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科故事网 时间:2022-08-31 属于: 中华国粹辞典

上衣下裳,是我国最古老的服饰形制,裙即下裳。《释名·释衣服》曰:“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缉下横缝,缉,其下也。”从文献和考古发现分析,最早围于下身前后的布,形成了下裳,即后世的裙子,为男女所通服。上古时,男女服装差别不大。东汉以后迄至三国、两晋、北朝,裙子加纹饰,开始成为妇女的日常服饰。《晋东宫旧事》载:“太子纳妃有白縠白纱衫,绛纱复裙,绛碧结绫复裙,紫碧纱文双裙,丹碧杯文罗裙等。”在裙的纹饰折裥方面,崇尚细裥裙,且有金缕织成者。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罗裙宜细简,画屦重高墙。”陕西西安草场坡出土北魏伎乐女俑,就穿带有花纹的裙子。

到了隋、唐以后,妇女穿裙之风大盛,裙子色彩鲜艳,以红、紫、黄、绿为多,所系裙幅极长。白居易《卢侍御四妓乞诗》“郁金香汗歌巾,山石榴花染舞裙”;孟浩然《春情》诗:“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都是描述当时所着裙的颜色及其修长曳地的。唐时女裙以幅多为佳,陕西西安王家坟出土的三彩坐薰笼女俑即穿的十二破锦长裙。宋代以迄至明清,裙子一直是我国妇女的主装。