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时期江苏历史大事件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17-08-17 属于: 江苏历史

元  朝

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

7月,淮东制置使印应雷修新城于五河口,南宋朝廷命镇江转运米10万石贮新城,并赐名淮安军。蒙古统军司库春、董文炳派兵前来争夺,未遂。

忽必烈正式称皇帝,建立了元朝

南宋朝廷以黄万石为建康知府。

1272年(元世祖至元九年)

5月,南宋朝廷以赵溍任建康知府。

1273年(元世祖至元十年)

4月,南宋朝廷命淮东制置使李庭芝至清河城大清河口,在地势险要处筑城御敌。

4月27日,赵溍以建康知府兼任沿江制置使。

12月14日,李庭芳任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州。

1274年(元世祖至元十一年)

1月,南宋朝廷减免江东沙圩田十分之四租米。

10月,元淮东都元帅孛鲁欢等会晤淮安城下,遂克淮安。

12月5日,南宋朝廷为赵文亮、赵文义在扬州立庙,赐额“传忠”。

阿拉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16世裔孙普哈丁病逝并安葬于扬州。1265~1274年,普哈丁在扬州传教近 10年,参与修建了扬州伊斯兰教仙鹤寺。后至山东游历,1274年在由济南返扬州途中病逝。临终时,他要求将遗体葬于扬州运河东岸的高冈。后来各代一些来 扬州传教或经商的阿拉伯人亦葬于园内。墓园历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存。普哈丁墓及墓园又俗称“回回堂”,包括墓园、清真寺和园林三部分,融合了 中国的庭院式设计与波斯建筑风格,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间相互包容与和谐,圆形穹顶的普哈丁墓亭下,四通墓碑置亭中石座上,碑身周边雕刻着精美纹饰,侧面刻 着墓主姓名、身份、卒葬年月和阿拉伯文《古兰经》、伊斯兰教格言以及颂词、祷文。普哈丁墓及其墓园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提举淮盐使司更名为两淮都转运盐使司,驻海陵。1277年衙署由海陵迁至扬州。都转运盐使2员为正三品,下设同 知、副使、运判、经历、知事、照磨等官吏。1300年,两淮于真州(今仪征市)、采石(今安徽当涂采石镇)设批验所,每所设提领1员为正七品,大吏1员, 副使1员,掌管审批盐引。

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

1月,南宋朝廷诏令建康府赈济安抚逃避战火的两淮难民。

3月22日,南宋军在长江中游全线崩溃,贾似道与孙臣“以单舸奔”扬州。次日,长江中游大批南宋败兵蔽江而 下,贾似道“使人登岸扬旗招之,皆不至,有为恶语漫骂之者”。无奈,贾似道发布檄文各郡要求海上迎驾,上书南宋朝廷请迁都,“皇太后不许,诏下公卿杂 议”。  26日,元朝遣礼部尚书中都哈雅及行枢密院都事郝庸至质询南宋,为何长期扣押元朝使节?贾似道大恐,遣总管段佑以礼将被南宋扣留在仪真的元朝使 者郝经放归。  30日,元将伯颜进入建康府。此时,江东疫病流行,居民缺粮,伯颜开仓赈济饥民,并派医生为民众治病。元朝廷诏令伯颜以行中书省驻建康, 阿珠分驻扬州,与博尔欢、达春阻止淮南对南宋朝廷的支援。元军进至建康后,镇江知府洪起畏遁,总管石祖忠以城降元,元军不战而得镇江。时近暑夏,元军遂遵 旨驻兵建康、镇江一带进行休整。  31日,元军进攻无锡县,知县阮应得迎战敌军,战败,投水而死。  是月,元军沿江东下,沿江制置大使、建康行宫留守 赵溍弃城南逃,都统徐王荣、翁福等以城降元。涟州(今涟水)知州孙嗣武降元。元朝廷改镇江府为江阴,镇江招讨使,寻改安抚使司,设达鲁花赤,忽剌出任,李 占哥继任。

4月8日,元攻常州,知州赵与鉴弃城逃跑,“州人钱訔以城降”。  10日,元兵进攻西海州,知州丁顺投降。 11日,东海州知州施居文向西海州投降。平江知府潜说友以城降元。  17日,元使者廉希贤、严忠范至建康。廉希贤请派卫兵随行,伯颜以“使节以言不以 兵,兵多反致疑”为由予以拒绝,后在廉希贤的坚持下,遂以500兵护送。廉希贤一行人行至独松关(独松关位于今浙江安吉县,时为南京杭州驿道要地)遭到 南宋张濡部袭击,严忠范被杀,廉希贤被俘至临安,后病死。  27日,元朝廷命阿珠分兵进攻扬州。元赵良弼建言元世祖“宋重兵在扬州,应先以大军直捣钱唐 (今浙江杭州)”,忽必烈认为言之有理。

5月16日,金坛知县李成大率兵收复金坛,不久兵败被俘,与其两个儿子皆死。  元兵进攻扬州,宋军在李庭芳率 领下固守城池。阿珠派遣李虎持招降榜入城,李庭芳杀李虎,烧毁招降榜,并以金、帛、、酒犒劳将士,全体官兵群情振奋。  17日,南宋朝廷派遣度支尚书 吴浚至建康向蒙元求和,表示前杀廉希贤,乃边将所为,太皇太后及嗣君实不知,对相关责任者一定予以严惩。表示南宋朝廷愿以输币以换取元军撤兵通好。元将伯 颜怀疑有诈,派议事官秦中、张羽随吴浚回临安核实南宋朝廷求和的虚实。张羽行至平江驿亭复被南宋所杀。  18日,阿珠进攻真州,知州苗再成、宗子赵孟锦 率兵与敌大战于老鹳觜,战败。  26日,阿珠乘胜进逼扬州,宋元两军展开激战,扬州拨发官雷大震阵亡。扬州都统姜才流箭中肩,“拔矢挥刀而前”,坚持指 挥作战。元军不能入城,只好在城外筑长围,企图困死扬州城。

6月2日,无锡人陈炤组织了2万义军,与宋平江府都统制刘师勇、殿帅张彦一起收复常州。刘师勇以收复常州功被南宋朝廷擢升其为濠州团练使,协助姚訔守卫常州。

7月21日,扬州都统姜才、副将张林率兵2万人乘夜攻击元军扬子桥木栅栏。阿珠派军增援,宋军大败,张林被擒, 姜才逃脱,宋军死伤万余人。  26日,南宋将领张世杰与刘师勇、孙虎臣等率水军万余艘驻扎在镇江焦山下,以10舟为一方阵,在江中系碇,没有号令,不得 发碇,表示誓死决战。元阿珠也派水军迎战,辅以火攻,宋水军死战,欲走不能,许多人投江而死,宋军大败。元军缴获宋军船七百余艘,张世杰、刘师勇、孙虎臣 分别逃脱,刘师勇还常州,孙虎臣还真州。张世杰要求南宋朝廷增派军队,未果。

8月17日,南宋朝廷任命夏贵为枢密副使兼两淮宣抚大使,与淮东制置副使、扬州知州朱焕互调,召李庭芝还朝。夏贵拒绝奉诏赴任,朱焕只好继续驻守扬州,李庭芝也不赴朝。  29日,吴继明克复平江县。

9月17日,南宋朝廷命文天祥为平江知府。石祖忠任江阴、镇江安抚使兼镇江知府。

10月9日,南宋朝廷命文天祥为都督府参赞官,总三路兵兼平江知府。元兵进入泰州,孙虎臣自杀身亡,南宋朝廷 旋赠太尉。  17日,扬州都统姜才率1万多士兵进攻元军占据的湾头堡,被阿珠部所败。  18日,元军进攻吕城(属今江苏丹阳),守将张彦俘后降元,吕 城的陷落使常州处境更加孤立。  29日,元阿珠围攻扬州。此时,由于元军数月围城,扬州城中严重缺粮,饿死者“枕藉满道”,守将李庭芝不为所动,守城之 “志益坚”。

