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介绍:在数学、农学、天文学等方面均有建树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4 属于:徐光启
  •   名人语录

      咀嚼书之英华,斟酌文章之酿醇。

      ——《中外科学家小传》

      徐光启明代的科学家,又是把欧洲的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他不但撰写《农政全书》,而且在数学、农学、天文学等方面均有建树。

      【名人历史】

       徐光启(公元1562年-公元1633年),字子先,上海人。公元1627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启用徐光启。他曾官至宰相一职。在为官期间,徐光启 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研究。公元1629年-公元1633年,在徐光启编制《崇祯历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艰苦的一段岁月。虽有繁忙的事务缠身,具有严谨科 学态度的徐光启不顾年事已高,仍事必躬亲,"目不停披,手不停挥",每天都挑灯夜战,孜孜不倦地从事观测、书写工作。他是我国明晚期最杰出的科学家,不仅 在农学,还在天文历算、数学、农业科学、机械制造和军事学领域以及编译介绍近代西方科技等方面都曾经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徐光启从小聪颖好学,常常听奶奶和妈妈给他讲述倭寇侵扰的事情,以及乡亲们受倭寇的侵害;父亲也以参加过抗倭斗争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徐光启,既评论主事官的方略,又陈述自己的见解。这使徐光启很小的时候就在心灵中扎下了爱国的种子。

       徐光启少时家贫,但他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少年时代他就读了不少家藏兵书,培养了他对军事谋略的兴趣和对国运民生的关心。有一次,先生让徐光启和同学们谈 起理想志向,有的同学说长大要当富翁;有的说长大要当道士,而徐光启却认真地说自己长大要做大官,以治国安邦,倡导正义,反对邪恶。徐光启的志向获得了老 师的好评。

      刀历九年(公元1581年),徐光启20岁之时,到金山卫参加县学考试,并一举考中秀才。同年,徐光启与吴氏结婚。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徐光启开始在村学里教书。他博览群书,并留心农田水利,思索科学治理之道。

      徐光启多次参加科考都不中,这使他内心非常苦闷,他不得不久居乡间,进行教书与科学的求索。

      公元1594年,徐光启应邀到广东韶州教书,两年后又到广西浔州任教。这两次教书,使他大开眼界,了解到世界上还有一个科学发达的欧洲的存在,还接触了大量的农业、水利以及一些民俗知识。不久之后,徐光启就参加了顺天府乡试,结果高中解元(第一名举人)。

       公元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意大利人利玛窦,他与利玛窦广泛交流,二人的晤聚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事件。利玛窦广博的西洋科技知识使徐光启 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了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学习西方科学的愿望。在利玛窦的影响下,公元1603年,徐光启甚至加入天主教会。向利玛窦学到了很多 科学的知识与科学的理论,使徐光启眼界大开。他立志要借西洋科技富国强兵。

      公元1604年,年已43岁的徐光启考中了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为之奋斗23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在未中进士之前,徐光启游历四方,广泛地接触社会、磨砺思想,这一切都为他一生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学识和思想的基础。

      徐光启以自己平时所学的东西去拯救时弊,他针对当时明王朝政治、军事、经济的腐朽现状,曾经提出过一系列的改革方案,例如《拟上安边御虏疏》、《处置宗禄查核边饷议》、《海防迂说》、《漕河议》等。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大官僚、大贵族的排挤,他的方案始终没有得到施行。

      徐光启的政治热情也渐渐冷却下来,于是他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上。与徐光启已经成为好朋友的利玛窦教给徐光启许多西方天文、数学、历法、水利、地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徐光启受益匪浅。同时更加坚定了他进军科学的信心。

       公元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两人合作译出了欧几里德著名的《几何原本》。这是我国科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引进外国的几何学著作。徐光启在翻译时所创立 的几何学名称如几何、点、线、面、直角、平行线等一直沿用到今天。此外,他还翻译有《测量法义》、《测量昇同》、《勾股义》等。在数学方面,徐光启还撰写 了《九章算法》、《读书算》、《定法平方算术》等,他的数学成就为中国传统数学的振兴和发展,为我国近代数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公元1607年,徐光启的父亲去世,按当时的礼仪,做官的徐光启要离职守丧3年。3年间,守丧在家的徐光启一边参加劳作,一边写下了推广经济作物种植的《甘薯书》、《芫菁疏》、《吉贝(木棉)书》等。就是在此期间,徐光启开始了《农政全书》的撰写。

       公元1610年,徐光启回到京师复任翰林院检讨的职务。这时利玛窦已经去世,他便向其他的传教士请教西方水利知识,还着手制作器械进行试验。徐光启感觉 到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现实需要,便结合我国原有的水利工具,有选择地将适用的部分整理成一部《泰西水法》。这部著作的问世,对发展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起 到了重大的作用,成为我国中世纪最主要的一部有关农田水利的科学著作。

      公元1613年,在会试考官任上,他受权奸魏忠贤的亲信魏广微 的造谣诽谤,一气之下病倒。不久,就告假回到天津。为扭转南粮北调,节省运输耗费的夙愿,徐光启在天津尽力推广小麦的种植,还兴修水利,试种推广水稻。正 是在徐光启的努力下,南稻北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

      徐光启在长期从事农业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和汇总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经 验,在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终于完成《农政全书》的编著。《农政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分开荒、水利、荒政、农本、蚕桑、牧养等12个类目, 引用历代著作300多种。该书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农书的精华,又有当代农业的先进经验和作者独到的见解,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最完备的一部总结性著作,是科 学的重要文献。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率兵南侵,侵占东北的抚顺、清河等地。消息传至京师,朝廷上下十分震惊,任 命徐光启率兵征讨。不料想被努尔哈赤部落各个击破。战后徐光启总结这次战斗失败的原因,推出了以选才、造器、练兵、建台、联外为主要内容的"正兵"方案。 在制造兵器和练兵上,徐光启始终将选拔人才放在首位,主张挑选通兵术、聪明机智的人掌管造船局,博求海内知名工匠进行兵器制造;认为兵不在多而在精,总以 "精兵"为根本。

      神宗皇帝面对外事的战乱不息,不得不励精图治。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八月,将徐光启晋升为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监察御史,管理练兵事务。

      徐光启承担了训练新兵、防御都城的任务之后,便开始了他的正兵计划。他将有关练兵的事宜上疏朝廷(关防、驻扎、将领、选士、军资、招募等)。

      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探求。实际上,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人。

       在天文历算方面,徐光启决心重修历法,并于公元1634年修成《崇祯历书》。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历法的优秀成果,并吸收了西历的优点,为以后300多年 的历法工作打下了基础。今天的农历,就是在《崇祯历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而在实际的天文观测中,他在我国天文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天文望远镜来观测天 体,比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只迟了20年左右。他所作的《恒星历指》在当时更是世界上最完备的恒星图。

      崇祯五年,徐光启被授予东阁大学士,成为崇祯帝的宰相,一年之后他又当上了文渊阁学士。他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拥有科学巨匠之称的宰相。

      公元1633年11月8日,72岁的徐光启因病逝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