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故事:学种棉花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0-12-04 属于:徐光启
  • <a href=/renwu/XugGuangQ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徐光启</a>
    徐光启
       徐光启中了秀才,就成为一名县学的生员了。县学是县里的官办学校,设在文庙(就是孔庙)里面。县学里有教官,向秀才们传授孔孟之道。县学不经常上课,而是定期聚会或考核。

      按明朝社会的一般习俗,秀才可以得到官府的津贴,但很少,难以用来养家糊口。所以秀才们只得一面应付县学里的作业,同时找个村学或家馆去教书,徐光启也是走的教书这条路。

      徐光启的教学是很有特点的,他虽然也讲仁厚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孟子》、《经》之类,也教学生写作八股文,但他同时还教育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学会种田,掌握最起码的谋生本领。

      徐光启对学生说:"你们的父母让你们读书希望你们考取秀才、中状元,可是考上的总是少数,落榜的是多数。如果不会种田,又考不上秀才、举人,以后怎么生活呢?就是考上了也要懂些种田的事才好。"

      他是这样教育学生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一有时间就在田园里劳动。

      徐光启的祖母和母亲都是纺织能手,所以徐家的后园是一片棉花田。

      徐光启的父亲种棉花总是不如邻居陈伯家收获的多,这使徐光启常常蹲在棉田里琢磨。"要是有一本讲授如何种棉花的书,那该有多好。"徐光启暗暗地想道。"对了,到书店去看看。"

      在文庙(孔庙)不远,有一家书店,陈列着各种木板刻印的图书,新的旧的都有。徐光启一看,大都是《四书》、《五经》等经典,也有些《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儿童启蒙读物。

      "您要看哪本书?"书店老板问徐光启。

      徐光启在诸子百家的书中找了一会问:"你这有讲农业的书吗?"

      "讲农业的书?请等一下,我找找。"

      书店老板一边在书架上、书柜里翻找,一边对徐光启说:"我们不太愿意贩进讲农业的书,因为卖不出去。种田的人不读书,他们不买;读书的人不种田,他们也不买。"

      过了好一会,书店老板才从一只蛛网尘封的小木箱里翻出几部书来,然后递给徐光启说道:"你看这些是讲农业的书吗?"

      徐光启接过来一看,这几部书有《齐民要术》、《农桑辑要》、《便民图纂》。翻开书看看里面的内容,果然都是讲农业的书,就都买了。

      徐光启回到家后,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公元6世纪)贾思勰所著,里面讲了各种谷物、蔬菜、果树等的栽培方法,但是没讲棉花,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棉花。此外,书中还讲了家畜、家禽、类的饲养方法和食品的加工、制造方法等等。

      《农桑辑要》、《便民图纂》是元朝四大农书中的两部,是元朝官府找人编写的,把《齐民要术》出书以后700多年间的新作物、新农具、新农业经验都编了进去,而且写得简要,切合实际。这些书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是取得了显著成效的。

      徐光启仔细地阅读了这两本书中关于种棉花的内容。

      噢,可能是由于棉苗种的太密了吧,棉花结桃就少。

      《农桑辑要》中写道:"一步留两苗。"意思是两株棉苗应该间隔半步,就是二尺。

      《便民图纂》中也写道"每一尺作一穴。"明确规定株距应为一尺。

      这样看来,种棉花两株间隔至少要一尺。

       徐光启不迷信书本讲的,他蹲在棉田里仔细观察,发现棉花结桃的枝是横伸出来的,两株间距小,横枝搭着横枝,就影响通风、透光,棉花结桃就少。看来书中讲 的是有道理的。但是按照《农桑辑要》中写的两株棉苗间隔二尺,那么,尽管棉桃结的多,但因棵树太少,收获总量仍然不多。

      徐光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咱家再种棉花要注意间距,我到棉田里看过,现在种的棉花,两株间隔才不过半尺,所以结桃少,收获少。"

      徐思诚责怪徐光启说:"你是读书人,读书人有读书人的事,何必去管棉花的种法呢?你只要用功读书,将来考上状元,富贵荣华样样都有,连我这老骨头也光荣啊!"

      徐光启恳求父亲说:"阿爸,你就按我说的试试嘛。"

      第二年,徐光启家种的棉花产量增加了许多。后来,徐光启又试着在棉花长到约2尺高的时候"打杈""掐尖",使棉花不往高长,省下养分供给快成熟的蕾铃,从而使蕾铃长得又大又结实,增加产量。

      徐家种的棉花有了好收成,连邻居陈伯也来讨教经验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