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

拼音:Shào Gong属于::西周

召公简介

召公

召公

召公,召康公后世孙。一说即召穆公。周厉王卿士。厉王实行专利政策,暴虐无道,国人不满,群起谤王。他谏王,王不听,又以卫巫监谤者,并施以重刑。国人不敢言,道路相逢,只能以目示意。厉王喜,他又犯颜直谏,指出大乱即将发生,王又不听。三年后,镐京国人暴动,厉王出奔于彘。

召公,周朝官名,始于召(shào)公姬奭(shì)(第一代召公)。世代有召公后人继承,如厉王、宣王朝的召穆公虎,便是姬奭后人。召公后裔孙穆公虎至简公盈,皆袭爵位,为王卿士,即召公奭的后代有一支世袭召公,一直是周朝掌管国家政事的官。

召公,召康公后世孙。一说即召穆公虎。周厉王卿士。

召公即召伯虎,又称召虎,史称召穆公,周朝人物,遗物有“召公簋”。《·大雅·江汉》所咏“江汉之浒,王命召虎”,指的就是这件事。

作为西周王室重臣的召公,目睹了厉王的暴虐和朝政的混乱局面,仗义执言,没有得到厉王的认同。周王朝的统治危如累卵,在众大臣缄口不言的情况下,召穆公不得不第二次进谏,可是也没有取得效果。

史记

周厉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于是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

当时周厉王的太子姬静躲藏在召公家里,百姓知道后,就把召公家包围起来,胁迫召公交出姬静召公说:“先前,我多次劝谏君王,但君王不听,所以才造成这次的灾难。如果现在杀害太子,君王不会认为我把他当作仇人而发泄怨恨吗?事奉君主的人,即使处在危险之中,也不能仇恨怨怼,即使有责怪,也不能发怒,更何况是事奉天子呢?”于是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姬静,姬静最终免遭杀害。召公、周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号称“共和”,史称共和行政。

召公的野史解密

更多 >>
  • 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劝谏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更多]

  • 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召公遗物召公簋讲述的往事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它们与传世的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又称召[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