11月14日,元将伯颜率兵渡江至镇江,分兵三路:阿喇罕帅右军,自建康出广德四安镇,进逼独松关;董文炳帅左 军,出江入海,以范文虎为向导,取道江阴,进逼澉浦、华亭;伯颜及阿塔率中军,以吕文焕为向导,进逼常州,以期元军会师南宋都城临安。  15日,常州告 急。南宋朝廷急派张全率兵2000人急援常州,平江知府文天祥也派遣尹玉、麻士、朱华率兵3000随张全赴援。由于张全指挥不当,见死不救,导致南宋援 军几乎全军覆没。文天祥甚怒,欲将张全斩首,为帅府拒绝,让其戴罪立功。  19日,铜关将贝宝、胡岩起攻溧水,败死,南宋朝廷赠贝宝武翼郎、胡岩起朝奉 郎。  30日,元阿喇罕攻破溧阳西南银林东坝,守将赵淮兵败被俘。阿珠要求赵淮至扬州城下向李庭芝劝降,赵淮假装同意,来到扬州城下,对城内大声喊道: “李庭芝,尔为男子,死则死耳,毋降也!”阿珠怒杀赵淮。

12月5日,元兵攻入兴化县,知县胡拱辰自杀。  6日,元伯颜率兵到常州城下,会兵围城。南宋守军在知州姚 訔,通判陈炤,都统王安节、刘师勇等率领下力战固守,与元军展开激烈的巷战。伯颜“命降人王良臣役城外居民,运土为垒,土至,并人以筑之,且杀之,煎油作 炮,焚其牌杈,日夜攻不息。城中甚急,而訔等守志益坚。伯颜叱帐前诸军奋勇争先,四面并进。攻二日,城破”。姚訔、陈炤战死,王安节被俘不屈而死,只有刘 师勇率8人突出重围。为报复常州军民的殊死抵抗,伯颜命元军对常州军民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  7日,南宋朝廷升宜兴县为南兴军。  11日,元将董文炳 攻克江阴军。  28日,平江通判王炬之、都统王邦杰以城降元。  29日,元伯颜率军进入平江。  是月,南宋朝廷派柳岳在无锡会见元将伯颜,向蒙古求 和。

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设立医药提举司,考验医官、审查药事、掌握民间医药等事宜。元朝廷派遣官员至江南罗致儒、医、僧、道、卜等方面人材。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1月4日,南宋再次派遣陆秀夫赴平江向伯颜求和,遭元军拒绝。

2月20日,蒙古左丞相伯颜分军三路进攻南宋首都临安,宋恭帝赵率百官于临安降元。  淮西制置使夏贵以淮西降元。

4~5月,伯颜押解南宋太后与赵随元兵北返。路过瓜洲,又持太皇太后的诏书向扬州李庭芝谕降:“今吾与嗣君既已臣伏,卿尚为认守之?”李庭芝不答,命弓箭手射杀使者。李庭芝、姜才与将士涕泣盟誓,一定要夺回太后和恭帝。他们以4万人夜袭瓜洲,激战数小时,元军挟太后与赵而去。姜才说:“吾宁死,岂作降将军耶!”真州苗再成谋划夺驾也没有成功。

6月,南宋丞相文天祥由江淮辗转抵达温州。文天祥(1236~283),字宋瑞、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 西吉安县)人,是中国南宋末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人。文天祥以状元任赣州知州,南宋发勤王诏后,他“尽以家资为军费”,招募民兵万余人赶赴临安,受命 为浙西制置使兼平江知府,率赣军驻守平江,抵御元军。常州失守后,文天祥退守临安一带,任右丞相兼枢密使。1276年,他出使元军军营谈判,被元军扣留, 押送北上。3月15日,途经镇江时,文天祥在一真州人的帮助下逃离元营。文天祥到真州投奔守将苗再成,苗十分高兴,商议联合两淮兵力以抵抗元军。然而,此 时扬州的李庭芝误认为文天祥已降元,指令苗再成杀掉文天祥。苗不忍下手,只是将他逐出真州。文天祥只好转往高邮、扬州、泰州、通州等地,最后乘船前往温 州。后来,文天祥又与制置副使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日 正为帝,在福建广东等地继续抗元斗争。1279年1月,文天祥再次被元军俘虏,北解大都。1279年8月,途经建康时,他写下《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 一词,与友人话别。他还写了一首《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以寄托他的悲愤心情。解到大都后,他被囚禁3年多,狱中写下了气壮山河 的《正气歌》,表示了他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1283年1月,文天祥在大都从容就义,年仅47岁。文天祥最著名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 成为激励爱国志士的格言。江南人民为纪念他,在苏州修建了“文山祠”,无锡修建了“正气楼”,南京修建了“二忠祠”(纪念南宋初年被金兵剖心而死的建康通 判杨邦乂和文天祥)。

8月,阿珠以南宋太皇太后手诏谕扬州守将李庭芝投降,遭到李庭芝严词拒绝,“奉诏守城,未闻以诏降也”。在弹尽 粮绝情况下坚持守城。不久,李庭芝奉诏赴福建福安朝见新帝赵昰,命制置副使朱焕继续驻守扬州城。李庭芝与姜才率7000兵至泰州,想从海上赴朝福建。然 而,李庭芝刚走,朱焕即以城投降元军。元军派兵追击,李庭芝在泰州遭到元军围攻,与姜才均被俘,后两人在扬州被元军杀害。听到李庭芝和姜才被害的消息,扬 州民众无不潸然泪下。同时,元军乘势相继占领泰州、高邮等地,至此,淮东大部均为蒙元占有。后来扬州和泰州都有“双忠祠”,即是专为纪念李庭芝和姜才而修 建的。

9月16日,攻破扬州后,元兵猛攻真州。晨,真州守将宋都统司计议赵孟锦失足坠水淹死,安抚使苗再成战死,真州城池陷落。

元军征服了南宋,回到扬州后,丞相伯颜下令搜查将士行李中散花银子熔铸成锭,每锭重50两,上铸“扬州元宝”,献给元世祖,由世祖再分赐将士,流通于市面。从此,马蹄形的银锭俗称元宝,元宝之名由此相沿习用。

朝廷籍江南民30万户为工匠,选有艺业者10余万,余仍为民,促进了元代工艺技术的发展。

置江东宣尉司。

元初,在江宁城设东、西织造局,有机匠3600户。

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2月4日,元朝廷诏谕,浙东、浙西、江东、江西、淮东、淮西等府、州、军、县废除南宋时经总制钱等苛捐杂税。   10日,鉴于江南地区新遭战火,暂免各路当年所纳丝银。  元朝廷改江阴、镇江安抚司为镇江府路总管府,仍设达鲁花赤,总管则兼府尹,以石祖忠为镇江府 路总管兼府尹。

8月19日,元朝廷在扬州设置御史台,以都元帅姜卫任御史大夫。设置八道提刑按察司。

元朝廷以正一道首领张宗演总领江南诸路道教,以杨琏真伽为江南都总统。此后,正一道地位逐渐超过全真道,其教主终元之世均主领江南道教。

升海州为路。

1278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2月8日,朝廷诏令严禁官吏贩卖所娶江南女子或为娼,买卖双方同罪,均要惩处。没收其非法收入,所卖女子从良。

4月28日,朝廷以江南初定,人心不稳,派行中书省左丞夏贵等分赴各地安抚,赈济贫民,整顿吏治,举贤罢庸。

5月22日,建康府设立行中书省。

8月26日,朝廷以江南事务繁杂、行省官没有知书为由,派崔斌至扬州行省。

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3月20日,朝廷准备征讨日本,命扬州等地造战船600艘。

春,朝廷在宝应设安宜府。

8月18日,朝廷定江南上、中路,各置达鲁花赤2员,下路置1员。

9月5日,朝廷命崔彧至江南地区访求艺术之人。

10月12日,同知扬州总管府事董仲威因贪赃枉法,被免职,并没收其十分之二财产。

开辟由浏河口经通州海门县沿海北上至天津的近海航线,漕粮运输由河运改由海运。自此,太仓刘家港成为海运漕粮的起点。

郭守敬主持的“四海测验”中,推算全国各地27点的纬度值,扬州点为33度。

涟、海等州募民屯田,置总管府及提举司管领。至1281年10月罢屯田。

1280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2月15日,朝廷诏令江淮州、县搜括铜及铜钱、铜器。

