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招抚江南,稳固清政权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3 属于:洪承畴
  •   清兵入京后,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清军入关后,洪承畴的作用逐渐显现了出来。尤其是顺治皇帝北京登基,清军南下之后,抗清斗争此起彼此,令新兴的清王朝十分头痛,洪承畴就担负起了招抚江南,稳固清政权的重任。

       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击败了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特别是他占领北京之后,严禁抢掠,停止剃发,为明崇祯帝 朱由检发丧,博得了北京士绅的好感,然后迎请顺治小皇帝赴京登基,很快稳定了占领区内的形势。这些功绩,在顺治元年开国大典上均得到表彰,不仅给他树碑立 传,还赐他大量金银牲畜和衣物,并封他为叔父摄政王,确立了他不同于其他任何王公贵族的显赫地位。

      李自成退入山陕之后,原明朝降官降 将纷纷反水,但他在顺治元年(1644年)六月仍积极准备反攻,坐镇平阳(今山西临汾),分兵三路北伐。另一支农民军在张献忠率领下已建大西国于成都,统 一了全川,而多尔衮对此尚不了解。其他小规模的农民军则更是活动频繁,使近畿地区常常飞章告急。除此之外,残明势力已于五月中拥戴福王朱由崧为帝,定都于 南京,改年号为弘光。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的战略是:对农民军的主要力量坚决消灭,其中对地方小股起义、"土贼"则剿抚并用;而对南 明政权则是"先礼后兵"。在此方针指导下,多尔衮先后派叶臣、石廷柱、巴哈纳、国柱、吴惟华等进攻山西,十月攻陷太原,进而包围陕西。同时,多尔衮派出 大量降清的明官对南明君臣招抚,并写信给南明阁臣史可法,提出"削号归藩,永绥福禄"。在南明派出左懋第使团来北京谈判过程中,他将其软禁起来,并不给予 明确的答复。

      此时,清军已于九月占领山东,十月进据苏北,与史可法的军队沿河相峙。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认为全面进攻农民军和南明政 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于十月先后命阿济格多铎率军出征,向农民军和南明福王政权发起了战略总攻。就当时双方力量对比而言,多尔衮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 力。由于他双管齐下,本来不多的兵力却分兵作战,兵分则势弱,容易被分别吃掉;况且此举很容易引起汉民族的同仇敌忾,使他们暂释前嫌,有可能携手作战。

       就在这年十月,大顺农民军2万余人进攻河南怀庆,获得大胜。败报传来,给多尔衮猛然敲了警钟,他立即令多铎暂停南下,由山东入河南,与北面的阿济格军对 陕西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历史的偶然性再一次救了多尔衮,使他得以在战略上改变两个拳头打人的方针,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很快,多铎于十二月底破潼 关,李自成放弃西安转移。多尔衮下令由阿济格追击农民军余部,而多铎则继续南下。至顺治二年(1645年)二月,农民军连战失利,五月十七日,李自成死于 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这时多铎军已克扬州,史可法殉难。接着,清军渡长江,南京不战而克,朱由崧被俘,弘光政权灭亡。

      人们往往在争取事 业成功的时候小心谨慎,而在取得一定成功时,又会骄傲大意起来。足智多谋的多尔衮,也没有能避免常人容易犯的错误。他竟在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初, 下达了最能引起汉民反感的薙发令。前面说到,多尔衮入北京后不久,见薙发令遭到百姓反对,造成民情骚动,就下令停止薙发令。多铎入南京以后,斥责降清文官 李乔剃发,并布告百姓有关剃兵不剃民的规定,同多尔衮的停止薙发令是一致的。不过,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多尔衮,忘却了薙发令在北京城引起的骚乱,就在他接到 多铎定南京的第二天,内院大学士们去见多尔衮,多尔衮就谈及薙发一事:

      近览章奏屡以刺头一事引礼乐制度为言,甚属不伦。本朝何尝无礼 乐制度,今不遵本朝制度,必欲从明朝制度,是诚何心!若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犹自有理;若谆谆言礼乐制度,此不通之说。予一向怜爱群臣,听其自 便,不愿刺头者不强,今既纷纷如此说,便该传旨叫官民尽皆剃头。

      在场的大学士等,包括洪承畴在内,对多尔衮的这番议论并不以为然,但由于他们多系汉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建议他对此事不要逼得过急。于是,他们向多尔衮劝说:

      王上一向恃爱臣民,尽皆感仰,况指日江南混一,还望王一宽容。

      不过,多尔衮对大学士们的劝说并未听进去,几天以后,六月初五,他派侍卫尼雅达、费扬古带着皇上的敕书去慰问嘉奖多铎,同时让多铎传达:

      各处文武军民,尽令薙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

      10天之后,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谕礼部正式下达薙发令,且限期只有10天,迟疑者,"必置重罪"。更甚者,他还公然堵塞了言路,不许为此事再进奏章,进者"杀无赦"。二十八日,多尔衮又颁诏河南、江南、江北没有归降的地方,要他们从速归顺。诏文说:

      传檄江南各省地方,速令归附,仍立与限期,近者一月,远者三月,各取薙发投顺遵依文册汇奏。

       这样,剃发不剃发就成为投降不投降的标志,各地执行起来层层加码。有的地方限3日内全部剃发,有的甚至限令1日内就要剃完。有些百姓剃的发式不合满洲人 式样,也被处死。薙发令下达以后,清兵带着剃发匠沿街巡视,看到留发的汉人,就拦住强行剃发,稍有反抗,就将他的头砍下悬挂起来示众。

       本来,多铎至南京、无锡苏州杭州,都比较顺利,没有引起太大的骚动,甚至一些故明文人还称赞清军进入上述地方"秋毫无犯"。但是,多尔衮的一个薙发 令,刺激了民族感情,如点火浇油,江南人民纷纷起而反抗。苏北的弘光政权总漕田仰,打起反剃发的旗帜,率众起事,杀死清朝通州、如皋、海门的牧令。安徽池 州府推官朱盛浓,也起来反对薙发令,"统兵诈称十万,结寨石埭县七里地方",攻破青阳,俘虏清任命的知县吴瑶,杀死典史林绍台;攻下石埭县,俘获典史赵云 太。安徽宁国府所辖的宣城南湖地方,百姓聚集起来,不肯剃头。安徽旌德知县黄综,是清朝新委任的,原来县里的吏书都去路上迎接他,听说黄综来传达薙发令, 中途都逃跑了。地方上的百姓,也不许县里的衙役去迎接县官上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