能顺利来归,那隔江相持的周郎便没有资格继续相持下去了,没有军粮的部队怎么打仗?

曹操已经做好了准备:黄盖的粮船一到,立即出动连环战船,顺流直下封锁住周瑜水军下游的江面。如此一来,估计这水战就不用打了,周瑜除了举全军投降外别无他途,谅周郎还能潇洒的以江水充饥?

现在与战各方都是一种态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驻舸大江中流,江南是旌旗相望,江北是鼓角相闻;小兵们已被鼓动得热血沸腾,将军们也被忽悠的摩拳擦掌;唯有诸葛亮冷眼观望于夏口,刘备心中忐忑于江北,周瑜心焦如焚于赤壁,曹操得意洋洋于乌林。对了,还有一个孙权,在柴桑度日如年,急切地盼望着前线传来的哪怕是一丝丝信息。

都说大战前夜最寂静,其实未必,那寂静只是我们后代人的感觉,当事人大概都以为自己是花样年华,生活在火红的年代、战斗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英雄无悔于战火中的青春。

驻舸中流,我们肯定会吟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名句,说不定也会发出“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之感慨,可是,你是否会意识到:这是我们人类最傻的举动!实在有愧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神圣之生命。

你是否会看出:那火光其实是我们心中的撒旦,那江水无奈地洗涤着我们无救的心灵,浪花中溅出的是腥味,泡沫里泛滚的是血红!江山如画,一时风流的并不一定都是豪杰!

历史如同江水东流,战争其实就是今天长江沿岸那些数不清的排污口,它已经污染了我们的过去,正在污染着我们的今天,难道说我们还要看着它继续污染我们的将来?

笔者侃战事,其实不过是给大家添一道伴酒的佳肴,希望大家在品尝的同时,莫要忘记这佳肴是由什么加工成的,避免伤了大家的胃口食欲。不再多说,只希望大家忆古莫思今,大快朵颐,一醉方休便是!干杯!

江汉初冬的天气,乍寒尚有转暖时,那时,就是东南风来临的时刻。

晴空万里,大地好像欲暂时转暖,大家都盼望的事情终于就要出现了:东风就要刮起来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