5月15日,孙民献任镇江府路总管兼府尹。

7月20日,江淮等处颁行钞法,废除宋铜钱。

8月22日,罢江南财赋总管府。

12月17日,朝廷诏令江淮搜寻能工巧匠。  25日,处死江淮行省平章政事阿里布、右丞雅克特穆尔、左丞崔斌。

宋末元初,棉花开始从海路引进大江南北,并在沿江州、县种植。

南京云锦于1280年前后产生。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1月31日,江南州郡兼用蒙古、回回人,凡诸王以下合设达噜噶齐。

3月11日,浙东饥荒,朝廷诏令地方政府赈济饥民。

5月5日,发仓粟2万余石赈济通州、泰州饥民。  28日,元朝廷派遣使赈济瓜洲、沙洲饥民。

10月8日,朝廷在江南地区征收户口税课。  13日,两淮转运使阿喇卜丹因盗窃官钞、私买马匹和违抗朝廷命令被元朝廷处死。

12月2日,在扬州行省设置蒙古提举学校官2员。

镇江府路达鲁花赤薛里吉思在镇江府建大兴国寺、云山寺、聚明山寺、甘泉寺,在丹徒县建四渎安寺、高安寺,推行也里可温教(基督教),另拨赐江南官田30顷、浙西民田34顷给各寺院。

1282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

3月29日,元军分兵戍守江南,自归州(今湖北秭归南)至江阴、三海口(长江口)一线,置28所。

7月12日,阿哈玛特滥设官府204处,朝廷令保留33处,其余各处罢废。同时,江南宣慰司15道中4道已设立行中书省,罢废江南宣慰司。

8月5日,扬州设立江淮行政行枢密,代理江淮军事。  15日,朝廷令驻守江南的蒙古军轮番回家省亲。

9月,江南发生水灾,元朝廷令发仓米赈济灾民。

10月18日,诏扬州造大小战船以备战。

11月11日,由大都到中滦、中滦到瓜洲设立南北两漕运司。

朝廷要求在全国各地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老弱残疾,生活不能自立者;同时,减免民间三分之一的税课,商税三十取一。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扬州。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1282年,他到扬州,并在此任总督3年(约 1282~1284)。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威尼斯人。1271年他与父亲和叔父3人从地中海东岸的阿迦城出发,经过4年多,远涉重 洋,克服了重重困难,于1275年到达元上都,受到元世祖的欢迎。大约从1275年至1292年17年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一直在中国居住。马 可·波罗除在京城大都供职外,还奉皇帝之命巡视过陕西四川云南河南、江浙等省或奉命出使缅甸、占城(今越南)和印度等地。其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 南北,每到一地,他留心考察当地风俗民情和社会生产情况,1296年,回到意大利请人将自己东方各国的见闻记录整理成《马可·波罗游记》(又称《东方见闻 录》),成为第一个广泛游历东方各国且留下游记的欧洲人,该书被称为世界第一奇书,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对后来欧洲人了解中国和东方各国产生极大影响。全书 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东行经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第二部分记载元朝初年的政事,描述北京、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主 要城市概况,反映了元代中国的物产和文明制度;第三部分描述中国邻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第四部分讲述了成吉思汗以后蒙古诸汗国和俄罗斯的概况。

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

4月,废淮安等地淘金官。

7月27日,以安震亨任镇江府路总管兼府尹。

8月9日,废淮南淘金司,其民户重归民籍。

设淮安路,并淮安、新城、淮阴3县入山阳县,路治山阳。

太仓人朱清、张瑄开辟由长江口至界河口(今天津海河口)的海运新航线。

1284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2月2日,罢废扬州等处理算官,其事务转由行省负责。  8日,于建康设置江淮行枢密院。

3月10日,疏浚扬州漕河。  16日,搜寻江南乐工。  17日,移浙西宣慰司到平江。迁江淮行省于杭州,称江浙行省,于扬州复设淮东道宣慰司。

5~6月,免江南当年田赋十分之二及至元十八年以前所积欠税课。

置溧阳州织染局。

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

2月10日,移江南乐工800户至京师(今北京)。

3月9日,改江淮、江西元帅招讨司为上、中、下3万户府。蒙古、汉人、新附军相参,作37翼,上万户7翼,中万户8翼,下万户22翼。翼设达噜噶齐、万户、副万户各1人,隶属所在行枢密院。  12日,设江淮宣慰司兼都转运使司,制定条例,加强税收的管理。

6月29日,迁移行枢密院至建康。

10月5日,朝廷要求各地贡物须为当地所产,非地产不得上贡。为鼓励民众开垦两淮荒地,所垦荒地免征3年税赋。

朝廷诏令,江淮百姓因家贫典卖亲子,地方政府应根据典卖物品出钱收赎,让儿童与亲人团聚。农民造酿,免收税课。江南田主所收佃户租课,十分免一。

1286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

3月17日,禁止出卖江南学田。

4月28日,江南各路财政税赋征收权收归中书省。

5月2日,移杭州行御史台至建康,以山南、淮东、淮西三道按察司隶内台,增置行台色目御史官员人数。  17日,元派官员遣返北方南下民众。

7月,平江路各县水灾,淹没农田数千顷。

8月,江浙行省复治扬州,仍称江淮行省(扬州省),废淮东道宣慰司,以其所辖路直隶江淮行省。行省移治杭州后,两淮、江东各路,财赋军粮皆南输又复北上,十分不便,故复治扬州。

9月16日,苏州等地雨涝成灾,百姓食粮困难。元浙西按察使雷膺奏请发仓米20万石赈济饥民。

朝廷下诏:“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命集贤直学士、南人程文海赴江南访求人才。

句容县设生帛局,造木绵大绫。

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2月8日,改江浙行省为江淮行省。

3月25日,在江南各路设置儒学提举司。此时,江南各县有教谕二人,各道增设提举司,设提举儒学二人,统管各路府州县学祭祀、钱粮等事务。发行至元通钞,罢废淘金总管府,改立建康等淘金提举司,并对淘金户增加税课。

宣慰使朱清等开辟太仓刘家港(今浏河镇),高丽、日本等国外商客纷至沓来,云集于此,时刘家港有“六国码头”之称。

1288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1月15日,免扬州省岁额米15万石,以盐引换粮。

2月6日,朝廷诏令江淮行省内外须接受蒙古岱节制。

3月1日,募民垦耕江南荒地及公田,并免其差役3年,减田租三分之一。  10日,诏令江淮勿捕猎天鹅,放松湖禁令。

5月,以上供米20万石赈济苏州、秀州等地水灾饥民。

1289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

2月22日,集江南户口,凡北方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

3月6日,改浙西道宣慰司为淮东道宣慰司,治所扬州。

4月30日,禁江南民间隐藏弓箭,违犯者籍为兵。

5月16日,置浙东、江东木棉提举司,要求民众每年交纳木棉数万匹,由都提举司负责。

6月7日,迁行御史台回扬州,浙西按察使迁至苏州。

7月16日,设江淮等处财赋总管府,掌管所籍宋谢太后赀产,隶属中官。  22日,因冰雹、雨水灾害,免两淮屯田当年租税。

11月,增江南酒醋税课10万锭。

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3月11日,置兴文署,主管江南学田钱谷。  31日,晋陵、无锡二县雨水成灾,淹没农作物,免灾区田租。

4月26日,设江南营田提举司,主管僧寺财产。

7月5日,江阴大水,免田租10790石。

10月31日,江淮行省核查行教坊司所总南乐工租赋,于宿迁北置四巡检使,以所罢废的陆运夫为兵,护送会通河上供物品,禁征民运送。

11月10日,赈济江阴等路灾民。

12月,应江淮行省平章布琳济岱奏请,浙东盗贼横行,当地官兵镇压不力,以高邮、泰州2万户汉军易地驻守。  扬州、建康、镇江3城跨据大江,人口密集,置7万户府,并在沿江设置22所水军,稽查盗贼。

