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政治家周公

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8-31 属于: 中华国粹辞典

周公,姬姓,名旦,一称叔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同母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旦巧能多才多艺”,文王时已参政。文王死后,“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史记·鲁周公世家》),成为武王得力助手。约公元前1027年,武王伐商,他与召公奭一起统领武王的嫡系部队在牧野与商军进行决战。并作《牧誓》,揭露商纣王的黑暗统治,鼓舞周军斗志。灭商后,因功封于曲阜,为鲁公。他不就封,继续留在朝廷辅佐武王。曾建议对殷遗民采取怀柔政策,被武王采纳。武王死后,太子诵即位,是为成王。“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史记·周本纪》)。管叔蔡叔等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诬陷周公有夺权自立的野心,引起包括成王在内的周王室内部的普遍怀疑。商纣王子武庚乘机勾结管、蔡和东方亲殷势力,发动大规模叛乱,使新建的西周政权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周公首先说服太公望和召公奭,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逸周书·作雒》),统一思想,加强团结,摆脱了孤立的困境,并毅然出师东征。经三年苦战,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并征服以淮夷、徐、奄、薄姑、、盈等方国部落,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周的统治,使周王朝的势力达于东海之滨。东征后,周公奉成王命兴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为“成周”,驻兵“八师”,加强了对殷顽民和东方地区的控制。他又通过宗法血缘关系,对同姓子弟和异姓功臣贵族进行大分封,史称“封藩建卫”。先后分封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国,作为王室的屏藩,对巩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周公扩大分封制,结束了商朝小邦林立的局面,使社会相对统一和稳定,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又普遍推行井田制,统一规划土地,巩固和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经济基础。相传他“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他是第一个提出“敬德”思想的人。主张统治者要“明德慎罚”。他的思想,对以后儒学产生很大影响。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