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王羲之之后又一面旗帜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1-27 属于:颜真卿
  •   颜体字的成熟可谓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魏晋以来,书法多以秀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颜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这非常难得。

      颜体书法端庄开阔、朴实自然,放大之后更有气势,因此特别适合于题写牌匾碑文,同时十分适合官场文书等日常应用。自宋代至今,一直有众多的追随者。柳公权杨凝式黄庭坚、何绍基、谭延闿等人都从他那里汲取营养。

      颜体字的成熟可谓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魏晋以来,书法多以秀劲取姿,欹侧取势。独至颜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这非常难得。

       颜体书法端庄开阔、朴实自然,放大之后更有气势,因此特别适合于题写牌匾碑文,同时十分适合官场文书等日常应用。所以,它出现后就有许多人学习,但在最 初的文献当中记载的相对较少。也许因为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他的忠臣的形象太伟大了,而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反而被这宏大的名声完全掩盖了。因此,我们发现 《旧唐书》中只字未提他的书法成就,在《新唐书》中才称他"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中唐以后到五代末,颜真卿这种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逐渐被社会承认,尤其是他的楷书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成为人们不断学习的楷模,出现了柳公权、杨凝式等学颜而自立成家的著名书法家

       晚唐元和年间的柳公权是唐代得到颜真卿嫡传最有成就的书家,他的楷书被后世称为"柳体",与"颜体"一同将楷书艺术发展到了顶峰,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柳公权受到皇上的敬重,官至太子少师,当过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三朝的专职书法教师,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声名极其显赫。其中有一次唐穆宗向他询问笔 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使穆宗颜大改,这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笔诔故事。据说,当时公卿大臣的碑志,大多数都是柳公权的手笔,否则的话,子孙便会被 他人耻为不孝。他的名声还远播海外,当时外国使者曾专门来购买他的字。宋代的范仲淹在称颂一个名叫石延年的人时,提出"延年之笔,颜筋柳骨",从此,"颜 筋柳骨"的说法便不胫而走,人们就以颜、柳并称,并且认为柳公权出自颜真卿。宋代书法家米芾还将他们两人的书法进行了比较,认为:"颜真卿书如项羽按剑, 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柳公权书如深山得道之士,修炼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到了五代的时候,各 方战事频频,能静下心来学习书法的人很少。学习颜体书法而有成就的,就更少了。被人们公认的五代书家第一人是杨凝式(873-954),他出身世家,在五 代均任高官,而实际上大半时间在装病闲居,纵情山水。因为他放逸不羁,不拘小节,被人称为"杨疯子"。杨凝式学习颜真卿,主要学他的行书,这是和柳公权不 大一样的地方。他无论用笔还是结体都从颜真卿取法,但在章法布局上特意将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拉大,这种布白非常新奇,形成了一种体势纵逸,天真烂漫,萧散开 朗的风格。他也曾经爱好王羲之欧阳询的书法,但在他晚年的作品中,已经完全没有王书的飘逸与欧体的清腴,只有颜真卿豪放雄浑的面貌了。欧阳修对杨凝式的 评价极高,认为从唐朝灭亡直到宋朝兴起以前的一百五十余年中,杨凝式是最为杰出的,与颜真卿在伯仲之间。

      颜真卿书法的真正崛起是在宋代。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曾经说过:"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颜真卿的书法与"诗圣"杜甫的诗、"画圣"吴道子的画在宋代以后一直是相提并论的。那时,对颜书的学习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号称"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没有一个不是学习颜真卿的。

       蔡襄的书法主宗颜真卿,被称为"宋代的颜鲁公"。他的楷书结构用笔全来自颜真卿,是宋人当中学习颜真卿最为彻底的。但是因为他只追求形貌相似,已经失去 了颜真卿的风骨,曾被人讥讽为"书奴"。他传世的墨迹有很多是尺牍,写得轻松圆转,倒是抒发出了一些自己的个性和情趣。而苏轼、黄庭坚、米芾就不同了,他 们都受到"颜体"的影响,但没有受一家的限制,而是广博取法,因而写出了各自不同的风貌。

      被黄庭坚赞美为"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 的东坡居士苏轼,是著名的大丈学家、大诗人。他在书法的师承上,少年时喜好王羲之,中年之后开始学习颜真卿,他糅合了两家的优点,因此不仅仅局限于颜书的 形质,而是取得了颜书的意趣。他对颜真卿的书法推崇备至,认为:"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 难复措手。"他这个人不喜欢别人向他要字,但如果一时兴起,却狂书不止。他自称"我的书法出自心意,而没有什么法度,点画顺手写来,从来不加以推敲"。实 际上,他不是没有法度,而是在法度中更加注重意趣的追求,这种更高妙的法度与颜真卿变古人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 一的黄庭坚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对颜书也十分推崇。他说:"自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能达到书法最高境界的只有张旭和颜真卿两个人。"他学颜书,也 是从颜的笔意处受益。明代的书法家文徵明就认为黄庭坚真正学到了"屋漏痕"的方法。他还善于向其他书家学习,糅合了颜真卿的沉着、怀素的飞动、杨凝式的萧 散,并且掺入了像北朝《瘗鹤铭》一类摩崖刻石的宽博与飘逸,形成了纵横奇崛、气象森严的鲜明个性。他非常善于观察,据说他在江上坐船,看见船工摇动的船 桨随水波一起一伏,巧妙自然,就将这种日常现象融入到自己的书作中,创造出了中部紧收、四面拓展呈辐射状的书法形体。这不仅在宋代书坛上独树一帜,就是在 整个中国书法史上也有开创之功。

      大书法家米芾是北宋书坛上的怪杰,天分极高而又非常用功,他的书法成就以行书为最高。据他自己讲,七 八岁时就开始学习颜真卿,写颜体大字,后来学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等,再后来又学李邕、苏轼、黄庭坚以及王献之等人,真是转益多师,兼收并蓄。后来他曾 批评颜真卿每每让家童刻字,往往被修改了点画,造成失真。但他非常欣赏颜真卿的《争座位帖》,认为有篆籀气,天真烂漫,道放纵逸,是一种古雅而脱俗的美。 由于广泛向前人学习,又善于抽取其中的优点为自己所用,因此米芾的笔法和结构变化丰富,沉着痛快。他自己曾非常得意地说"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最终 他形成了自己"集古字而自成一家"的独特面貌,历代书家没有不佩月良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