1291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2月22日,废江淮漕运司,令海船万户府由海道漕运。设江东、两浙都转运使司。  免江淮贫民至元十二年到二十五年所欠田赋。

3月9日,废扬州路达噜噶齐索罗呼斯。  17日,江淮行省核查锡布鼎所总三詹事院江南钱谷。  19日,江淮行省派遣蒙古军500人、汉兵1000人随皇子镇南王驻守扬州。

4月24日,赈济溧阳、镇江等路饥民。

5月30日,移江淮行省枢密院治建康。

6月12日,废江南六提举司每年交纳的木棉。

7月31日,敕令江南,重囚依旧制奏报处决。

8月17日,派遣翰萨总兵讨伐江南盗贼。

10月31日,应江淮行省奏请,增派兵5000人,加强对贩卖私盐者的缉捕。

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1月7日,改江淮行省为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所杭州。废江淮行省,原江淮行省之江北地区改属河南行省,治汴梁(今河南开封)。

6~7月,平江、镇江、扬州等路大水,减免灾区田赋。

11月10日,疏浚浙西河道,导水入海。

应宣慰使朱清建奏请,以金课扰民,废淘金提举司,并入金银铜冶转运司管理。

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

2月24日,应河南、江北行省平章伯颜奏请,扬州蒙古岱屯田4万余顷,官种以外,让民众垦种。扬州盐转运一司设三重官府,废除盐司,保留管勾。襄阳等地食用京兆盐因水陆运输不便改食扬州盐。

3月11日,减江浙海运米数10万石。

4月4日,江南豪强庇护盗贼。朝廷诛杀为首者,其余流放内地边远地,重申严禁江南民间私藏兵器。

6月4日,江南拆毁各道观圣祖天尊祠。

11月28日,禁江南州、县贩卖人口。时,北方人喜江南善技巧艺人,称之为“巧人”,其价格昂贵。江南女子其价 更昂,一名江南美女能卖银200两至300两。特别是童男、童女,当时江南许多地方有人市,分等出卖。一些被贩卖人口有的甚至更换数十位主人。北方买到人 口后,因害怕其逃跑,有的以药哑其口,以火烙其脚,像奴隶一样对待买来人口,故有此禁令。

1294年(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

2月,免本年度包银俸钞及江淮以南夏税一半。

10月24日,应江浙行省奏报,减免田租不仅惠及田主,而且惠及佃户,将佃户交给田主的田租除去朝廷减免部分。

1295年(元成宗元贞元年)

2月22日,废江南茶税,以其数添入江西榷茶都转运使岁额。

6月20日,升江南诸县为州,共有中州28,下州15,以户为差。户4~5万者为下州,5~10万为中州,下州官5员,中州6员。路户不足额,降路为州。

诏江南诸路天庆观改称玄妙观,毁所祀宋太祖神主位。

临济宗僧人原妙卒。原妙字高峰,俗姓徐,苏州吴江人,著有《高峰妙禅师语录》、《高峰和尚禅要》。

元贞年间,松江黄道婆从海南回来,改革轧花机、弹棉椎弓、纺车等纺织工具,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

1296年(元成宗元贞二年)

1月4日,江浙行省检查隐漏官田及豪富役使农户。

2月14日,诏令江南禁捕天鹅。元代天鹅是入贡之物,后元朝廷为节约驿传开支,减少了入贡驾鹅数量。然而由于天 鹅被捕杀过多,为免天鹅物种灭绝,故从元成宗以后,元朝廷多次降旨禁捕天鹅。1322年,诏令“禁捕天鹅,违者籍其家”。1325年,又下诏禁捕天鹅。 1334年底,元朝廷罢天鹅之献。元朝颁布此类动物保护法禁令对后世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

8月15日,伯颜、阿珠、阿尔哈雅等查核江南田及豪强隐匿田,令其交纳田租。

9月4日,江浙行省以船50艘、水工1300人沿海巡禁私盐。

12月2日,遣枢密院官员整顿江南各镇守卫军队。

淮安水灾,免其田租。

1297年(元成宗大德元年)

4月20日,设立江淮等处财赋总管及提举司。徐州、邳州水灾,元免其田租。

9月,停止搜括两淮民田。以彻尔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江浙税粮甲天下,平江、嘉兴湖州3郡占江浙十分之七。这些地区地势低下,经常水涝成灾,加之一些地方豪强封土为田,加剧了洪涝灾情。发数万民工疏浚各条下水河道,由彻尔负责整个工程,历4月竣工。

益都新军万户府自宁国路移镇建康。

1298年(元成宗大德二年)

3月21日,设浙西都水营田司,负责兴修水利。

4月10日,罢建康金银铜冶转运司。

5月,江南、两淮各州县蝗灾严重。

1299年(元成宗大德三年)

2月9日,朝廷遣官员至民间访贫问苦,并免江南夏税十分之三,免除当年本郡包银俸钞,增给小吏俸米。在各路设置惠民局,选择名医为民治病。

3月8日,废江东道宣慰司。

4月28日,减江南各道行台御史大夫1员。

5月21日,通州至两淮漕河沿线设巡防捕盗司,共19所。

10月16日,扬州、淮安旱灾严重,免田租。

11月26日,置浙西平江河渠闸堰共78处。

12月13日,疏浚太湖及淀山湖。

溧阳干旱。江南各路、府均设惠民药局。

罢江南诸路佛教总统所,清出诸寺佃户50余万为编民。

13世纪末,千户、航海家殷明略开发从长江口直达天津的新航线,航程10天,比朱清旧航线更短,后人称为“殷明略航线”。

1300年(元成宗大德四年)

2月17日,恢复淮东漕渠。

4月,平江灭渡桥建成。东西向的灭渡桥位于苏州葑门外,横跨古运河,俗称觅渡桥,桥长85米,跨径20米。 1298年,僧人敬修愤于“舟人横暴,欺凌旅客”,募捐集资,始建石桥。1300年初,灭渡桥建成,“名灭渡,志平横暴也”。明代正统和清同治年间先后加 以修缮,1985年再修。

11月4日,建康、常州、广陵等地饥荒,元朝廷遣官赈济灾民。

12月,朝廷诏令,孤老幼疾不能自立者,每人给中统钱20两,江南租税普免一分,诸处重刑刑结案犯流放的减刑1年,杖罪以下者全部释放。

建康、平江、浙东等地饥荒,元朝廷派人至灾区赈济饥民。

1301年(元成宗大德五年)

1月,朝廷派遣军队20余万人驻守江淮地区,以亲王驻镇扬州,费用由两淮民税供给,不足则以湖广、江西民税补充。

8月5日,暴风雨和冰雹袭击江浙行省,东起通州、泰州、崇明,西至真州的广大地区受到影响,江湖河水泛滥,百姓死伤不计其数。浙西廉访司佥事赵弘伟以润州、常州缺粮,发仓米87000余石赈济饥民。  20日,浙西雨水成灾,淹没农田,征民夫2000人疏导水路。

兴化令詹士龙发动9郡民工修筑300余里的捍海堰,经历16个月艰苦施工终于完工。

1302年(元成宗大德六年)

2月18日,萨图尔岱、阿尔等整顿江南侵占民田地者。

8月23日,赈济建康饥民。

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

3月12日,废江南财赋总管司及提举司。  20日,遣郝天挺、达春到江南、江北,特尔托里欢、戎益到两浙和江东宣抚各道。

散曲家睢景臣自扬州至杭州。睢景臣,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江苏扬州人,曾撰《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等杂剧,睢景臣散曲套数中《高祖还乡》是其代表作,也是元代散曲的名篇。

1304年(元成宗大德八年)

