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洪承畴降清,力促议和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3 属于:洪承畴
  •   洪承畴明朝的重臣,身负抗清的大任,兵败被俘后怎么会降清呢?这主要与皇太极对归降的汉人汉官的政策有关。

      皇太极对待归降的汉 人汉官,都是非常优待的。皇太极曾说:"归降之地土,即我地土;归降之民,即我民人","皆吾赤子,束归之后,自当加以恩养"。为了防止伤害归降汉人的行 为,他规定:"凡贝勒大臣有掠归降地方财物者,杀无赦;擅杀降民者抵罪;强取民物者,计所取之数,倍偿其主。"天聪七年(1633年)六月初二日,皇太极 在一次讲话中再次谕令满洲将上对新附之众,"一切勿得侵扰"。

      正是在皇太极这种善待汉人的政策影响下,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纷纷归降了后金。

       孔、耿皆辽东人,在明朝为登州参将,因内部矛盾,发动兵变,占领登州。明朝发兵来攻,他们难以自存,航海归金。天聪七年(1633年)六月三日,皇太极 不顾群臣的反对,亲率诸贝勒出迎至浑河,并打破常规,行抱见礼,以示优宠,这在后金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孔、耿不仅带了12000精壮官兵及红衣大炮等, 而且促使明朝的辽东海防很快崩溃了。此后不到4个月,明镇守广鹿岛的副将尚可喜就紧步孔、耿之后尘。皇太极称赞他"识时势之向背","残破海防,实为我 功"。皇太极重新任命扎骨德为都元帅,耿仲明、尚可喜部为总兵官,让他们继续带兵,与和硕贝勒并列。

      皇太极在优礼汉官方面,做的是十 分有成效的,对范文程的重用,就是个典型例子。范文程原是沈阳县学秀才,在努尔哈赤攻陷抚顺时,自愿投效后金。努尔哈赤在位时,他仅是个无关紧要的章京, 皇太极对他则非常信任、器重,安排他参与军政大计。每逢议事,皇太极总要问:"范章京知道吗?"当遇有疑难问题时,就说:"为什么不与范章京商议呢?"范 文程练达持重,有远见卓识,由于受到重用,为满族关外政权及日后入关建立全国统治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来归降的汉官,皇太极"无不恩 养之",迎接、宴请、赏赐、封官,处处优礼。皇太极的这些做法使汉官无不心悦诚服,感激涕零,他们表示:"以此豢养之恩,虽肝脑涂地,实难报称万一也。" 皇太极对汉官采取大胆使用,破格提拔,不吝奖赏的"善抚"政策,与明廷君臣上下猜忌,朋党互相倾轧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皇太极的子侄们在他面前发牢骚 说:"昔太祖(努尔哈赤)诛戮汉人,抚养满洲。今汉人有为王者矣,有为昂邦章京者矣。至于宗室,今有为官者,有为民者,时势颠倒,一至于此!"具有远见卓 识的皇太极并未因此动摇其改善汉人地位、优礼汉官的国策。

      天聪五年(1631年),在大凌河战役中,皇太极对祖大寿的招降,是很典型 的。大凌河守将祖大寿是明军中的悍将,又有许多子侄在明军中任职,如果争取到祖大寿,就同时争取到一批祖大寿的亲属朋友和部下。皇太极对大凌河城围而不 攻,然后致书祖大寿招降,态度十分诚恳,招降书里说:"我起自东陲,但知军旅之事;至于养民驭兵之道,实所不知;山川地势之险夷,亦多末谙。倘得倾心从 我,战争之事我自任之,运筹决胜,惟将军指示。休戚与共,富贵同享,此朕之愿也。"

      祖大寿不肯降,表示宁死于大凌河城也不降。皇太极仍不灰心,他再次致书祖大寿:"我非不能攻取,不能久驻。但思山海关以东智勇之士,尽在此城。巷杀尔等,于我何益?何如与众将军共成大业!故以肝膈之言,屡屡相劝。"

       祖大寿当时已处于困难境地,突围不行,守城又很难持久,明廷派来的援军在离城15里的长山口已被后金军打败。在援救无望、坐困孤城之际,祖大寿无可奈何 表示愿意投降。皇太极派石廷柱去联络,祖大寿和诸贝勒约降,并杀了反对投降的副将何可刚。祖大寿心情是矛盾的,从封建道德忠君思想来衡量,他的投降是被迫 的,但要取得皇太极的信任,才能逃离后金。为此,他又不得不将子侄祖泽洪、祖泽润、祖可法等留在后金。祖大寿向皇太极献计,诈逃以里应外合助后金取锦州, 皇太极接受他的意见,令祖大寿率明军以败将身份逃回锦州。

      皇太极对祖大寿能否不负前议,自然是有思想准备的。他把祖大寿的子侄带到沈 阳,多次要祖大寿配合后金攻锦州,祖大寿全无回音,显然祖大寿又变卦不降了。皇太极并没有因此把留作人质的祖氏子侄处死,而是加以重用。皇太极对降将不但 录用,而且尽可能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祖可法留作人质后,被带到后金军中,诸贝勒问他为什么"死守空城",他说:"恐屠戮降民,是以人皆畏缩。上于贫困者 赈给衣食,富饶者秋毫无扰。宽仁爱民之穗,远近闻之,然我国人犹不信也。"

      努尔哈赤的孙子岳托对他说:"杀辽东民,乃太祖时事,我等亦不胜追悔。杀永平兵民,乃二贝勒阿敏所为,后论罪幽禁,夺其属员,此事与今无涉。我皇上自即位以来,教行礼仪,政治一新,抚养黎民,爱惜士卒,想尔等亦闻之矣!"

      祖可法答道:"上宽爱民,亦尝闻之。虽我国之人,见尔等先年杀戮肝胆俱丧;今虽言养人,人犹不信,职此故也。"

      这段对话说明许多问题,后金的屠戮政策确实在明将的心理上投下一片阴影,尽管他们诚恳地争取汉人、汉将投降,但明将中大部分人对后金是信不过的。

       以往,努尔哈赤杀汉人十分残酷,几乎每陷一个城镇都把汉兵尽杀之,俘获的汉人基本上都分给女真贵族充当奴隶。有一次分赏给将士当奴隶的汉人,竟达30万 人。后人把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政策归纳为两条:一是大规模屠杀汉人,二是把汉人大批分给女真贵族当奴隶。这个归纳,大体上是准确的。祖可法既然投降,就希望 后金能成气候,所以他干脆把这个问题挑开,如皇太极接受这个意见,一方面可使汉人少遭诛杀;另一方面可使后金政权更得人心,也算忠言之告;更重要的是可保 住自己身家性命。祖可法是有胆略的,这一点颇得皇太极的欢心。而岳托的答话也算是诚恳的,对原先的屠戮政策表示追悔,对永平杀降将之事说明是阿敏所为,已 受到惩处,这倒不是敷衍之词。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儿,也是一员猛将,为清入关前的四大贝勒之一。天聪四年阿敏在永平(今河北)附 近被明军打败,随即下令将新降巡抚白养粹、知府张养初、太仆寺卿陈王庭、主事白养元、知县白珩、掌印官陈清华等,一律处死,并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杀。为此, 皇太极下令惩处阿敏时,确实将诛杀降将和百姓列其一条罪行,指责阿敏是故意破坏他的基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