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

属于::春秋时期历史人物

孟母,亚圣孟子的母亲,生卒年不可考,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子的母亲姓氏,史书无载。延祐三年(1316年)七月,元仁宗追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亦未称其姓名。明代成化十八年(1482年),刘濬撰《孔颜孟三氏志》载:“孟子之父激公宜,母仉氏,或云李氏”,在明、清有关孟子的著述中被普遍采用。 《风俗通义》、郑樵《通志·氏族略》均载:“孟母,仉(zhǎng,音掌)氏。即鲁大夫党氏之族,后为仉氏。”
孟母

人物相关

孟母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后人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孟母位居其首。

据《孟子世家族谱·世谱》记载:“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允,允生庄公同,同有弟三:长庆父为孟孙氏,庆父四传庄子速,速七传激,字公宜,激娶仉氏,魏公子(仉)启女,于周烈王四年四月二日己酉生轲,字子车,又字子舆。”这里的“魏公子”是说魏国公子仉启,但关于仉启,史籍无考。

孟子的父亲,史籍不见记其事,乃至明代《阙里志》才出现:孟子三岁丧父。孟子是否三岁丧父,在《外传》、《列女传》俱无此说。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孟父实非早卒,其三迁断织或者父出游,慈母代严父耳”。《风俗通义》、郑樵《通志·氏族略》均载:孟母,仉(zhǎng,音掌)氏,即鲁大夫党氏之族,后为仉氏。张澍《姓氏寻源》说:“仉,即掌字。”明代陈镐《阙里志》曰:“孟子父名激,字公宜,娶仉氏。”而《重纂三迁志》则说:“元张髯撰孟母墓碑云:‘旧碑题孟母李氏。’旧碑即孙弼《邹国公坟庙碑》,王志改称《谒祠记》者。碑云:‘公夙丧其父,母李氏以贤德称。’言之凿凿,此碑具在墓侧,似非臆造,第后人磨李改仉耳。《阙里志》载:‘此碑文李氏甚明,今学者多从仉氏。’”

“党”、“仉”、“掌”,音近相通。所谓“磨李改仉耳”,似可能为磨“掌”改“李”耳。孟母大概就是鲁国大夫党氏之女,并非晋国人。

人物影响

孟母教子的影响颇为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文学左芬也作《孟母赞》。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孟母的野史解密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