2月22日,以江南佃户田租太重,减十分之二,永为定例。放松江南山林、河泊之禁,允许民众采捕。

3月18日,移江东、建康道廉访司治所至宁国,其建康路簿书由监察御史考核。

6月,吴江、松江为出海口,因年久失修河道淤塞,影响海上漕运。元朝中书省令行都水司征调15000人疏浚河道。

8月12日,废江淮等处财赋总管府。

朝廷始封张陵38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龙虎山、合皂山、茅山各道派,标志着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清、净明、灵宝等道派合流的正式完成。此后,凡道教符箓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与全真道同为元代以后道教两大派。

1305年(元成宗大德九年)

11月15日,朝廷诏令核查两淮地区为豪强所占土地,并对其征收赋税。

1306年(元成宗大德十年)

1月19日,疏浚吴淞江等处漕河。  23日,令盐商每引输钞二贯,作为疏浚真州、扬州等地漕河的经费。  31日,废江南白云宗都僧录司,其下属民众归州县,僧尼归各寺观,其田地令纳租税。

1307年(元成宗大德十一年)

8月,江浙、两淮饥荒,元朝廷官员前往抚恤赈济。富豪之家以私粮赈济饥民者,量授以官。

12月,平江等地饥荒严重,运粮赈济贫民。

建康大饥荒,地方总管劝谕富户赈济饥民,使41万多饥民赖以存活。

1308年(元武宗至大元年)

2月1日,建康、镇江等路饥荒,被饿死者甚众。朝廷诏令罚没朱清、张瑄的财产赈济饥民,每户每月给米6斗。

7月,设江浙财赋总管府提举司,以罚没朱清、张瑄田产隶属中官。江淮饥荒,免除当年常赋及夏税。

11月12日,以湖广米10万石贮藏扬州。分江西、江浙海漕5万石贮朱汪、利津2仓,用于赈济山东饥民。

12月24日,废江南进贡沙粮,停止富民输粟赈济补官。

知名画家龚开卒。龚开(1226~1308),字圣与,号翠岩,淮阴人,擅画人物,尤爱作“墨妆”钟馗,曾作《宋江三十六人画像》,并自撰赞、序。亦擅画马,师法曹霸,兼长山水,学大小米,诗文有《龟山叟集》。

1309年(元武宗至大二年)

5月18日,设兴圣宫江淮财赋总管府。

11月9日,应约苏奏报,江南平定40余年,百姓只交纳地税和商税,其余免除。每年收粮5万石以上的富户应每石交纳官府2升,并以一子为军,所交纳粮食一半入京师以供给军队,一半留地方以备饥年。

12月9日,置建康等处财赋提举司,五品衙门管领。建康路录事,司溧阳州、常州路、宜兴州、无锡州、晋陵、武进县、镇江路、金坛县;扬州路录事,司真州、扬子县、通州、静海县、崇明州、淮安路、清河县,总言8路15州司县。

1310年(元武宗至大三年)

3月,朝廷诏令各地50家编为1社,每社设社长1名,推举年高有德、通晓农事者担任,负责“教劝本社之人务勤农业”。

7月23日,封三宝努为楚国公,以常州路为其封地。

1311年(元武宗至大四年)

2月21日,江浙行省依前设左丞相。  24日,停运江南所印佛经。

5月31日,遣宣政院断事官泼闾等告谕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也里可温教在金山擅修十字寺,拆十字寺改为云山寺,聚明山寺为金山寺下院,赐名金山寺般若禅院。

朝廷罢废僧道衙门。

遣官员至江浙商议海运事宜,时江淮、江浙每年税粮大多由海运送抵京。元初,海运从平江刘家港入海,经扬州路通州 海门县黄连沙头、万里长滩开洋,沿山屿而行,抵达淮安路盐城县。再经西海州、海宁府东海县、密州、胶州界,放灵山洋,投东北路,多浅沙,需一个多月才能到 达成山。此后,海运屡改道,如一切顺利,由浙西至京师仅需10余天。

1312年(元仁宗皇庆元年)

5月11日,浙东都元帅郑祐同浙江军官教练水军。

10月5日,增江浙海运漕粮20万石。

1313年(元仁宗皇庆二年)

8月18日,改淮东、淮西道宣慰司为淮东宣慰司,以淮西三路隶属河南行省。

9月,诏令镇江路修建银山寺,但不得迁移寺旁的坟墓。

11月8日,徙昆山州治于太仓。

1315年(元仁宗延祐二年)

1月4日,核查浙西、江东田税。  26日,遣官员疏浚扬州、淮安等地运河。

2月25日,江阴州设立行用库。“平准行用库”是元朝钞库的名称。元行钞法,地方上设立平准行用库(简称平准 库)和行用库两种钞库。前者可以兑换金银,调换昏钞(指流通中磨损和毁坏的纸钞),一般设于路一级,从七品,置提领、大使。后者只能调换昏钞,置至县一 级,从八品,置大使。

9月25日,江浙行省刻印《农桑辑要》1万部,发放各级地方政府遵行,并依此指导农民从事农桑。《农桑辑要》是 由元朝中央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大司农”主持编写的一本农书,全书7卷,约6500多字,参与编写和修订人员主要有孟祺、张文谦、畅师文、苗好谦等人。 《农桑辑要》在继承了《齐民要术》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第一次将蚕桑生产放在与农业同等重要的地位。《农桑辑要》的成书在元代初年,当时元代刚灭金,尚未 统一南宋,所以其内容仍以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为主,江南地区水田农业技术并未包括在内,当时南方地区出现的《陈旉农书》(1149年),但《农桑辑要》也未 收录。

12月,免江浙部分赋税。

朝廷初行会试、廷试。取进士56人,以蒙古人、色目人为右榜,汉人、南人为左榜。特命会试下第举人70岁以上者流官致仕;60以上授府、州教授,其余授山长、学正,后不为例。此后,终元之世,3年开试1次。

1317年(元仁宗延祐四年)

2月12日,朝廷遣苫思丁起马4匹至扬州也里可温十字寺降御香,赐与功德主缎匹、酒等。该寺功德主即掌教名奥剌憨(Abraham),该寺是为其父所建的。“也里可温”一词,蒙古语意为“有福缘的人”,主要是指天主教教士和教徒。这说明延祐年间扬州已有天主教堂。

6月26日,高邮、真州等地流民群聚为盗,地方政府派军进行围捕。

12月20日,疏浚扬州运河。

1319年(元仁宗延祐六年)

5~6月,扬州发生火灾,烧毁官民房舍23300余间。

11月4日,因围湖造田过度,镇江练湖每遇洪水泛滥成灾,元朝廷派官员负责疏浚。

朝鲜诗人李齐贤等一行人游览镇江名胜。李齐贤(1287~1367),字仲思,号益斋、栎翁,高丽庆州人。年未冠已有文名,大为忠宣王所器重。年二十八随忠宣王入大都,与诸名公游,学问大有长进。尝奉使川蜀等地,所至题咏,脍炙人口。

1322年(元英宗至治二年)

3月30日,元敕谕江淮僧寺田地,除宋代旧有永业田及世祖所赐田,其余田地均须征收田税。

6月,镇江府帝师寺建成。

12月14日,元设立右丞相,免江淮创科包银。令让江南所有娶妻和尚还俗为民。

1323年(元英宗至治三年)

8月21日,元丞相拜珠以海运粮为元世祖时的数倍,京师米仓充盈,加上江南民力疲困,奏减每年漕米20万石。

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

1月1日,江浙行省奏请疏浚镇江漕河及练湖。镇江运河淤积,往来商贾交通不便,疏浚自镇江路到吕城坝长131里,需用民工10513人,60天可完工。再用3000人疏浚练湖,90天可完工,每人每天给粮3升,中统钞1两,朝廷允准次年春开工。

1325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

2月14日,免除江淮创科包银,免灾区地差税1年。  27日,以江南民贫僧富,令各寺观田与民地平均分摊徭役。

3月6日,罢废都水庸田使司,命州、县正官兼管其事。

7月8日,浙西各郡雨水成灾,江浙行省兴修水利疏导洪涝。

8月8日,设都水庸田使司,疏浚吴、淞二江。

1326年(元泰定帝泰定三年)

