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清廉俭朴
官员不敛财,首先得不爱财。对财产的态度首先是一个人生观问题,而对 王旦平生,史书上有四个字的概括:"冲淡寡欲。"他在中书省当领导十八年,一直拒绝下属的孝敬,但来自皇帝的恩赏,全部辞谢于情理不合,于是累计起来便也 可观,他从不动用,置放在庭前,看着这些财宝,他常常浩叹:"生民膏血,安用许多!"病危临死前,他将皇帝送的慰问金五千两白银全数"还献",还在表文里 附上了四句话:
已惧多藏,况无所用,见欲散施,以息咎殃。
王旦一生从没有为子弟谋求过一官半职。他哥哥的儿子王 睦,曾来信要求举进士,王旦劝他不要与寒士相争。王旦女婿苏耆在科举考试中,被阻格在诸科之外,知枢密院事陈尧叟向皇帝禀报了这件事,真宗问王旦,王旦立 而不答。后来苏耆说:"愿且修学。"事后陈尧叟对王旦说:"公一言,则耆及第矣。"王旦笑着说,皇帝亲自主试,以示至公,我身为宰相,在皇帝面前举荐自己 的亲属,不是失礼吗?等苏耆献上所作的文章后,被召在学士院应试,才得以进士及第。
王旦大女婿韩亿,也曾献上所作文章,皇帝极想召见 测试他,王旦却极力推辞。按例韩亿应当去守边疆,皇帝特意召见后改太常博士,知洋州。王旦对女儿说:"韩朗如川,汝第归吾家,勿忧也,吾若有求于上,他曰 使人指韩郎缘妇翁奏免违适,则其为损不细矣。"至王旦死,其子王素仍不能为官。可见王旦对其子女的要求也是严格的。
王旦奉事寡嫂有礼,与弟王旭友善,对待婚姻不求门阀。饮食精洁而不求奢华。他告诫子弟说:"我家威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之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王旦死后,仁宗在其墓碑上题字为"全德元老之碑"。
道德楷模还必须具备温良恭俭让的精神,那就当然不能有颐指气使、作威作福的作风。王旦正是这样一个谦谦君子,没有人看到过他发怒,即使是对下人,他也从 不疾言厉色。食品里发现了不洁之物,只是不吃而已,有人试着往肉羹里丢了些墨屑,王旦就光是吃饭,问他为什么不喝肉羹?他说:"我有时候不喜欢肉。"后来 又往他饭碗里丢了点墨屑,他又说:"我今天不喜欢吃饭,另外给我弄点粥来。"——总而言之,他始终就是不愿意对仆人们发出半点指责。作为一个长期担任帝国 政府首脑的人,涵养能到如此火候,容易吗?
上一篇:第一节 胸怀大局
下一篇:第七节 “天降瑞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