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原文翻译_韩非子作品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韩非

  •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闸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朱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谬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译文】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捧着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这是石头。”楚王认为卞和骗人,就把他的左脚砍掉了。等到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着他的玉璞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又说:“这是石头。”武王认为卞和又来欺骗人,把他的右脚给砍掉了。武王死了,文王即位,卞和就抱着他的玉璞在荆山哭了起来,哭了三天三夜,泪哭干了,接着就流血了。文王听说这事,就派人去问缘故,说:“天下受刖刑的多着呢,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呀?”卞和说:“我并不是悲痛受刖刑,我悲痛的是把宝玉叫做石头,把忠贞之士叫做骗子,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让玉匠去雕琢他那块玉璞而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璧”。

      珠玉这类东西,是人君所急需的。卞和献上的玉璞就算是不好吧,也并未给君王带来祸害,然而两只脚都被砍掉了,而后这块珍宝才鉴定为真,论定珍宝竟然这样困难吗!如今人主对待法术,未必像求和氏之璧那样急切,而法术又是禁止群臣士民营私舞弊的;那么法术之士未被杀戮,就是因为成就帝王之业的法术还没有献出来罢了。君主运用法术,则大臣就不能专行独断,左右亲信就不敢弄权;官府推行法治,则游民就会从事农耕,而流荡之士就会冒险奔赴战场;那么这法术就会被群臣士民认为是他们的祸害了。君主并不能违背大臣们的意见,超越百姓的诽谤,唯独自己与法术之言相合,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法术也不会被肯定。

      从前,吴起建议楚悼王改革楚国的陋习,他说:“大臣的权太重,有封邑爵位的又太多。这样就会对上威逼君王,对下就会虐害百姓,这就是国家贫穷、军队弱小的原因。不如把继承三代的封:君的爵禄收回,取消或减少官吏的俸禄,裁汰多余的官员,用来供养干练精锐的武士。”楚悼王推行新法多年而死去,吴起在楚国被分尸。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十家连坐之法,有事告发则免罪。不告则同罪,焚烧儒家经典,申明法令,杜绝私人的请托而奖励对国家有功之人,禁止游说谋官之人而表彰耕战之士。孝公推行新法,君主得以尊显安泰,国家得以富强。后来孝公死了,商鞅在秦被车裂。楚国不用吴起而国力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的新法而富强。他们两个人的话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了,然而吴起被分尸而商鞅被车裂,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由于大臣们受不了新法的苛责,小百姓也憎恶法治。当今的社会,大臣们贪权,小百姓安于混乱,比过去秦国、楚国的风气还要糟糕,而人君却没有像楚悼王、秦孝公那样采纳正确意见的人,法术之士又怎能冒商鞅、吴起那样的危险而表明自己的法术主张呢?这就是社会之所以混乱和没有霸主的原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