2月9日,松江设置都水庸田司,掌管江南河渠水利。

9月26日,扬州大风雨,淹死者甚多。

12月12日,元分封诸王,特穆尔布哈为镇南王,镇守扬州。

1327年(元泰定帝泰定四年)

8~9月,崇明州海门县海水暴涨。

1328年(元泰定帝泰定五年)

著名文人萨都剌出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蒙语“头目”意)。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回回人,其生卒年不详。萨 都剌出身将门,幼年生活贫穷,青年时曾奔波吴、楚间。1327年进士及第后,曾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等官职。在镇江任职间,他为官清 廉,深得民众爱戴,《登北固城楼》、《鬻女谣》等诗即写于这一时期。1331年,萨都剌擢升江南行御史台掾史,居建康。其间,作有《念奴娇·登石头城》、 《满江红·金陵怀古》等诗词。萨都剌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江南度过,留有近800首诗词,是元代能用汉文写作的杰出少数民族诗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占有一定地 位,后人曾推崇萨都剌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1329年(元文宗天历二年)

4月5日,建康改称集庆。11日,改集庆潜邸,并修建大龙翔集庆寺。

10月13日,令江浙行省次年漕运粮280万石至京师。

美术评论家汤垕卒。汤垕(1270~1329),字希孟,号采真子,山阳人,著有《画鉴》、《画论》,为元代重要画论专著。

1330年(元文宗至顺元年)

3月3日,江浙民饥,是年海运米200万石,所不足者次年补足。13日,赈济淮安饥民。

白莲宗主普度卒。普度,号优昙,俗姓蒋,丹阳人,曾入庐山东林寺,主持白莲宗善法堂,著有《庐山莲宗鉴》,为元代白莲宗重要文献。

1331年(元文宗至顺二年)

4月27日,将平江、松江、江阴芦场、荡、山、沙涂、沙田改赐雅克特穆尔。

6月25日,以平江官田500顷设稻田提举司,隶属宫相都总管府。

9月13日,江浙发生水灾,毁坏农田488000余顷。

移镇江府蒙古字学于范公桥南帝师殿内。

1332年(元宁宗至顺三年)

3月,应雅克特穆尔奏报,平江、松江淀山湖圩田方500多顷,交纳官粮7500石,增粮1万石。

1333年(元惠宗元统元年)

7月,两淮大旱,民众饥荒严重,免江淮以南夏税2分,鳏寡孤独除养济外给钞10贯,80岁以上老人身边允许1位男子侍奉,90岁以上者可有2位侍丁,并免除各种杂税,永为定例。

12月,前吏部尚书王克敬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俞希鲁编纂的《至顺镇江志》21卷成书,该书为江苏仅存的少数元代地方志之一。俞希鲁,镇江人,是元代“京口四 杰”之一,“学问浩博,淹贯群籍”。他编纂的这部志书,保存了不少地方文献的散篇佚文,记载了众多的京口掌故逸事。本志书编纂有方,体例严谨,“叙事精 密,甚有法度”。

1334年(元惠宗元统二年)

4月,集庆路官兵于秦淮河船中捕获沿江大盗王念二和曹福四团伙。

7月3日,淮水暴涨,清江、山阳等县河水泛滥成灾,人畜及民房被淹无数。

是年,免儒户差拨,推举有德行和学问者担任教官。

1335年(元惠宗至元元年)

7月15日,废江淮财赋总管府所管平江、集庆(今江苏省南京)二处提举司,其事务转由当地政府负责。

书画家郭畀卒。郭畀(1280~1355),字天锡,镇江人,书法自成一家,曾奉命缮写《大学衍义》进献,传世书迹有《客杭日记》等。画学高克恭,善山水竹木,传世画迹有《溪山烟雨图》等。亦能诗文,有《快雪斋集》等。

1336年(元惠宗至元二年)

2月,平江设置都水庸田使司。

是年自春至八月,江浙久旱未雨,饥荒严重,百姓饿死无数。

1337年(元惠宗至元三年)

10月6日,设江浙行枢密院。

11月1日,江浙行省丞相绰斯戬提调海运,由于绰斯戬措置有方,海运漕米300余万石顺利到达京师,损耗甚微。

1339年(元惠宗至元五年)

上元县民工1600多人疏浚龙光河,自算子桥经石头城到鞍山,总长约100余里。

1341年(元惠宗至正元年)

7月,扬州路崇明、通州、泰州等地,海潮暴涨,淹死1600余人,赈济灾民钞11800余锭。

平江路复立都水庸田使司,专管河渠水利。

1342年(元惠宗至正二年)

11月29日,免两浙额盐10万引。

在全国重新实行科举取士法,常州人陈祖仁以汉人南人榜状元及第。陈祖仁(1314~1368)字子山,原籍河南,父陈安国为晋陵尹,从父就读于常州,落籍常州。中状元授修撰,官至中书参知政事。性耿直,屡进忠言,未纳。学识渊博,诗文清丽、简朴,有《恒斋遗文》2卷。

设太仓市舶分司(今江苏太仓武陵桥北),隶属于庆元市舶司(设于今浙江宁波)。

1345年(元惠宗至正五年)

春,徐州路州、县饥荒严重,“人相食”。

1347年(元惠宗至正七年)

3月18日,河南、山东等北方盗匪流窜到徐州、邳州等地。

10月29日,镇南王博啰布哈率军讨剿集庆路盗匪。

12月,沿江盗匪迭起,地方政府镇压不力。两淮转运使宋文瓒建议奏请朝廷加强江阴、通州、泰州、镇江、真州等沿江地区的剿匪力量。

知名画家、“元四家”之一常熟人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问世。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 坚,平江常熟人,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工书法、诗词,擅散曲,50岁左右才开始山水画创作,风格继承董源、巨然而自成 一家,善用水墨皴法,初创浅绛着色。风格苍高旷,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在画史上地位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被推为 “元四家之冠”。黄公望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山水画创作经验,撰成《写山水诀》一书。该书共22则,对山水树石的笔墨、设色、布局、结构、意趣等均有精辟论 述,此书被认为是南宗山水画理论的真传,对明清山水画创作和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传世作品有《仙山图》、《富春山居图》、《天地石壁图》、《九峰雪霁图》 等,另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1348年(元惠宗至正八年)

5月7日,平江、松江水灾,以海运漕粮10万石赈济灾民。  11日,遣翰林学士图沁布哈讨伐海宁州沭阳县的盗匪。

1349年(元惠宗至正九年)

6月,徐州白茅河东注沛县,诏修金堤,民夫每日给钞3贯。

1350年(元惠宗至正十年)

11月,徐州设兵马指挥司以加强剿匪。

1351年(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8月31日,邳州人、白莲教信徒李二与社长赵君用和樵夫彭大、彭早父子等“烧香聚众”而反。一时,从者10余万 人,很快占领徐州及其属县。李二号称“芝麻李”,因饥荒,李二以家仅有的一仓芝麻赈济饥民,故名。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颖州起义后,芝麻李、 老彭、赵君用等8人歃血为盟,假扮挑河工投宿徐州,晚上城内外响应,占据全城。

11月16日,王神保因克复睢宁、虹县有功,朝廷赐金带一,从征者均赏银不等。

1352年(元惠宗至正十二年)

1月9日,脱脱于淮安设立诸路打捕鹰房,民匠、钱粮总管府。

4月26日,扬州设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9月,枢密院事耀珠、中书平章政事绰思戬、额楚克达噜噶齐福寿一起随脱脱出师徐州,讨伐农民军。

10月23日,脱脱至徐州,派人招募3万多人,头戴黄帽,身穿黄衣,号称“黄军”。29日,脱脱下令攻城。次日,徐州城破,芝麻李率残部突逃,元军入城后大肆屠杀。  是月,南方红巾军领袖彭莹玉率兵攻陷常州。

11月,彭莹玉军攻克江阴州。

1353年(元惠宗至正十三年)

