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观行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19 属于:韩非
  •   【原文】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阏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日力有所不能举,三日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 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身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 不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 则金石之士离心焉。圣贤之朴深矣。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明于尧不能独成,乌获不能自举,贲、育之不能自胜,以法术则观行之道毕矣。

      【译文】

       古时候人的眼睛不足以看到自己,故用铜镜观看面容;智力不足以认识自己,故用道端正自己的行为。所以铜镜没有照见污点的罪过,道也没有指明过失的怨恨。 眼目离开铜镜,就无法理正面容;行事离开法则,就无法分清是非。西门豹为人性急,因此佩戴皮绳来提醒自己以免急躁;董阏于为人迟缓,因此佩戴弓弦来警惕自 己以免拖沓。所以能用有余来弥补不足,能用长处去弥补短处,就叫做英明之主。

      天下有三条实理:一是人有智力还有办不成的事,二是人有 力量还有举不起来的东西,三是人虽强大还有不能战胜之时。所以即使有帝尧那样的才智,如没有众人的帮助,大的功业也无法完成;有乌获那样绝力而得不到别人 的帮助,也不能自己举起自己;有孟贲、夏育那样强大的身躯,如没有法术,也不能长胜。因此客观条件有时无法获得,事情有时无法完成。所以乌获以千钧为轻, 而以自身为重,这并不是说他自身比千钧还重,而是没有客观条件。离朱认为百步容易而眉睫之间就难了,这并不是因为百步近而眉睫远,从道理上讲,是不可能 的。所以明主不因为乌获不能自己举起自己就为难他,也不因为离朱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就为难他。依靠可能成功的条件,考究容易成功的法则,因而用力少而功名 事业就可以完成。天时有利有不利,事情有益有害,万物有生有死,人主为此三种情况露出喜怒的颜色,坚贞不屈之士就要离心了。圣人的清明之性隐藏得是非常深 邃的。所以英明之主观察别人,而不让别人察觉自己。比帝尧还明察的人不能独自办成大事,乌获不能自己举起自己,孟贲、夏育不能战胜自己,君主能够运用法 术,观行之道就尽在其中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