4月,徐州修建庙宇生祠右丞相脱脱,并立脱脱平徐勋德碑。

5月15日,降徐州路为武安州,以所辖县属归德府,并于徐州城原址南另建新城。

6月30日,泰州农民军张士诚攻克并占领高邮。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县内)人,以操舟贩盐为生,平 时常受富户及弓兵丘义的欺辱,怀恨在心。1353年2月,张士诚与弟士义、士德、士信,结交壮士李伯升等18人杀丘义及所仇恨的富户,举起反元义旗,乘势 占泰州,克兴化,并在德胜湖安营扎寨。朝廷派高邮知府李齐入泰州招降张士诚,张士诚投降元朝廷。不久,张士诚再次起兵反元,占据高邮城,其势力逐渐扩展, 连克附近州、县及扬州等地。

7月16日,河西廉访副使额森布哈任淮西添设宣慰副使,带兵讨伐泰州张士诚部。张士诚怒杀再次劝降的高邮知府李齐,淮南行省平章政事福寿奉诏进讨张士诚。

1354年(元惠宗至正十四年)

2月,张士诚在高邮建立政权,国号大周,自称诚王,建元天祐。

3月,镇江设立水军万户府,命江浙行省右丞佛嘉律管领。

6月21日,张士诚部进攻扬州。

中书省右丞相脱脱率号称百万大军抵达高邮,包围高邮城,并与张士诚兵交战于高邮城外,张士诚部陷入困境。恰在此时,朝廷突发内讧,元军统帅脱脱被削官职流放云南,途中被毒死。这一变故使元军心大为涣散,张士诚守军不战而胜,高邮之围遂解。

1355年(元惠宗至正十五年)

7月19日,徐达攻克溧水州。

8月,徐达攻克溧阳县。  是月,民兵统帅陈埜先被擒,投降朱元璋,收其部众屯驻于板桥(今南京江宁区板桥)。

10月,朱元璋命郭天叙、张天祐率兵进攻集庆东门,陈埜先从板桥进逼集庆,进攻南门。久攻不克,陈埜先杀郭天叙,擒张天祐,献降于元将福寿,张天祐也被杀。两位将帅被杀后,众将推举朱元璋为都元帅。  是月,陈埜先于溧阳县葛仙乡为乡民兵百户卢德茂派人刺杀。

11月9日,朝廷在扬州设立淮南、江北等处行枢密院。

1356年(元惠宗至正十六年)

2月2日,张士诚弟张士德攻克常熟州。至正十五年底,江阴当地反元首领到高邮,劝张士诚渡江南下。张士诚派张士德率众由通州(今江苏省南通)渡江,入福山港,攻陷常熟。

3月3日,张士德以3000~4000兵轻松攻占平江。张士德以从扬州逃到平江的苏昌龄为谋士,称为“苏学 士”,拆毁承天寺佛像为隆平宫,建立省、院、六部、百司。所有寺观、庵院、豪门巨室都为军队所占住。  是月,常州地方豪强黄贵甫响应张士德,张士德不战 而占常州,改常州路为毗陵郡。

4月,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三攻集庆(今南京),城破,杀福寿等元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设置天兴建康翼统军大 元帅。  13日,张士诚自高邮迁居平江隆平宫,改至正十六年为天祐三年,国号大周,自称周王,设学士员、弘文馆,以阴阳术人李行素为丞相,张士德为平 章,蒋辉为右丞,潘元明为左丞,史文炳为枢密院同知,改平江府为隆平府,以锻工周仁为隆平太守。下令田赋仍以旧制,并以当年田赋的十分之四赈济贫民,设劝 农官,兴修水利。  16日,朱元璋派徐达、汤和、张德麟、廖永安率兵进攻镇江。镇江城破,元守将段武、平章定定战死。徐达兵入镇江,严禁滥杀无辜和抢 掠,城中百姓平安。接着,徐达分兵攻取金坛、丹阳。朱元璋改镇江路为江淮府,命徐达、汤和为统军元帅,驻守镇江。设置秦淮翼元帅府,以俞通海为元帅。

5月11日,张士诚军克金坛县。  22日,投降朱元璋的陈保二诱执詹、李二将以去,复降于张士诚。陈保二,常州奔牛坝人,聚众,初以黄帕裹头,号称“黄包头军”。汤和等兵下镇江,陈保二以众降,至是复叛。

8月,张士诚派水师进攻镇江,徐达率兵抵御,张士诚军败,退守常州。朱元璋军队乘胜包围常州,俘获张士诚二将。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以元御史台为公府,设置江南行中书省和江南行枢密院,朱元璋兼总省事。

9月25日,朱元璋到江淮府,入城拜谒孔子庙,派儒生到乡村劝农桑,命总管徐忠设置金山水寨以阻遏南北敌军进攻。

10月25日,张士诚兵败常州,加之其弟九六被擒,于是派人奉书至建康向朱元璋求和,表示愿意每年进奉粮20万石、黄金500两、白银300斤,但张士诚的求和要求遭朱元璋严词拒绝。

11月11日,赵君用攻破淮安,元淮东廉访使褚布哈战死,镇南王博罗布哈被俘,后与其妻投水而死。  28日,徐达兵围常州,久攻不下,朱元璋增2万精兵助攻。

12月22日,朱元璋恢复江淮府为镇江府。

1357年(元惠宗至正十七年)

3月28日,徐达攻克常州,改常州路为长春府,以高复权为知府。

4月4日,改长春府复名常州府,晋陵县为京临县,武进县为永定县,不久将京临县并入永定。

7月3日,朱元璋命长春枢密分院判官赵继祖、元帅郭天禄、镇抚吴良攻取江阴。次日占领江阴,命吴良驻守。  21日,徐达攻取常熟,俘虏张士诚兵众多,缴获马50匹,船30艘。

9月26日,朱元璋阅兵长江,命缪大亨进攻扬州,破城,青军元帅张明鉴率部投降。张明鉴凶暴残忍,城中缺粮,杀城中居民以为食,至城破时,城中居民仅余18家。朱元璋改扬州路为淮海府,以李德林为知府。同时,置淮海翼元帅府,命张德麟、耿再成镇守扬州。

朱元璋军先后攻克泰州、江阴、常熟等地,战势对张士诚日益不利。张士诚决定接受“招安”,投降元朝,被封为太尉,去国号,设立江淮分省、江浙分枢密院,改隆平府为平江路,迁居府治,但仍拥兵自重,割据平江。

1358年(元惠宗至正十八年)

2月19日,张士诚派兵进攻常州,朱元璋守将汤和击败来犯之敌,并俘获张士诚士兵数百人。

3月16日,朱元璋以吴祯为天兴翼副元帅,与其兄吴良共守江阴。

8月2日,张士诚出兵进攻常熟,守将廖永安在福山港大败张士诚军。  8日,廖永安败张士诚兵于通州狼山,俘获其战舰而还。

9月26日,张士诚进攻江阴,守将吴良败走之。

11月10日,徐达军攻克宜兴。  14日,改宜兴州为建宁州,设置全吴翼,以元帅杨国兴等驻守。不久,又改建宁州为宜兴州。

12月7日,朱元璋置统管民兵的万户府。

1359年(元惠宗至正十九年)

3月,张士诚部进攻江阴,战舰蔽江而下。

5月22日,张士诚部进攻常州,守将汤和败之。

6月,红巾军大宋政权封朱元璋为江南行省左丞相。

1360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年)

1~2月,张士诚攻破徐州、邳州等地。  徐达攻克高邮,不久又失守。

3月18日,朱元璋改淮海翼为江南等处分枢密院,以缪大亨为同佥院事,总制军民。

6月,陈友谅率水师自采石东下,准备进攻建康城,城中一时十分恐慌。朱元璋指挥若定,诱敌深入,巧设伏兵,一举击溃陈友谅军,缴获巨舰百余艘,俘其士2万余人,陈友谅将张志雄、梁铉、喻兴、刘世衍等都投降朱元璋,陈友谅侥幸逃走。

1361年(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

3月8日,朱元璋改分枢密院为分中书省。  24日,在应天府设立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同时流通。以400为1贯,4贯为1两,4文为1钱。

小明王韩林儿封朱元璋为吴国公。实际上,此时朱元璋的作战部署和政策措施等均已不受宋政权的制约了,但他表面上仍打着“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旗帜,直至称吴王时,仍沿用宋龙凤纪年和红巾军的红色旗帜。

1362年(元惠宗至正二十二年)

8~9月,张士诚发兵攻淮安。

张士诚率农民起义军驻扎海州,与元朝政府军激战。元军决洪门堰坝,断城中饮水,农民军陷入困境。

1364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四年)

2月4日,李善长、徐达等奉朱元璋为吴王。  5日,朱元璋命减收官店钱。

5月3日,朱元璋置医学提举司。  17日,朱元璋命行中书省商税三十税一,严禁滥收,改京官店为宣课司,各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

10月16日,朱元璋命中书省绘塑功臣像于卞壸及蒋子文庙,以便官员祭奠。  30日,朱元璋授廖永安为江淮等 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并封为楚国公。此时,廖永安被张士诚所俘,宁死不屈,朱元璋故有此命,以资奖励,廖永安后死于苏州。当年冬,张士诚疏浚常熟白茆港, 用军民10万余人,工程由吕珍负责。

1365年(元惠宗至正二十五年)

10月16日,朱元璋以集庆路学为国子学,设置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学、典书、典膳等官,以许存仁为博士。  31日,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等率军水陆并进,准备攻取泰州。徐达率兵包围泰州新城,击败张士诚的淮北援兵。

12月9日,徐达、常遇春率兵攻克泰州,俘获张士诚守将严再兴、夏思忠、张士俊等。接着,徐达派遣黄旗千户刘杰 分兵进攻兴化,张士诚守将李清闭城固守,刘杰久攻不下被迫退兵。  24日,张士诚派兵进攻宜兴。朱元璋命徐达以冯国用包围高邮,常遇春守卫海安,派遣另 外将领镇守泰州。徐达亲率精兵救援宜兴,在宜兴城下击败张部,俘获3000人。

画家朱德润卒。朱德润(1294~1365),字泽民,号睢阳散人,平江昆山人。擅长山水、人物,传世画作有《秀野轩图》、《林下鸣琴图》等,亦工书法、诗文,著有《存复斋集》。

画家顾安卒。顾安(1289~1365),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昆山人,最善墨竹,成就与李衎、柯九思堪称鼎足。传世画作有《竹枝图》、《拳石新篁图》等。

1366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六年)

2月,朱元璋派康茂才增援江阴,击败张士诚军的进攻。

3月28日,朱元璋设置两淮转运盐使司,统领29场。

4月1日,徐达派遣指挥孙兴祖守海安,平章常遇春督水军,声援徐达进攻高邮。18日,朱元璋命领徐达率兵进攻高邮、兴化、淮安。不久,徐达与冯国胜一起力攻高邮,城破,杀守将余同佥。

5月5日,朱元璋催令徐达军加紧进攻淮安。14日,徐达兵抵淮安城下,守将元右丞梅思祖以军马府库出城投降,徐 达不战而取淮安。16日,徐达攻克兴化。至此,两淮大地完全为朱元璋所控制。25日,朱元璋派徐州守将陆聚出兵攻取鱼台,接着又拿下邳州,声势大震,宿 迁、睢宁等县相继投降朱元璋。

7月9日,医学提举司马、太医院少监正四品,监丞正六品,以孙守真为少监,葛景山为监丞。

9月5日,朱元璋拓建建康城。当时,建康旧城西北控扼大江,东到白下门,但距钟山较远,加上在城内的宫城较狭 隘,于是,朱元璋便命刘基等卜地,决定在钟山南面建造新宫,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2里左右,增筑新城,东北直到钟山南,城周绵延50余里。7日,朱元璋命中 书左丞相徐达为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20余万人进讨张士诚。

12月15日,徐达兵抵吴江州,包围吴江城,参政李福、知州杨彝投降。26日,徐达等进兵到达苏州城南鲇鱼口, 击退张士诚守将窦义。康茂才在尹山桥击败张士诚军,烧毁其战船千余艘。朱元璋部队完成对苏州包围,徐达驻军葑门,常遇春驻军虎丘,郭兴驻军娄门,华云龙驻 军胥门,汤和驻军阊门,王弼驻军盘门,张温驻军西门,康茂才驻军北门,耿炳文驻军城东北,仇成驻军城西南,何文辉驻军城西北,苏州城外四面被团团围住。徐 达派兵进攻娄门,武德卫指挥茅城战死。

1367年(元惠宗至正二十七年)

2月15日,朱元璋开始称吴元年。

3月1日,拓建建康城完工,朱元璋命奖赏筑城军民。  7日,设置昆山、吴兴、安吉,以羽林卫千户常守道为昆山卫指挥同知,天策卫千户为吴兴卫指挥使。

4月20日,朱元璋下令设文武科取士。

5月25日,朱元璋置太仓卫,以千户朱禹为指挥副使,蒲仲亨为指挥佥事。改江阴州为县,隶属常州府。  是月,朱元璋设置翰林院学士,正三品;侍讲学士,正四品;直学士正五品;修撰、典簿正七品;编修正八品。

6~7月,徐达军包围苏州,久攻不下。朱元璋致信张士诚劝其投降,被拒。

7月1日,张士诚派兵突围,常遇春派兵大败张军。4日,张士诚再次组织军队突围,再败。此后,徐达部猛烈攻城,数十门襄阳大炮日夜炮轰城内,张士诚弟张士信在城上吃饭时被炮弹碎片击中头部而死。

8月10日,雷击建康宫门兽吻,得一如斧形石质物,朱元璋命人收藏。“出则使人负于驾前,临朝听政则奉置几案,以祇天戒”。  22日,朱元璋设置太常、司农、大理、将作四司,均为正三品,每司设卿正三品,少卿正四品,丞正五品。

9月3日,朱元璋于建康建成圜丘、方丘和社稷坛。

10月1日,大将军徐达克苏州,俘张士诚。是日,苏州守军将领唐杰、周仁、潘元绍等投降徐达,张士诚军大溃,徐 达部很快攻破城池。攻克苏州后,徐达严肃军纪,严禁士兵抢劫,违者处死,军士不敢妄动,居民得以安全。张士诚妻刘氏自焚而死,张士诚自尽未成被俘。  3 日,朱元璋命中书平章政事胡廷瑞攻取无锡州,大都督府副使康茂才将常州、宜兴等卫兵助攻。同时,命虎贲左卫副使张兴率勇士千人至淮安驻防,江淮卫以千人守 卫邳州。  5日,朱元璋改平江路为苏州府,以何质为知府。大将军徐达遣许千户“取通州,次取狼山”。狼山守将张右丞为张士诚侄(人称“大眼张”)率部投 降,得将士7342人、银印1枚、铜印12枚、马287匹、船214艘、粮52690余石。是日,无锡莫天祐也以城投降。  

9日,张士诚后被解送至建康 城,“士诚在舟中,闭目不食,至龙江坚卧不起。舁至中书省,相国府李善长问之,不语。已而,士诚言不逊,善长怒,骂之。上欲全士诚,而士诚竟自缢死,赐棺 以葬之”。  

11日,朱元璋设宣徽院,设院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以大都督府参议院崇礼为院使。  

13日,改太医监为太医院,设院使正三 品,同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以原太医监官孙守真为院使、葛景山为同知、陆惟恭和杜天为院判。  

24日,朱元璋遣吴琳、魏观等“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徙 苏州富民实濠州”。  

25日,朱元璋奖赏攻克苏州的有功官兵,并置苏州卫指挥使司。

11月12日,朱元璋定乐舞之制。乐生用道童如故,舞生由军民俊秀子弟担任,文武各64人。文生头戴唐帽,身着 紫色大袖袍,手执羽籥;武生头戴唐帽,身着绛色大袖袍,手执干戚。文武生俱革带皂靴,不久改用幞头,绯紫袍,靴带仍旧。  

13日,吴王命中书右丞相、信 国公徐达为征讨大将军,中书平章政事、掌军国重事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兵25万由淮入河,北伐取中原。  

30日,海州、沭阳、赣榆等地归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